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段解
你是爱
是暖
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最近读了这本《林徽因传》,“全面呈现了林徽因,为了爱和信仰无与伦比的一生”。提高了我对林徽因的认知,以前就觉得这是一个小资女性的代名词,读完,才发现她及她的人生是如此那般的惊艳,她人生的高度是一代又一代很多女性向往却根本无法企及的。
林徽因是美的,那种温润的美,不会艳光四射,却如春天般暖暖的照进你的心里。外表美的那么柔软,内心却是一身的傲骨。她不是那种矫揉造作,风情万种的女人,从她的身上,看到的是独立、看到的是坚韧、看到的是追求。在那个艰难的时代,女性所要承受的苦难往往来自于她是女性本身,和男人付出同样的努力,却不能实现同等的成就。一个女人,可以怎样的成就自己,创造怎样的价值,相信读完这本书,大家会和我一样找到答案。
林徽因出生在官宦之家,祖父当年创办了养正书塾,是清末创办新学的先驱之一。父亲林长民,耕读传家,算是当年的一个新派人物。林徽因就生活在这样一个书香满门的家庭,可以说是真正的大家闺秀。林徽因作为家中的长女,被全家视若珍宝,但林徽因的母亲,并不受丈夫的喜爱,最后把自己活成了怨妇。林徽因的父亲林觉民后来又娶了几房姨太太。从这个角度看,林徽因生活的这个家庭从根本上还是一个旧式思想,旧伦理道德的家庭。原生家庭的阴影对林徽因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在父亲与母亲的夹缝中生存,让林徽因倍感痛苦,她一方面恨父亲对母亲无情,一方面又恨母亲不争气。这样的旧式大家庭,人际关系是复杂的,这就有一点像张爱玲。不同的是,林徽因真挚的爱着自己几个同父异母的弟妹,而张爱玲的亲情过于淡漠,对唯一的一个亲弟弟也甚为冷落。
民国时期的“新”女性,不断的上演着出走的“娜拉”,但好多都以失败告终。用鲁迅先生直白的语言来说:“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比如萧红就是一个出走的娜拉,可萧红最后活成了一个还不如自己父亲的无情的母亲。只有新思想,没有生存能力,就没有办法在精神上真正的独立。萧红出走,摆脱了原生家庭,却又陷入爱情的困顿,爱情垮了,她也随即跟着跨了,说到底是根本没有独立的生存能力。而林徽因的这一生,都在不断的追求人格的独立和自由,坚持走出旧式家庭的阴影,走向辽阔的新世界。更是从不把自己的人生寄希望于他人。
她不会陷入父母绝望的情感里牺牲自己,也不会拒绝家人长辈对自己的安排。青年时期,她跟随父亲远游欧洲,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但林徽因骨子里是一个传统的女性,传统文化的信念一直根植于她的内心深处。这就使得她没有一味的追求新思想,寻求妇女解放,后来才能和梁思成相恋相爱相伴终生。
回望那个时代的才女,大胆寻爱者比比皆是。萧红,一生都在男人身上寻找寄托和安全感;陆小曼,始终依附于男人,放纵欲望,结局只能让人唏嘘;丁玲的爱情观更是能被后人称为奇葩,三人同行的生活也算是一段传奇吧;而林徽因,面对爱情时的那份清醒与自洁,不得不让人佩服。这才是新女性,有着新思想里的独立,又兼具传统信念里中国女性矜持的美好特点,婚姻不就是持久的坚守,而非爱情的冲动吗?
林徽因目标感很强,她会坚定不移的沿着一条光明大道走下去。我们可以从关于她的各种八卦里看到,一直以来有众多优秀的男人们围着她,林徽因始终没有迷失,保持清醒,保持自己的价值,不论经济还是思想,都处于独立的状态。是一个可以称之为先生的大女子,像大丈夫一样立于天地,行于江湖绝不是只局限于情情爱爱的小女人。1924年印度诗翁泰戈尔来中国访问,林徽因是全程陪同的唯一女性,因为她曾经用英语串演过泰戈尔的名作《齐德拉》,又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又见过世面,所以,只能是她,必须是她。什么是志同道合,这就是,特别喜欢这句话:“真正伟大的相遇,一定是发生在高度相同的灵魂之间。”
文学创作对于林徽因只是一个业余爱好,她真正热爱的是建筑,她可以算作率先睁开眼睛来看这个行业的人,这也可能是她和梁思成相伴一生的重要因素。我们说三观要合,志趣相投不就是灵魂的契合吗?这两个人都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都喜欢建筑艺术,但又有互补,一个非常理性,做事情有条不紊;一个文学家的浪漫导致兴之所至,不顾其他。心若相知,无言也默契。梁思成发生车祸后,林徽因不离不弃,相守相伴,让我不禁再一次感叹这才是真正的大家闺秀,内心坚定守规矩,承诺了,便风雨同舟。
在这场势均力敌的婚姻中,林徽因始终保持着自我,她永远都是林徽因先生,而非梁思成的妻子。她人生的主旋律,是一位专业的建筑学大师,当年,她和梁思成放弃清华园,来到东北大学,用林徽因式的魅力,征服了一众学生。后来,二人回到北京,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使得营造学社注入了鲜活的现代血液,林徽因是把古建筑当作近乎神圣的事业来完成的,只可惜,她是女性,她在建筑学上的成就常常被淹没在梁思成的光芒中。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林徽因和梁思成更像是同事,是学术上的密切合作者,这就使得这是一场最好的婚姻,最好的婚姻就该这样势均力敌。
林徽因就是这么一个不一样的人,在古建筑学领域,林徽因可以把哲思和文艺家的激情与古建筑融为一体;她就是这么一个不一样的人,她从来不会让自己的心灵沉溺在家务事中,她会尽可能的留出自己的价值;她就是这么一个不一样的人,建筑、文学、绘画、音乐都会让她绽放不一样的自己。读着读着,你就会深深的爱上这样一个阳光般明媚的女子,满心满眼都会是她。
和读者一样,当年很多人都深深的爱慕着这个美好的女子。徐志摩,不想多说,基本都是谣言、八卦。金岳霖,真得要提一下,因为他和林徽因彼此确实都萌生过好感,林徽因从不掩饰,并且非常诚恳的告诉了梁思成:“我好像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该怎么办?”不得不说,梁思成真的是个绝好的男人,他非常感谢林徽因没有隐瞒于他,并且告诉林徽因,无论你选择谁,我都尊重你。这些地方真是有感动到我。后来,金岳霖主动退出,因为他说他感受到了梁林二人深切的、不可分割的感情。至于金岳霖终身不娶,这个锅可不能让林徽因来背,他本来就是一个不婚主义,终身不娶,却不耽搁他始终有同居女友。
梁思成曾经问林徽因:“有一个问题,我只问这么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说:“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你准备好了吗?”这就是林徽因,追求独立的人格,又有内心的坚守与笃定,这样的女子,从掩卷的那一刻,我就深深的爱了……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春风轻灵常驻人间!
祝福我们都能在自己的世界里活成人间的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