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通宝图片及价格 宣统通宝大样价格及图

时间:2023-05-04 15:24/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4740 评论:0

宣统通宝-小而精的清朝最后一枚制钱

我收藏有二十多枚宣统通宝,都是我从小至今逐步积存下来的,来自于老家的山坡、土沟或农田。我大概在十三、四岁的时候,自从自己从河滩里拣到一枚漂亮的康熙通宝后,便开始对铜钱产生了兴趣,以后就把自己玩耍时和家人外出劳动时拣到的铜钱保存起来,从最初的辨认上面的文字,到判断钱币的年代和了解相关的历史等,逐渐培养起了我爱好钱币的收藏兴趣,时至今日,我虽然没有太大的钱币收藏成绩,但收藏钱币作为一种业余爱好一直陪伴在我的生活中,给我的业余生活增加了许多乐趣,同时也丰富了知识、拓展了阅历。我的家人这么多年也养成了一种习惯,只要遇到钱币,必然会送给母亲保存起来,等我每次回老家的时候,母亲便会从大红柜里拿出一个裱着老烟盒子纸的纸筋笸箩,里面放着一个老土布的包裹,包裹里会或多或少放着一些铜钱,每次母亲都会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把铜钱一枚一枚摆在炕上,给我讲诉每一枚铜钱的来历,有的是她自己去村南的树林里拾柴时拣的、有的是父亲在村西的土坡上遛弯时拣的、有的是二哥种土豆时拣的,有的是大哥放羊在山坡上拣的、有的是妹妹从大庙牧区给捎过来的……,每一枚铜钱都有一段故事,我每次在听着母亲认真的讲诉时,眼睛总会不禁模糊起来。去年的五一假期回老家看父母,母亲又为我存了十多枚铜钱,有货泉、大泉五十、建炎通宝折二、道光通宝、乾隆通宝,还有两枚小小的宣统通宝。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的闲暇时间里,我经常会翻看这些钱币,每当我翻开钱币收藏册,抚摸着这一枚枚熟悉的钱币时,母亲的唠叨声总会出现在我的耳边,这每一枚小小的铜钱,都承载着父亲和家人无时无刻的牵挂,这种牵挂,可以穿过山山水水,来到我的身边,让我感到幸福和安心,让我永远不会有孤独。

宣统通宝,铸于清代末帝宣统年间(公元1909年-1911年),铸期仅仅三年,便随着末代皇帝的退位而退出了历史舞台。因宣统皇帝在位时期,国家动荡,经济衰退,而且当时制钱已经不是主要流通货币,流通货币主要以铜元、银元、银票为主,故铸行宣统通宝更大的作用在于政治意义和象征意义,并且也是为了照顾到铸钱工匠的生计。宣统通宝个头小,子钱直径通常在1.9毫米左右,也似乎是清末时期国家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的真实写照。

宣统通宝铸期短、铸量少,所以存世量是比较少的,同时由于流通时间短,现在所见到的宣统通宝大多品相比较好,很多都保留有原灰、搓痕或铸口痕,对于钱币收藏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宣统通宝在收藏市场中属于小众品种,“小而精”是它唯一的亮点,近些年,价格也有不小的涨幅,普通品相的几十元一枚,精品甚至可以上百元一枚,大样之类的更是因少见而价格不菲。

一直陪在身边的老物件?头号周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