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护理杂志官方网站
初入职临床护理工作,新护士勤勉谨慎,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他们遇到了哪些困惑?如何尽快适应临床工作?看看下面的内容?
今天,有同学发微信给我:&34;老师,您能不能跟我说说怎么能尽快熟悉科室的护理文书啊?还有,我该怎么才能干活不忘东忘西啊,好苦恼!要崩溃了。&34;
于是,从与她交谈,我得知这个同学入职了一家医院四个月了,仍然力不从心,干活漏项让同事嫌弃,护长找其谈话,她心里既难过又着急。
我认真想了想,总结了几点重点交代了她。她心情大好,说如醍醐灌顶,乐颠颠地去努力了。我经常遇到有新入职的学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如谈一谈我的几点感受和看法:
摆正角色,虚心学习
入职以后,我们就不再是学生、实习生,是要独立当班具有执业资格的护士了,虽然刚开始有带教老师指导带教,但是我们做的操作治疗都要负法律责任的,所以要摆正自己角色,认真对待。
但是,新入职的我们,一定有经验或者专业知识、与人沟通协调等方面的不足,我们不能想当然去做,要动脑筋也要虚心求教带教老师和同事。最忌讳眼高手低、能力不行还不服气,肯定要吃亏。
迅速掌握各班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
好多同学问我说:&34;老师,我总是干活漏东西或者不知道该干啥?老师说我眼里没活儿,我不知道该干啥,觉得很委屈。&34;
以我多年的工作经历和感悟,我不觉得护士是个清闲的工作。总感觉在班上有忙不完的活儿。那怎么确保本班工作做好?一定要掌握各班岗位职责,了解我上的这个班要干啥,从接班到下班,一系列的工作形成流程,自己就不会忘了,而且你流程越细化,活儿越仔细,工作质量越高,定然也会使患者和同事满意,自己有成就感。
图文无关
掌握本科室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
我刚入职时,是个很笨的姑娘。但是,我的老师带教带得好,护士长特别严格。
我一入职,护士长就要求疾病护理常规要背会,每周一个,并且随机遴选一个患者,让写出这个患者的护理&34;十知道&34;(知道患者的床号、姓名、诊断、职业、病情、治疗、护理、饮食、心理、家庭)。除此以外,我每天早起看书查资料,从不午休。
所以,很快我就能独立管理患者并且不出护理差错,让领导放心,同事也愿意跟我搭班。
每次大大小小质控检查,我从不害怕,还因为疾病护理常规掌握得好而经常被表扬。
记住,专业知识让你有底气、有自信,同时是让同事和患者信任你的敲门砖。
严肃认真对待每一次考核
新入职的护士一定会有各种理论、操作考试。很多护士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及格就好、考试过了就行。
这种心态实在不好!护理部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费时费力考理论、考操作,是为了确保我们入职以后能胜任工作,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每一次考核,都是对我们知识架构的补充,是给我们&34;镀金&34;。
且不说那些考核能让我们进步多少,领导们看着成绩的时候,对我们这一群人都有一个心里的评价。
就拿我们医院来说,护理部对低年资护士每个月都有理论和操作考核,也都会在每个月的护士长例会上公布考核优秀护士名单,这些考核优秀的护士以后定科总会让各科护士长有个好印象吧?
还有长久的潜在收益。今年5.12护士节,我们医院对低年资护士进行了表彰,选出了十个&34;优秀青年护士&34;,颁发了证书和奖金。评选的标准就是:一年内考核成绩的前十名!
看看,这评选标准硬核又有说服力!那前十名确实是一直保持努力、成绩一直优秀的护士!
慎独要伴随终生,谨言慎行
做为一名护士,我想,我们听到过很多次&34;慎独&34;吧?
无论何时,要好好做好工作,为自己和患者负责。对患者负责,我想我们大家都有职业道德底线,会严格按照核心制度执行,确保患者安全。我今天主要想说,护士对自己工作态度的慎独。
现在的年轻人,特别容易放纵自我,自我管理能力稍差,脑子又聪明,所以会耍些小聪明偷些小懒,以为领导不知道。
其实,领导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总会在心里对我们的工作表现打着分数,而且入职前几年的分数基本上决定了你后面的职业生涯,一旦分值很低,很难再提高,甚至需要你付出几倍的努力去挽回。
举个例子吧,我家舅舅是某大国企地区分部的一把手。他告诉我:&34;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把事情做好,谨言慎行。否则,你今天的投机取巧很可能是你未来某一天的绊脚石!&34;他说。
曾经总部想给他派个副手过来,舅舅就问了一句定的是谁,当他听完那个人的名字,立刻就拒绝了领导的建议。舅舅说:&34;我知道他,曾经跟他共过事,那个人不行&34;。于是,那个本以为板上钉钉要被提拔的人升职失败了,就因为他曾经给人留下的坏印象。
职场不是温室,我们需要切实的努力。护士,切忌聚众八卦好事儿,三人成虎的后果,若不信,试试,吃亏了就懂了疼了。
总结
每个新护士都要经历由稚嫩到骨干,由胆怯到成熟。记住,每个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这段时光是你付出了很多努力却不见回报的日子,我们把这段日子称作为扎根。只要根扎好了,何惧不能茁壮地成长呢?
希望每个忐忑又努力的新护士,明天都能成长为光芒万丈的护理之星!个人拙见,仅供参考。
来源:中国护理管理
想了解更多资讯,欢迎关注我们的号(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和微信公众号(cjmn2015)
欢迎您到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平台投稿:cjmnwx@vipcjm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