各自的朝圣路 各自的朝圣路免费阅读
面对疫情特殊时期,不出门、减少聚会是必要之举。宅在家里,依然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读书便是其中的乐事。下面是一份“抗无聊”的书单,既有非虚构作家直击国外重大疫情与医保制度的作品,也有专家学者研究社交与家庭文化的著作,还有帮助我们探索心灵世界的文艺作品。祝你读书快乐!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美] 理查德·普雷斯顿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血疫:埃博拉的故事》是美国著名作家理查德?普雷斯顿直击埃博拉疫情的非虚构作品,其专业性与思想性俱佳,他因此获得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颁发的防疫斗士奖,他也是有史以来唯一以非医师身份获奖的得主。阅读此书,可以回顾埃博拉疫情的发生、扩散和防治过程,其中大量真实的故事也感人至深,引人深思。
逼近的瘟疫[美]劳里·加勒特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逼近的瘟疫》是美国著名女记者劳里·加勒特的代表作之一,玻利维亚出血热、巴西脑膜炎、埃博拉、猪流感、艾滋病等可怕的疾病,都在其观察范围内。正如书中所言,“假如你热爱生活,珍惜健康,你应该读一读这本书。毕竟,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人命关天”,阅读此书,读者可以了解人类传染病的历史,进而拥有冷静反思的能力。
活着,就要尽兴蔡澜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活着,就要尽兴》是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全新随笔集,随笔漫谈,饮食男女,说尽日常生活的真实与快乐,其中大量包含幽默与哲理的金句,既能启迪读者的智慧,也能让读者安心、静心。阅读蔡澜,也是直抵自己心灵深处的美妙旅程。
各自的朝圣路周国平著湖南人民出版社《各自的朝圣路》是凝聚着哲理散文家周国平先生智慧心血的散文集,其中既有读书之思考,也有生活之感悟。跟随名家走入心灵世界的深处,我们终将发现:“每个人正是靠自己孤独的追求加入人类精神传统的,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而这也是周国平先生希望告诉读者的,也是每个人都应享受的精神财富。
云中记阿来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云中记》是著名作家阿来在2019年出版的最新力作,它延续了《尘埃落定》中的“川藏叙事”风格,讲述了祭师阿巴的自我探索与成长之路。它不只是历史文化的精美图卷,更是思考生与死、灾难与救赎、灵魂与信仰等深度命题的心灵盛宴。
陈寅恪家世叶绍荣著作家出版社《陈寅恪家世》对文史大家陈寅恪先生的人生历程、家学传统、思想轨迹,都有清晰而真实的记述。阅读陈寅恪的学术人生,不仅能了解一代学人之风范,更能从中窥见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变幻,从阅读个体到到触摸历史,进而揭开那一代知识分子命运沉浮的秘密。
旅行是为了找到回家的路[日]新井一二三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旅行是为了找到回家的路》是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的探索心灵之作。如果你喜欢“诗与远方”的生活,那么一定不要错过此书。新井一二三说过:“只要认真寻找世界的入口,你一定找得到世界。因为世界本来就属于大家,世界也就属于你。但是为了进入世界,首先你得一个人离开家”,当我们踏出家门,就意味着要直面这个世界的残忍与温柔,其中所思所感,在书中皆有流露。
饭局的起源:我们为什么喜欢分享食物[英]马丁?琼斯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饭局的起源:我们为什么喜欢分享食物》是剑桥大学考古系教授马丁·琼斯的代表作,这是一本很有趣味的学术著作,它从古生物学、考古学、文献历史学、艺术史等多学科维度解答了“为什么我们人类这么喜欢组织参加饭局、分享食物”这个命题,当我们因为疫情不得不取消亲友聚餐的时候,阅读此书,或许会得到一番精神慰藉与不一样的知识体验。
谁在你家:中国“个体家庭”的选择沈奕斐著上海三联书店《谁在你家:中国“个体家庭”的选择》是社会学者沈奕斐解读家庭文化的著作,书中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家庭主义逐步被个体化进程消解,但显然也并没有形成个人主义的文化。”它虽是严肃的学术读物,但这个话题关乎每个人的生活与命运,与现实问题联系紧密,值得深入阅读思考。
美国病[美] 伊丽莎白?罗森塔尔上海译文出版社《美国病》作者伊丽莎白?罗森塔尔曾在《纽约时报》做过22年的记者和高级撰稿人,还是哈佛医学院的内科学医学博士,此书直面美国医保体制的弊病,切中时弊,评点犀利,且有专业视角,对读者了解美国医保历史与现状大有裨益,对我们汲取历史经验与教训也有启迪。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