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医学院教务管理系统 长沙医学院成教官网

时间:2023-05-04 09:12/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6528 评论:0

罗玥佶老师毕业于湖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从2009年开始便在长沙医学院从事教学工作,教学近十载,罗玥佶老师仍然保持着对工作的热忱以及对学生十年如一日的关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无常法

“对于从事生物化学的教学的原因其实比较简单,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我从小对理科比较感兴趣,成绩也好,当时大学学的是生命技术类专业,到了研究生才开始就读生物化学这个分支,进行专门的学习,随着了解的深入也越来越被这门学科所吸引。”罗玥佶老师表示。

随着大学生活的开始,没有了初高中的升学压力,许多同学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动力,认为生物化学“枯燥无味”,针对这种情况罗玥佶老师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引导式学习+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把死板的书本知识转化为一个一个生动的案例以及思考题,鼓励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思考以及相关资料的检索,既能在查找资料,翻看书本的同时掌握一些书本上课堂上的知识,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能力。

作为生物化学的任课老师,罗玥佶老师能很好的把握课堂的教学进度。由于各个班级之间甚至同一个班的不同学生之间的化学学习基础以及接受程度不同,罗玥佶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各个专业的学科要求来进行设计教学,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班,她会首先从每个人都能听得懂的化学结构开始着手做铺垫,再往后深入到生物体;而对于化学基础较好的班级,她就会加入一些较为前沿性的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罗玥佶老师则表示会请学生上台来讲课,这样既可以增加班级活跃度,也可以调动大家的学习热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也能让所有同学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英文单词出现在了考研题、执医考试中,罗玥佶老师根据这一趋势在教学上做出调整,对部分内容采用了双语教学模式。她把一些专业名词用英语标注出来,帮助学生在大一大二的学习时期就能熟悉甚至掌握一些专业医学类的英语单词,促进学生更深入的学习,也促进学生对国际医学的了解。

教学相长,共同促进,共同进步

在课上,罗玥佶老师认为每次上课她都能与学生共同学习;在课后,她则鼓励每个学生来进行提问。在她看来,学生能提出问题是在学习、在思考的表现,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考的导向。“即使是非常简单的问题,可能你提出来你也许大家会觉得好笑,但我认为这是你的问题,你不懂就可以提出来,这同样也利于师生沟通,我也可以根据你们的要求来调整教学进度。”罗玥佶老师说出了内心的想法。

近些年来生物化学在飞速发展,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有时提出来的问题会涉及到学科前沿的一些知识,罗玥佶老师也会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查阅相关资料来解答问题,这也在无形中丰富了她对这门课程的了解,她觉得学生积极的提问是对她教学上的一个促进和补充。“教”与“学”在她这里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两件事。

罗玥佶老师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会花时间去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教学与科研并重,她主持省级课题2项、市厅级2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2篇,CSCD5篇,科技核心1篇,实用新型专利3项,湖南省普通高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课题研究结合实践为学生们打造更为方便的学习途径,在寻找更适合的教学方法的路上,她从未停止过探索。

乐于接受新思想,永远热爱生活

罗玥佶老师曾经担任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指导老师,她坦言:“我非常喜欢和学生聊到一块,接受一些学生的新思想,这对我做‘微课’等课题也有一定的启发。”当被问及工作之余的时间安排时,罗玥佶老师露出了幸福的微笑,并笑称基本上所有时间都被两个女儿“占据”,平时会陪伴她们去公园游玩,寒暑假会带她们出去旅游,也有时候会刷微博,学习做菜给家人吃,或者约三五个好友一起去新开的网红店打卡……她认为,会休息才会工作,工作之余,多陪一陪家人也是很有必要的。

罗玥佶老师希望,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后,自己一直在努力尝试,尝试让学生接受教科书中不能学到的东西,比如独立思考和不懂就问等等的能力,帮助学生们去拓宽他们的思想边界,真正拥有自己对学习甚至是这个世界的思考。论语中“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就是对罗玥佶老师教学最好的概括。(通讯员 张炯宇 曾念 朱晗昕 李心如 刘诚 杨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