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通知电影 录取通知电影免费版
“没有传统,就没有文明;没有对传统的破坏,文明的进步就不可能。”
“对于渴望理想的心灵来说,科学是不够的,因为科学不敢承诺太多,因为它不会撒谎。”
“创造文明的主因是情感,不是理性,理性一般不起作用,这些感性的东西包括荣耀,牺牲,信仰,爱国,以及对光荣的热爱。”
庞勒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里说的这些话,有助于我们理解一部有趣的电影。
(一)
这部电影,名字叫《录取通知》,很“应景”时下的季节。
男主巴特比·盖恩斯,一个被八所大学拒绝的高中毕业生。迫于社会和家庭的压力,不得不想办法读大学。
即使远隔万里,文化有着诸多不同,但是总能够在不同中找到相似点。中美对于“高考”都是一样的重视,对于大学,大家都趋之若鹜,对于美国的高中生而言,考上大学同样重要。
在聚会上,家长们见面彼此寒暄,无法避免谈及的话题,就是孩子去哪所大学;同学们,也在努力想要考上大学,无论大学的优劣与否,能够读大学似乎便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家长同样对孩子充满期待,期待自家孩子能够读大学,能够为未来谋得更好的生活。
巴特比·盖恩斯想拥有快乐而成功的人生,想融入社会,想出人头地,就得读大学。外面没有一所大学愿意接受自己,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什么呢?
为了应对父母对自己没考上大学的责备,巴特比·盖恩斯伪造了一封来自“南方哈蒙工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并请自己的死党谢尔曼创建了一个学校的网站,以此蒙蔽父母。父母得知巴特比收到录取通知书,心情自是无比欢喜,甚是宽慰——即使连这个大学是什么大学都不了解,就已经欢呼雀跃了。
(二)
在几个好友的帮助下,他们把一个精神病院改成了一个学校,设计了学校的logo,办学理念,章程制度也有了,校长也有了,所有的一切看上去好像还有模有样的。
这间学校的宗旨就是“谁都能来上大学”。原本打算只是为了蒙混父母,没想到一下子就有全美几百名遭遇一样的高中毕业生来报到。其中一个学生的遭遇几乎代表了这里的所有人:当他收到录取通知书时,他的父母第一次对他说出了“你是我的骄傲”。
巴特比他们只好忙前忙后,聘请教师、逐渐完善教学设施等。随着学校的名气越来越大,引起了另一所“哈蒙”大学校长的注意,举报他们非法办学。
假大学的真相付出水面,学校的人群散去。就在巴特比心灰意冷的时候,看到一封来自俄亥俄州立委会将对学校进行认证的信件——是他的死党谢尔曼悄悄帮助申请了。这让本以为这所大学就要关门的巴特比重新燃起了希望,准备在认证学校的听证会上,做最后的争取。
在听证会上,当巴特比被问到学校的教师时,现场的所有学生都站起来了。因为他们都发挥所长,向其他同学教授自己擅长的东西,所以他们都是老师。被问到学校的课程时,每一个课程的负责学生站起来,解释自己的课程内容。
一所大学,每个学生都是老师。这,不正和我们当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相契合吗?
(三)
“我没有进入真正的好的大学,我知道被拒的感受,他们跟你说不,诸如对不起,你不够优秀,你没有足够的课外活动,你没有认真修学分,你做的还不够,这都是百般挑剔,难道我们就没有被接受的机会?我们对你的愿望说可以,对你的梦想说可以,包容你的缺点,欢迎你们。”
影片中,男主巴特比·盖恩斯的这番发言,不仅让剧中人热血沸腾,也让观影者心潮澎湃。
这好比就是一群被世俗认为失败的人找到了组织——我们也是可以被接受的,我们也是可以变优秀的。这些,让人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也许,刚看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个学校好混乱,好疯狂,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里面的学生非常有激情,充满热情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录取通知》,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的。
电影中的“南方哈蒙工业大学”,它的原型就是查普曼大学(Chapman University),一所中型综合性私立非盈利大学,创立于1861年,是加州最负盛名的私立大学 。
这所学校,坐落于加州极为繁华的艺术、商业、科学和技术中心之一的橘子郡,吸引了来自美国各地、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
(四)
此时,我们不禁想到前不久备受舆论关注的“广东一高考生伪造清华录取通知书骗家长”一事。
电影中的桥段,在现实世界发生。然而,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调风镇的这名高考生,造假手段不算高明:假录取通知书有多处破绽,不仅颜色与正版有出入,还有错字——“报到时间”错写成了“报道时间”,“高等学历”写成了“高度学历”。
比造假更可耻的是,网络写手们的无底线炒作:此前网络上传说的内容中,除了伪造清华录取通知书、曹某某亲友放鞭炮是真的,网传考生父亲气昏住院是谣言,人家也没有血压升高,家长也没有离开家乡。
那个出事后出走的考生,跟着熟人在外面打工,本人也承认了错误。当地公安局回应表示,曹某某的行为属道德范畴,且没有造成社会危害,不属于违法行为。
大众需要关注的不是这个事儿有多离奇多可笑,而是反思个案背后的问题:仅仅是考生虚荣无知?伪造清华录取通知书,不正暴露了中国家庭心理教育的缺失?
奉上锦衣玉食,请来名师家教……许多家长关照了孩子的很多方面,就是没有关照心理健康,没有关照孩子是不是真的快乐幸福。
就像一位作家曾经写下的:“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伤?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好多家长没有教,好多孩子没有学。
(五)
不是所有孩子,都是读书的料;但所有孩子,一定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
从概率学上看,每个人都会有自己超越常人的点。可惜,太多的家长无法帮孩子发现他的过人之处,更遑论帮孩子培养出一技之长了。
知耻而后勇。伪造清华录取通知书的考生,再复习一年,拼出一个好成绩,未尝不可。如果在文化学习上确实不擅长,那就不妨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一门技术。只要好好干,同样能“一雪前耻”。
很多人看不起技校、职校,不顾孩子的真实水平,非要孩子考大学,将来好坐办公室当“白领”。这样的心态,既不现实,也很容易引发家庭矛盾。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职业也层出不穷。这两年来,“蓝领”技术工人紧缺现象频频成新闻,职业教育成为很多人的选择。高级蓝领,做得好的话,也不比高级白领差到哪里。
真正的教育,是激发人的热情和创造力。像匠人精神比较普遍的日本,只做白米饭,只做包子,做一辈子,钻研透了,那也是大师——客人可不管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你做的好吃,就生意火爆,而且一不小心,这些匠人还会出名。
孩子学习不好,天不会塌下来。何必抱定“考大学”“上名校”的心理,把孩子的未来限制在一条狭窄的道路上呢?
笑看人生峰高处,唯有磨难多正果。只要是走在努力使自己变好的路上,这样的生活就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