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灌顶真言 药师灌顶的神奇功效

时间:2023-05-09 22:22/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7848 评论:0

厦门药师佛道场石室禅院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药师经》由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翻译。此经传来中国,曾有五次翻译,即:依其翻译的时间先后为(一)东晋帛尸梨密多罗译本(317-322年),名为《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附于《佛说灌顶大神咒经》中。帛尸梨密多罗是西域僧人,为中国汉地密宗经典初译之人,原为龟兹国王子,后让位出家。博通经论,兼善密法,永嘉年间来到中国传法。帛尸梨密多罗为东晋时极重密宗的僧人,在翻译《药师经》的时候,把《药师经》附于密宗经典之中,可知帛尸梨密多罗是把其作为密宗经典对待的。(二)南北朝之刘宋孝武帝时慧简法师译本(457年),名为《药师琉璃光经》。相传是慧简法师在秣陵鹿野寺翻译,现已失传。但是,在古《大藏》目录中尚载其名,达摩笈多的译本序言中亦叙述此事,所以这种说法是可信的。(三)六朝之末隋代达摩笈多译本(615年),名为《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相传是达摩笈多与法行、明则、长顺、海驭等人一起在洛阳翻译的。达摩笈多是一位唯识学者,南印度罗啰国人,开皇十年(590年)到达长安,圆寂于洛阳,世寿不详,此译本现存。(四)唐代玄奘译本(650年),名为《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收录在《大正藏》第十四册中,是现代通用的译本。(五)唐代义净法师译本(707年),名为《佛说药师琉璃光七佛如来本愿功德经》。附有七佛神咒,具有密教色彩。义净对佛教独特的贡献是主持了《八十华严经》的翻译,还曾在印度等国游学20多年,他游学的时期正是印度密典盛行的时代,所以义净翻译的《药师经》版本,密宗色彩较重,玄奘和达摩笈多在这方面的色彩较轻。

现代最广为流传的版本是唐朝三藏法师玄奘奉诏翻译的。“三藏”是经、律、论三藏,玄奘法师博通三藏经典,故尊称为“三藏法师”。此经是奉唐朝皇帝的旨意翻译出来的,因此说“奉诏译”。这与许多经典是由法师自己翻译出来不一样,由此显示此部经典的权威与尊贵,奉圣旨,圣旨是皇帝命令,皇帝下圣意,就是他奉圣旨翻译的,代表是正道。

《药师经》的翻译是玄奘大师,《西游记》里的唐僧就是他,他写过一本很出名的书,是《大唐西域记》,现在变成印度的国宝了。因为古代印度民族是一个不喜欢记载历史的国家,整个古代印度就靠这本书来找历史中它自己没记载的东西。比如我们知道杭州在哪里、以前发生什么事,但印度它就不知道,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事,它没有记载。最典型的例子,印度的菩提伽耶塔是佛陀成道的塔,在什么地方不知道。英国人占领印度的时候,清朝末年,我们的《大唐西域记》翻译成英文了,英国人在看。书上讲到在恒河边多远的地方,是佛陀成道的地方,有一个很大的塔。他们就研究,不对,离那么远的地方,不是塔而是一座山。这就奇怪,怎么会是一座山呢?是不是这个塔埋在山里面?这一挖,还真是。这座山是一个塔,土把这个塔包围了。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呢?查下去,原来当时佛教末期,佛教快被毁掉了,而这个伽耶塔是佛陀成道的地方,要保护它。那为了保护这个塔,怎么办呢?大家很诚心,就把土挖过来,然后把这个塔包起来,埋在里面,就变成一个小山了。这个塔当时是非常雄伟的,现在变成印度的国宝了。所以,正因为玄奘大师这本《大唐西域记》,发现了伽耶塔,还有包括佛教四个圣地:佛陀出生地、出家地、成道地,还有涅槃地,及阿育王所立的阿育王石柱。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石室禅院外山门,有四根柱子。就是仿造阿育王石柱,牌坊上面的四头狮子及雕法都是一模一样的,这是代表我们石室禅院是佛教四圣地的意思。那么,他们按照这本《大唐西域记》去找,都找到这个石柱了,而且找到阿难的塔墓,并发现阿难的舍利。这些都是玄奘大师所做的贡献,所以在印度非常崇拜玄奘,还有专门为他造的玄奘像、玄奘殿。

图文来源:石室禅院慈善会公众号,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关注石室禅院慈善会公众号,闻思更多更全的药师法门开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