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你离开以后 如果你离开以后得到的

时间:2023-05-03 21:53/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2976 评论:0

在过去两年里,“逃离北上广深”成了潮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弃高薪和对大城市的眷恋,选择回到县城家乡,享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惬意生活,安逸又舒适。

但2023年一到,曾经对格子间深恶痛绝的年轻人们,选择了“回笼漂”。

招聘网站研究院院长常濛曾透露,有23%的人会在逃离北上广深15个月左右后,选择回归一线城市。

让年轻人逃离县城、选择回笼漂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那些孤独转身的年轻人

有社会观察人士曾说过,县城里的居民中,普通原住民家庭和从村里或乡镇搬家到县城的家庭占了很大一部分,“回笼漂”的年轻人,大多是这一批人的子女。

为什么是他们,选择“回笼漂”?

因为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回家”是子承父业放弃理想,是一眼望到头的后半生。“去北上广深”是抓住机会鱼跃龙门。

回到县城的年轻人们,享受了归隐田园般的宁静,却也从父辈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来缩影,不甘心的他们又选择“回笼漂”,为自己和家庭再拼一次。

况且,县城里的种种,都让他们压抑的生活着。

县城,是一个陌生的熟人社会

说它陌生,因为很多人都不认识;说它是熟人社会,因为哪怕不认识的人,随便东扯西扯的聊个天就能扯上亲戚朋友的连带关系,如果说“六度分离”理论里通过5个人就能找到任何人,那么在县城,也许2个人就够了。

这就是县城的“规则”,一个以人情关系网编织的封闭又紧凑的樊笼年轻人离开县城,其中一个原因便是想要逃离这种樊笼。

在很多县城人眼里,工作只有两种——正经的和不正经的

正经的工作就是公务员、医生、老师等看起来体面的工作,而其它工作统称为:没前途、干不长、不正经。但是这些体面的工作毕竟“一位难求”,这是现实之下年轻人逃离县城的一个无奈原因。

另一方面,县城的平均工资很低,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20年公布的数据,中国县城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为每月4012元人民币,只有极个别工作工资高,但相应的机会也没那么多。而且发展前景一眼望到头,当生活少了不确定性的时候,也就少了许多的期待,对于很多初出茅庐心怀憧憬的年轻人,自然是缺乏吸引力。

但在大城市有成百上千种工作种类,选择的机会多,前景更好,工资也相对高,凡此种种,年轻人怎么会不想“回笼漂”呢?

上不去的收入与下不来的消费

另一个被忽视的现实是,越来越多的县城,收入没有跟上,消费却日益攀升。

如前文所述,县城普遍工资很低,近些年来涨幅也不大,但是吃穿住行玩乐的消费却一直在向大城市靠拢。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碗面条在一线城市卖15,在县城未必就低于10块。况且如今的县城也有不少奶茶店、日料店、咖啡店、火锅店,这些消费不比大城市低多少。

在吃上面,县城还有可能花的少一点,但用的,基本是全国统一的价格。

如果你去县城和一线城市的超市逛过,就会发现价格相差无几。因为县城里长存的那一两家大型超市属于品牌连锁店,依靠着雄厚资本进入县城市场,尽管做了“县城化”的融入,但由于进货渠道一致,零售价自然也是向一线城市看齐的。

用的差不多,穿的其实更趋于一致。

现在中国物流行业这么发达,别说县城了,村儿里也有快递点,在手机上看到什么衣服好看就可以直接下单,比起县城那些商场里没牌子的衣服来说,如果你不会砍价,网购的价格甚至还要更便宜一点。

因此对于经常网购的年轻人来说,在一线城市和在县城的区别不大,在穿上面该花多少还是花多少。

综上所述,如今的县城生活成本在逐年提高,和工资增长不成比例的消费增长也是劝退年轻人的重要原因。

如何将年轻人留在县城?

难道县城就真的一无是处、留不下年轻人吗?

这四个县级市告诉我们:未必。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共有105个大城市。这105个大城市中,有4个县级市:江苏昆山、浙江义乌、浙江慈溪、福建晋江。

你可能不敢相信,很多地级市都没达到“大城市”的标准,这4个县级市有什么特别?

因为他们常住人口都超过了100万,并且有着超强的经济实力:昆山被称为“台资高地”,有着众多台资制造业企业;义务是“世界小商品之都”,有26个大类210万种商品;慈溪是“小家电之乡”,全球60%的小家电都来自慈溪;晋江是“体育用品王国”,体育产业极为发达。

由此可见,县城只有发展当地特色经济,才能吸引家乡人才汇聚,人才来了经济也会越搞越好,经济越好越能吸引人才,这是一个正作用的关系。

很多县城的经济发展验证了这个道理:山东曹县的汉服、辽宁兴城的泳衣、浙江诸暨的袜子、湖南邵东的打火机...

县城要想留住年轻人,摆脱寂静、焕发新的活力,那就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之道,用实实在在的工资和开放包容的县城环境吸引年轻人,别再让他们“回笼漂”。

风险提示:本文内容由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亦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文中所包含的数据信息、观点、得出的结论和建议等仅供参考,也不做任何投资建议或收益暗示、承诺及担保。理财非存款,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