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是哪个国家的 达芬奇现在哪个国家

时间:2023-05-09 06:58/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6088 评论:0

达芬奇手稿的最后一句藏着什么秘密?他可以让人类提早发展五十年,但他为啥不干? 「维特鲁威人」是达芬奇对宇宙的看法吗?

1481年,教宗西斯笃四世的私人礼拜堂落成,就是后来那个大名鼎鼎的西斯廷礼拜堂。为了和教宗重修旧好,洛伦佐?美第奇主动提出希望派出一个豪华画家代表团前往罗马,为新落成的礼拜堂绘制壁画,西斯笃四世欣然应允。能够前往罗马为教宗效力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荣耀,而能被选中的画家,既可以彰显自己在业界的地位又有机会名垂青史,佛罗伦萨城里的各大工作室都不平静了。选谁不选谁也着实让洛伦佐费了一番脑筋。最终,吉兰达约、韦罗基奥、佩鲁吉诺和波提切利榜上有名,达芬奇未能入选。这一年,达芬奇已经29岁了。此时,即将而立的他胸怀壮志,大才初成,非常盼望可以有个机会一展长才,扬名立万。那这次落选会不会有些失望呢?以我的心思来揣度的话,多少肯定还是会的。不过,他知道这也确实怨不得别人。由于兴趣太杂,涉猎太广,自己花在画画这件事情上的时间确实太少,所以在绘画方面一直没有能够拿出哪怕一幅非常杰出的作品。再一个,此时这位对生命、对世界、对宇宙充满强烈好奇的大天才,已经渐渐开始觉得这座百花之城不再适合他了。当时的佛罗伦萨虽然在文化艺术方面是整个欧洲的中心,但达芬奇在这里并没有享受到他满意的待遇,也没有感受到他期待中的礼遇。同时,百花之城也有它的局限。佛罗伦萨当时的人口只有不到五万,而且毕竟是一个共和国,和欧洲传统的宫廷政治还是有不少差异的。尽管统治者美第奇家族对艺术的慷慨毋庸置疑,但在其它方面,诸如:科学研究,城市工程,军事设施,乃至制造业等方面还是有不少劣势的。反观意大利北部最大的米兰公国,就完全不同了。当时米兰的人口将近十五万,是佛罗伦萨的三倍。更重要的是,米兰依然是宫廷统治。而且,自崛起至今两百年多来,米兰一直是军事强人统治下的城邦。这些军事强人虽然野心勃勃,但他们的头衔和爵位基本上是抢来的,或自封的,是不太具有合法性的。于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威望,巩固其统治合法性,他们的城堡中聚集了侍臣、艺术家、音乐家、治国谋士、工程师、冒险家、天文学者,以及其他任何可以服务宫廷或者装点门面的人才。换句话说,米兰的城堡可以为达芬奇提供一个完美的环境。而且,他喜欢强有力的领袖,并渴望得到君主的重用和更优厚的待遇。达芬奇在日记中写道:当一个人在佛罗伦萨已学无可学,如果他不想庸庸碌碌地苟活,如果他想变得富有,那么他必须离开这儿。因为,佛罗伦萨对待她的工匠,就像时间对待它的作品,一旦完美,就开始一点点地将其销毁。

关于达芬奇有一点几乎是尽人皆知的,他不但是个左撇子,而且他手稿上的字体都是所谓的「镜像体」。就是所有的字都是反着写的,只能通过镜子的倒影来看,才能看到正常书写的字的样子。关于他为啥大费周章地要用「镜像体」来书写他所有研究的手稿,现在主流的看法是说他是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怕人家剽窃了他的研究成果,怕人家拿走了他的成果之后自己去发表,抢了他的版权!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你想,达芬奇难道不知道以那时候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整体的科技水平,他的这些研究成果基本是不可能被制造出来,或者被验证出来的吗?即使被别人看到了,也根本弄不出个所以然来啊!说他怕人家剽窃之后抢了他的知识产权,那你写出来之后立刻就出版发行不就得了嘛?到时候,天下人就都知道这些天才的想法都是你达芬奇想出来的,不就得了嘛?干嘛这么费劲地弄个「镜像体」出来呢!他身边的朋友和赞助人倒是经常劝他赶紧把这些手稿整理整理,付梓刊印。但是,达芬奇根本不关心知识产权问题,对出版这些研究成果毫无热情。别说他生前,他去世后,这些研究也没有任何一个被集结出版啊!这说明什么?说明他用镜像体根本就不是出于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那又是为啥呢?因为他知道天机不可过早地泄漏!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达芬奇的这些研究可以早一点被发掘整理,早一点出版发行,再一点投入真正的研究开发,那么人类整体的科技水平将会提前至少50年! 50年什么概念?大家自己想想50年前,1970年代人类的整体科技水平和今天的差异。那么,如果达芬奇可以早一点被开发出来,今天人类的样子应该是在现在的基础上再发展50年以后的样子。厉害吧!但是,达芬奇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他清楚人类的发展是有定数的,是神在整体上有安排的,是不允许超前发展的。虽然他提前发现了、提前研究出来了这些更加先进的科学知识,但是他不能把这些科技成果、这些超前的发明过早地泄漏出来。那样就会打乱神对于人类社会有序的安排,不能破坏神给人类整体安排好的发展进程。于是,他就费心费力地用镜像体书写出来,既记录了他的研究成果,又起到了难以大面积传播的效果。而且,他没有将这些东西付诸出版,后世在流传过程中又大量的遗失,最后很少有人真正看到这些天才的想法,也就不可能将之付诸实施。

在他的所有手稿中,有一幅图画是要重点来讲一讲的,就是这幅「维特鲁威人」(Vitruvian Man)。大家一定都见过吧。这个维特鲁威,全名叫做:马库斯?维特鲁威,是古罗马时代的一名建筑师,曾在恺撒手下效过力。他写过一本论西方古典建筑的专著,叫做《建筑十书》,是古典时期唯一幸存下来的建筑典籍。这本书给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尤其是建筑师们很大的启发,其中包括很快就会讲到的大建筑师布鲁列莱斯基。那么,一个建筑师为啥引起了达芬奇的关注呢?因为他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建筑观。维特鲁威在书中明确表示:人,可以被称为一个小世界,整个世界的完美都体现在他的身上。在达芬奇后来的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中,他始终将这句话奉为圭臬。达芬奇在他的手稿中明确写道:人是世界的映像。古人称人是一个小世界,这个称呼恰如其分,因为人的身体就是一个模拟的世界。人有支撑肉体的骨骼,世界有支撑大地的岩石。人有血液,肺在其中随着呼吸起落;地球有海潮,每六个小时也会涨落,仿佛世界在呼吸。血液通过血管遍布全身,类似地,海洋用无穷无尽的水流充满地球的机体。这和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生命观非常一致啊!道家也认为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维特鲁威将这个观点应用在建筑设计中,他规定建筑的布局应该反映出人体的比例,就好像人体平躺在平面设计图上一样。维特鲁威写道:「建筑,尤其是庙宇的设计离不开对称,其各部分之间必须有精确的比例关系,就像体型优美的人体一样。」那么,维特鲁威认为怎样的人体才算体型优美呢?他写道:「下巴到额顶的距离应该是身高的十分之一,脚的长度是身高的六分之一,前臂是身高的四分之一。」等等。其它的身体部位也有它们的对称比例。正因为遵循了这些比例,那些古代的画家和雕塑家才能流芳百世。维特鲁威在书中还有一段极为重要的文字:「在一座建筑中,各部分与整体之间都应该是和谐的对称关系。人体的中心点是肚脐。如果一个人仰卧,手脚伸展,以肚脐为圆心,用圆规画圆,那么他的手指和脚趾正好触及到这个圆的边缘。除了圆形还能画出一个正方形。一个人的身高和他双臂展开的宽度,二者相等,就像正方形的边长一样。」看到过维特鲁威这段描述的人不可谓不多,但是谁也没有认真地研究过他的观点,更没有人按照他的描述认真精确地绘制过一幅图像出来。然而好奇心大之如达芬奇者,又怎么能入宝山却空手而回呢?达芬奇在看到维特鲁威关于人体比例的这番描述之后,不但认认真真地做了多次实际测量,当然了,这也是他人体解剖研究的内容之一;同时,留下了这幅极为出名的、经典的「维特鲁威人」手稿。这幅手稿现藏于威尼斯学院美术馆四楼的一间密室内,是这里的镇馆之宝。因为长时间暴露在光线中会导致褪色,所以很少展出。如果有机会能近距离地观察它的话,你会看见当年达芬奇使用的金属笔尖所留下的凹痕,和他用圆规尖刺出的十二个小孔。这时候,你仿佛能够看到五百年前这位大师正在忙碌的双手,一种奇异的亲切感,涌上心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