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别来无恙 情深入骨傅少别来无恙
香港,别来无恙。
哥哥,你呢,可好?
对于大多数歌迷来说,张国荣是一段无法割舍的记忆,更是一段美好的青春记忆。
图片来源电子书《张国荣传 念你 眉眼如初》
不远处,隐约听到,有人唤他,十仔。
1956年9月12日,张国荣出生,伴着自己的哭声和父母的笑声。
张家又添一子,为他取名张发忠,后来改了新的名字——张国荣。
十个兄弟姐妹中,三人不幸夭折。
张国荣排行最末,所以称他十仔。
作为幼子,张国荣却独享寂寞。
在朦胧的记忆深处,父亲的精力与时间,多半花费在生计奔波上,至于家庭琐碎,父亲鲜有理会。
所以,张国荣会说:“我最记得他跟我们相处最长的一段日子是三十六小时。就是一天多,因为他醉了。”
多么寂寥,却又无可奈何。
所以,才会有那句“我和Daddy都不熟”。
不知张国荣口出此言时,心中作何感想。
男人自来心宽,加上事业心较重,难免会忽视家庭的脉脉温情。
可惜,张国荣的母亲也是如此。
碍于夫妻感情的不和,母亲潘玉瑶对待子女,就如丈夫待她那般冷漠。
原本,世间最温柔的便是母亲,最暖心的便是母爱,谁可知,幼年时的张国荣,没有得到分毫。
母亲与他的疏远,阻隔了母子之情的建立,母爱的缺失,真乃一大憾事。
寂寞的童年,无法从头来过,由此形成的阴霾也挥之不去。
他忍着无言的痛,自顾自地说道:
我从没和爸妈一起生活过,长大之后,和阿妈在宝丰大厦住,合不来。
小时候最需要被关注的时候,他们没有和我一起经历,
现在和阿妈就像一对普通朋友,会在经济上支持她,像朋友多过亲人。
血肉至亲,亲密度却停留在普通朋友的水平,叫他怎么能不伤心。
回忆起童年,是掩饰不住的苦滋味。
他说:
小时候很寂寞,
我是不爱吵闹,没有声音的小朋友,
任何人来我家,你在厅,我在房,你完全不知道我的存在,婴孩时期已经是这样。
懂事之后,觉得家里很混乱,有好多人物,但没有一个关心自己,
唯一最疼我的是工人,3年前也过身了。
本该是最爱他的人,却没能多爱他几分。
他想要的并不多,却连这“不多”都无法拥有。
自幼,张国荣便很是独立懂事,他年纪虽小,却并不任性。
对于干妈对孩子们无原则的溺爱,他并不支持,他曾说过:
她疼我的程度,简直比亲生母亲为甚,予我强烈的母爱感觉。
但唯一我要控制的,是不容许她太纵容我,
我喜欢人惜,而不是娇纵。
图片来源电子书《张国荣传 念你 眉眼如初》
十仔,本该在父母怀抱中成长,同每个受宠的孩子一样,撒娇、顽皮,喜欢无理取闹。
而这一切,他都未曾享有过。
当童年时光渐渐远去,年份慢慢递增,昔日的幼子,长成挺拔少年。
1969年,十三岁的张国荣,即将远赴英国,开启崭新的际遇。
张国荣的成绩实在欠佳,张父恨铁不成钢,思来想去,权衡再三,最终决定送儿子出国留学。
彼时,他只有十三岁,生活阅历少得可怜。
远渡重洋,岂是如此轻松惬意的事情。
踏上飞机的那刻起,就要开始一个人生活了,心情复杂,心绪难平。
站在英伦的土地之上,感受着异国风情,飘忽如梦的日子,是生活琐碎及学业,让他觉醒。
自幼,张国荣便对音乐情有独钟,律动让他心神荡漾。
遗憾的是,稍有缺失的家庭氛围,束缚着他的天赋。
来到英国,正是给了他自由自在的机会。
图片来源电子书《张国荣传 念你 眉眼如初》
1976年,张国荣启程返港。
常理来讲,亲人之间,久别重逢,自然是难掩激动喜悦之情。
但唯独到了张国荣这里,忧愁却是主角。
独立生活的这几年,他难得拥有爽快的心情,一扫往日阴郁。
如今,他要重拾旧日心情,心中五味杂陈,怕是难以言表。
父母的婚姻已然陷入不和谐的境况,每日看似平静的生活,实则暗藏汹涌。
他提着行李,从家中搬了出来,继续独居的生活模式。
哪怕形单影只,总好过平日里不真实的热闹。
一个人清净自在,也好。
然而,他想要避开家庭的无奈,就必然要承担起生活的无奈。
素来要强的张国荣,自从开始独立生活后,便决定自力更生。
为了能够度日,他不惜舍下身段,摆摊卖服装。
也许偶尔,他会想起曾在英国的那段光阴,时而真切可感,时而模糊不清。
跑马地卖鞋,去牛仔裤店卖裤子,甚至去一家律师楼打杂。
年轻力壮,有的是力气,为了填饱肚子,只好如此。
香港,繁花似锦的城,他身处其中,凝望四周,却觉得孤凉。
繁华,与他何干?热闹,又与他何干?
不说寂寞,或许就少一点寂寞。
1977年,张国荣正值二十一岁,青春盎然与默默无闻并存。
生活平淡如水,一日又一日,是单调乏味的重复。
一个消息如小石子掠过水面,打破了原本的平静。
香港丽的电视(亚洲电视)正在举办“亚洲业余歌手大赛”,张国荣作为一众好友中最擅唱歌的人,被周遭的朋友鼓动去一试身手。
他素来喜爱唱歌,不惧人前表演,考虑一番后,他动了心思。
他想去是一回事,他有没有条件去又是另一回事。
当时,他已然从家中搬出,开始独居,经济拮据,甚至有些潦倒,六元钱的报名费甚至成了难以逾越的高山。
左右权衡的时候,六姐将二十块钱递到他手中。
没有太多言语,只是甘愿竭尽全力,达成他之所愿。
二十块钱,捧在手心,是六姐沉甸甸的情意,也是他人生起承转合的开端。
揣着没有温度却暖意绵绵的二十块钱,张国荣开始了一场逐梦的旅程。
站在灯光绚烂的舞台上,张国荣以一首《American Pie》惊艳亮相。
英文歌曲在当时的香港颇为流行,他曾在国外留学,口语自然出众,成为一大优势。
图片来源电子书《张国荣传 念你 眉眼如初》
借由比赛,张国荣与黎小田就此相识,更是在岁岁年年的相伴中,成为故交挚友。
当时,作为整场比赛的音乐总监,黎小田对张国荣印象颇深。
忆及那段往事,黎小田说:“他是第二届的参赛者,我则是比赛的音乐总监。试音时我就见到他,这个俊小子,以一首长达七分多钟的英文歌《American Pie》来参赛。虽然他唱得很好,但是一个歌唱比赛是没可能让他把整首歌唱完的,必须要改短一点,他当时给我的回应就是‘It doesn’t make sense’(这真是不可理喻)。因为他觉得歌词有起承转结,改短了便没有意思。”
他爱极了这首歌,不唱到极致,绝不甘心。
只是,比赛不是任他自在的场合,断然不会因为他的坚持而改变既定的规矩。
彼时年轻气盛,不愿妥协,最终拗不过,只得妥协。
三分钟的时间,纵然没能尽兴,所幸,唱得很舒畅。
黎小田回忆道:“当时他的唱腔比较幼嫩,但外形已经非常smart(帅气)。可能因为他曾在英国留学,我跟他一谈就发觉他很有主见。其实他的表现很不错,相比日本、泰国等地的参赛者,他算是颇突出的,但当时得第一名的歌手是自己创作了一曲《朦胧夜雨里》来参赛,所以他只能得个第二。”
虽未能博得头彩,但声音能够有人赏识,已是万幸。
得了亚军的头衔,算是入了行。
黎小田负责张国荣的演艺之路,为他打造的第一首歌,出自电视剧《追族》,是这部剧的主题曲。
可惜的是,始终没能收录进唱片。
在经纪人的安排下,张国荣与宝丽金唱片公司签约,主打英文歌曲。
紧锣密鼓推出一张英文唱片,奈何销量惨淡,他依旧默默无闻。
前途茫茫,一时竟然找不到出口。
图片来源电子书《张国荣传 念你 眉眼如初》
他的音乐才华,始终难以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在低谷中,徘徊复徘徊,郁郁不得志。
事业不见起色,生活便陷入了窘境,无依无靠。
为了勉强度日,他只好去酒吧驻唱,获取微薄的酬劳。
酒吧嘈杂,人来人往,形形色色。
他守住那一方舞台,仿佛守住了自己的小天地。
来去匆匆的旅客,怎会在意昏暗灯光下,有一个少年,低低唱了一首又一首。
无人问津,孤独地唱着歌。
几年历练,对他而言,未尝不是好事。
他的唱功不再青涩,对细节的把握日渐臻熟,也有了一番独到的领悟。
随后,张国荣转战主持界,与丽的电视签下一纸合约,为期五年,随即担任起一档综合性节目的主持人。
演艺圈近在咫尺,他大概是准备好了。
当张国荣功成名就后,作为“温拿五虎”之一的彭健新,他对张国荣的评价很是中肯:“张国荣天生声线独特,演绎的方法与众不同,形象多变,令香港观众大开眼界,同时加上他舞艺出色,故能在乐坛上登上天王地位。”
话是如此,但在这之前,张国荣却是要顶住莫大的压力。
也许,少了这段摸爬滚打的经历,张国荣未必能够登上巅峰。
不身在其中,断然无法真正体会到他的苦辣酸甜。
孤立无援之际,困苦无依之际,是他一个人,隐忍走过。
他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花费了七年的光阴。
他这一世,暂且没有几个七年。
图片来源电子书《张国荣传 念你 眉眼如初》
1978年,发行第一张音乐唱片——《I Like Dreamin’》,不仅没能一炮走红,反而落个冷冷清清的结果。
陷入尴尬境地的张国荣,渴望有所改变和突破。
这时,有位制片人向张国荣发出电影邀约,希望请他担当《红楼梦》中贾宝玉一角,片酬为六千八百元,在当时属于较低的水平。
但《红楼梦》是张国荣素来喜爱的读物,听闻能够饰演贾宝玉,便极为爽快地答应下来。
然而,原本应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却换来无端羞辱。
事实上,张国荣即将出演的不是《红楼梦》,而是名为《红楼春上春》的风月版本。说穿了,《红楼春上春》是一部三级片。
这一切,张国荣都被蒙在鼓里,他还在憧憬着在新领域一试身手,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直到电影正式开机,他才知晓全部内情。
然而为时已晚,白纸黑字的合约摆在面前,想毁约就要赔偿巨额违约费,他无力承担。
他淡淡一笑,从容答:
管它呢,也好让大家看到我以前受过不少委屈,挨过不少苦。
图片来源电子书《张国荣传 念你 眉眼如初》
吃尽苦头的人,是他;豁然放下的人,亦是他。
那个消瘦的身影,在荧幕上走来走去,嬉笑着,打闹着,演活了剧本里的人物。
殊不知,热闹总是表面,不正经的表情下,是他说不出来的委屈。
而这份隐忍,让宠爱他的人心,不知道颤了几颤。
同样是1978年,张国荣发行第二张唱片《Day Dreamin’》,销量惨淡;
1979年,继而发行第三张唱片,也是目前灌录的第一张中文唱片《情人箭》,销量依旧惨淡。
如此寡淡的成绩,唱片公司决定将他弃用,取消了续约的打算。
至此,他的演艺事业跌到了谷底,似乎很难再有出头之日。
1980年,出演《喝彩》,正是在戏中的出色表现,为他赢得了接拍《失业主》的机会。
1981年,出演《失业生》。
此后的1982年,他出演《柠檬可乐》和《烈火青春》等作品。
三年中,产量不低,却都是些无关痛痒,甚至不招人喜欢的角色。
其中,《烈火青春》的题材在当时较为敏感,男欢女爱的内容受到多方指责,尤其是给张国荣招致不少负面影响。
对张国荣来说,这段时期如同被施了魔咒,似乎不论他如何斗争,终归以失败收场。
伴随着他的,有彷徨、茫然,也有昂扬、坚强,生活给他的挫折不顺,他都一一笑纳。
不抱怨,不诉苦,静静地一个人承受。
岁月悄悄走了许久后,他坦言:
电视我演过、电影我拍过、唱片我灌录过!
机会尽是有的,但每一次机会的来临,都只是擦身而过,没有因我的努力而驻足,有时真的有点心灰。
不过,每个人的付出,都是希望得到公平的回报。
我当然希望自己能一举成名,也希望自己能在最短的日子内,得到相对的回报,
不过,我更明白有些事情是欲速不达,急是急不来的。
我尽量尝试去争取,尝试失败再起,我明白在这圈子生存,是必须要具有屡败屡战的精神。
虽然我多方面地尝试,但全军尽没可是头一遭,但这并不等于就否定了我在这方面的才华,
所以我坚持下去!
图片来源电子书《张国荣传 念你 眉眼如初》
时间会告诉他,他的坚持是值得的。
1982年,张国荣加入华星唱片公司。
翌年,接连推出《风继续吹》和《一片痴》两张唱片。
可喜的是,一改往日的光景,两张唱片大获成功。
众人开始知晓张国荣,开始怀着崇拜的目光打量这个不善言辞的年轻人。
又是一年后,张国荣发行了《Leslie》。以他的名字来命名他的唱片,每段起承转合都在唱着他的心声。
一曲《Monica》好似点燃了全港的热情,人们看着张国荣在MV中大秀舞步,胸膛中的一颗心都要随着摇摆起来。
一时间,香港的青少年不约而同地视他为偶像——那眉眼,那身形,俱是经典。
1984年,香港因他而悦动、沸腾、雀跃。
热辣的《Monica》向世人宣告了张国荣时代的到来,一切障碍都已清扫干净,剩下的便是坦途。
超过20万张的销量,足以证明众人对他的迷恋,不但如此,张国荣在香港电台第七届“十大中文金曲”和香港无线电视台第二届“十大劲歌金曲”上亦身影醒目。
图片来源电子书《张国荣传 念你 眉眼如初》
到了1985年,明快的曲调已然不再新鲜,便有了堪称经典的《为你钟情》。
他一开口,深沉的嗓音,浓郁的感伤,让过去的影子了无痕迹,叫人忍不住要惊叹声音中的那份情真意切。
1986年,张国荣逐步登上顶峰,《当年情》和《有谁共鸣》再次成为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和“十大劲歌金曲”,得此殊荣,当之无愧。
1987年,乐坛掀起争夺战,激烈异常。
张国荣推出唱片《Summer Romance》,一经发行,便蝉联唱片销量冠军,最终以三十五万之多的数字,荣获第十届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全年销量冠军大碟奖”。
而且,一曲《无心睡眠》再次的再次入选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和“十大劲歌金曲”。
同年,张国荣接拍《倩女幽魂》,饰演宁采臣,一个木讷寡言的柔弱书生。但,人人皆爱宁采臣,皆爱张国荣。
人们心中想着念着的宁采臣,始终是哥哥的模样。
即便,稍后有陈晓东、黎耀祥、胡歌及余少群纷纷饰演宁采臣,却无一人,抵得过他的好。
图片来源电子书《张国荣传 念你 眉眼如初》
1988年,《胭脂扣》上演,张国荣饰演倜傥风流的富家公子陈振邦,梅艳芳饰演香港石塘咀的红牌妓女,二人日久生情,催生出一段缠绵悱恻的故事。
1988年,他相继推出《Virgin Snow》和《Hot Summer》两张唱片。
同年,二十三场“百事巨星演唱会”火热进行中,歌声、舞步,皆惹人欢喜。
屈指几年,张国荣从无名之辈,成长为可与谭咏麟比肩的人物。
对于香港,对于香港人,张国荣是什么样的存在呢?
大概搜罗出全部赞美之词,依旧难以准确形容出他的无与伦比。
无线台的一部港片中,有一个情节,一个人得意洋洋地问另一个人,“我今天是不是很Leslie呀”,不懂的人便会忍不住好奇,“我今天是不是很张国荣?”
实际上,字幕给出的翻译是“我今天是不是很帅呀”。
他的名字,变成了形容词,魅力难挡,可见一斑。
在这座城市,人们常用“万千宠爱集于一身”来描绘张国荣,这个词出现的时候,一定是指他,而非其他人。
对他的宠爱,并非仅来源于他的歌迷、影迷,上到九十岁的老翁,下到九岁的顽童,无一例外都将他视作心头好。
直到此时,他终于从低谷中走了出来。
图片来源电子书《张国荣传 念你 眉眼如初》
【五五读书】
或许是小时的孤独,造就了哥哥细腻的心思。
关注@五五读书,我们一起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