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树三姐妹全文阅读

时间:2023-05-09 21:45/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3006 评论:0

刘令娴(约公元525年前后在世),南朝梁代女诗人,琅那刘绘的女儿,当时著名文学家刘孝绰的第三妹。她和二位姐姐是当时诗坛上有名的刘氏三姐妹。她的文笔清丽,诗才在三姐妹中又居首位。《名媛汇诗》中记有一则逸事,说刘孝绰罢官之后闭门不出,在门上题诗说:“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刘令娴续道:“落花扫仍合,聚兰摘复生。”仅此一联,亦可从中想见她敏捷的才思。

听百舌

庭树旦新晴,临镜出雕楹。风吹桃李气,过传春鸟声。

净写山阳笛,全作洛滨笙。注意欢留听,误令妆不成。

本诗选自《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从这首诗的题目看,似乎写的是百舌动人的啼鸣之声。其实,短短的八句,写出了一位少女在初春早晨的一小段有情趣的生活。前四句仅20个字,画出了一个没有边界的空间:从一座精致的庭院向外扩展,到田野、到水塘、到树林……一片诱人的景色,有动有静,有色有声有芳香,总之,被春该有的田园景色全囊括在这20个字里了。这样,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雕梁画栋的美丽庭院,一个微雨新晴的早晨,使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桃李盛开、随风飘香的世界,听到的是“百舌鸣高树”,鸣不已的歌唱声。满园幽静,却又处处显朝气。

初春清晨

刘令娴用她清丽的文笔描写了这么一个清新宜人的环境,交代了她清晨“临镜”梳妆的情景:“临镜出雕楹”,庭堂的雕楹出现在明镜中,正说明照镜的这位女孩儿并没有专心梳妆,而是悠闲自在,尽情呼吸着春天的气息,享受着春风带来的温馨,欣赏着窗外镜中的美景,还未脱尽青春年少时期的调皮、活泼,由此带来了一种生活的情趣,表现了一个少女的喜悦之情。在这里,环境给人以温暖、清新、芳香;人因迷人的春色而欢悦、而陶醉,相互映衬,景美情浓。

春色

题目是“听百舌”,前三句为“百舌”的鸟唱声作了铺垫,第四句开始扣题。百舌:也称鹅鹳,立春后鸟叫不停,夏至后即无声,所以,只有春天来到时才能听到。它的另一个特点是以其鸣声反复如百鸟之音,故名。可见这种鸟叫得婉转、动听,声声不已。由于这个特点,引出了第六、七句,“净写山阳笛,全作洛滨笙”,这两句并没有写鸟叫声。想来,用短短的两句话,直接形容“百舌”的“其鸣声如百鸟之音”,诗人的这两句各用了一个典故,巧妙地形容了百舌的悦耳“歌声”,取得了最佳效果。

春鸟

“山阳笛”,出自向秀《思归赋·序》:“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嘹亮,追思囊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其赋有云:“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向秀为什么经过旧居山阳时,听到邻人的笛声就追思、感叹呢?原来,魏晋之间,向秀与嵇康、吕安友善,稽、吕被司马昭所杀,秀经其山阳旧居,闻邻人笛声,感怀亡友,于是作《思旧赋》。

吹笛者

可见作者用“山阳笛”之典故写出了笛音之嘹亮、哀怨。“洛滨笙”出自《列仙传》。相传周灵王太子王子乔名晋,好吹笙作风鸣,游于伊水和洛水之间,随道士浮丘生上嵩山而去。用“洛滨笙”这个典故又写出了声音之动听、悠扬。“净写”之“净”,即一点不剩的意思。“净写”和“全作”相对,都说明百舌的鸥瞒不已,引人情思,完全像山阳人和王子乔的弄乐声,在用典的基础上又加深一步,正像郭倍的百舌诗中写的“百舌鸣高树,弄音无常则”。

吹笛

正因为如此,诗人“注意欢留听”,听得入了神,陶醉于其中。最后一句是说百舌鸟的鸣叫误了我梳妆,让我梳不成,似有埋怨之意,但这是反衬法,意在说明鸟声的美妙动人,“埋怨”是假,表现一位少女的喜悦之情和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是真。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