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年轻的将军 现任最年轻正国级
1955年的全军授衔仪式让所有的解放军战士们都精神抖擞,大家都希望能够在军衔的名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为此,战士们都提前将自己的仪容仪表打理好,争取让自己精精神神的接受毛主席的接见。
但是有一个人却非常的淡定,他明明要被授予中校军衔,可是他却没有剃掉的胡子,显得格外的显眼。当有人提醒他时,他还拒绝剃掉自己的胡子,很多干部都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毛主席。
蒋维平
要知道部队是个很严肃的地方,不论职位大小,不论军衔高低,所有的人都应该有着整洁的仪容仪表,男性自然也不允许留胡子。
在这全军授衔的关键时刻,竟然还有人敢堂而皇之地留着胡子,这对于大家来说没有起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于是,相关人员便将这个人的情况报告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听完之后却鼓掌大笑,他说:“蒋维平啊,如果是蒋维平的话,那就让他留着吧,一把年纪也别给他剃了,不然他发起疯来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有了毛主席的首肯,这个叫蒋唯平的人果然没有剃掉自己的胡子。在授衔仪式上,年纪较大、一把白胡子的他格外显眼。
蒋维平
那么,蒋维平为何敢不遵守军队的条令?又为何非要坚持留下自己的胡子呢?
半生近代史的蒋维平
在全军将士精神抖擞的授衔仪式上,一个没剃胡子的老者格外的扎眼,相比其他站得笔直的将士们,蒋维平的身躯有着些许的佝偻,明显能看出他是在努力的挺直自己的身子。其实令众人瞠目的不仅仅是他奇怪的胡子装扮,他一生的活动轨迹更加的让人肃然起敬。
因为此时他已经77岁了,他能以如此高龄见到抗日战争的胜利,又能够获得解放军的中校军衔实属不易。也就是说,蒋维平的半生几乎是算得上是一部中国近代史,因为他曾经参加过清兵,北洋新军,北伐军,甚至国民革命军,八路军,解放军和志愿军。
虽然经历的朝代不同,可他的一生都在保家卫国,是一个真正的铁血军人。
蒋维平
即使蒋维平参加过这样多的军队,但他却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军人。蒋维平出生在19世纪末,俗话说,生逢乱世而又功成于乱世,蒋维平没有想过自己会在这乱世之中建功立业,但是他却想用自己的双手为周围的百姓创造一个光明的明天。
他出身贫寒,童年都是在给别人的打工里度过的,但是在工作的时候,他仍然不忘学习知识。可他大字不识几个,也只能看懂一些图画和简单的文字,所以在日久天长的阅读之中,蒋维平果真积累了很多关于中医药理论的知识,这也为他后来走上军医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当清政府摇摇欲坠未亡之时,20岁的蒋维平因为家境贫苦便带着自己的医书参军。供职于当时清朝军政大臣李鸿章。他在清兵里面混迹了不久之后就发现这支军队有很大的问题,这些军队虽然手中有权有钱,可是从来不为老百姓做主,甚至还时常以压榨老百姓为乐。
李鸿章
所以他认定清政府不是一个能够帮助自己实现理想、解放老百姓的政府,他决意去找一个新的军队。后来袁世凯和段祺瑞等人相继在北洋政府中粉墨登场,他又继续在他们二人的手底下从军,凭借着混迹军队多年得来的聪明和胆识,他竟然做到了北洋军的副团长。
由此可见,蒋维平虽然生不逢时,可他确实有一定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蒋维平从未放弃自己的医术,在行军打仗之际,他会把自己的医术拿出来时常翻看一番,甚至有时会亲自下场救治那些在战争中受伤的士兵。
20世纪初,列强进攻中国的步伐越来越快,蒋维平发现,战争一直在不断地打下去,可是老百姓始终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厌倦了军旅生活的他回到了老家,开始一心一意的研究他的医术,并且还种田开荒谋生。
蒋维平
在这个时候的蒋维平过去了自己的日子,他开始不问世事,一心只用自己的医术为附近的村民治病。他在空闲时便会上山采草药,用朴素的医术当起了当地的一名赤脚医生。附近的村子或者乡里若是有人得了什么疑难杂症,只需要互相告诉一番“蒋胡子能治,去找他去。”
村民口中所说的“蒋胡子”正是蒋维平,他那时已经渐渐开始有了蓄胡子的想法并且还将其付诸实现。于是在人人都在剃发剃胡之际,他却一反常态,将胡子蓄的长长的,所以,有胡子的蒋维平的标志形象也开始流传的越来越广泛。
有“蒋胡子”之名的蒋维平的家乡愈来愈受到大家的尊重,大家在得病看不起郎中的时候便会去蒋胡子那里取上一番草药回家简单的医治一下。凭着多年的行医经验,他积累了一身的好本事,也愈发地感觉到自己有了用武之地,而伴随他十几年的胡子也被他蓄得越来越长。
图源网络
随着他的名气越来越大,蒋维平在家乡开了一个药店,虽然店面不大,可是每天来找他看病的人却是络绎不绝,而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农民。蒋维平有着济世救人之心,他经常会自行垫付医药费,先治好病人的病再说。
在当地,蒋维平很有声望,大家都非常尊重他,这让他愈发感到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肯定,随意日久天长,他引以为傲的胡子长得也越来越长。
可日军侵略者的铁蹄让蒋维平感到了危机,中国若真的不复存在,那他也岂不是要沦为亡国奴吗?这一身医术还有什么用呢?于是他痛定思痛,关闭了自己多年行医所用的药店,再次投往了宋哲元的第29军。
宋哲元
一生悬壶济世的蒋胡子
抗日战争的初期非常艰难,日军拥有着比国共两党好上好几倍的武器,他们凭借着精湛的装备、勇猛的作战能力一直在正面战场上节节胜利。投到宋哲元手下的时候,蒋唯平已经年过半百了,虽然身体已经不允许他冲锋在前,可是他仍然坚持要在军队里作战。
后来这支军队因为抗日被打散,番号继而也就被撤销,蒋维平再次沦为了无家可归之人,他只能回到从前的老路,继续悬壶济世,行医救人。即使从事着医生这个行业,可他也没有忘记战场上的惨烈。因此他仍然在寻找着机会,希望能够得到一支真正的抗日军队来让自己实现理想。
关于蒋维平的报道
他等啊等,一直等到了自己60岁的时候,终于等到了八路军挺进平西的消息。1938年,蒋维平遇到了他这一生最信任的部队,八路军第120师359旅。后人记载说,当时蒋维平看到这支部队路过家乡的时候,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他觉得终于有一支部队可以助他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志,因此他非常激动。
在看到部队之后,蒋维平马上拉着自己的义子一起加入到八路军的队伍当中,可是八路军的战士们却不想要蒋维平这个年过花甲的老人。毕竟八路军上战场可是要打仗的,子弹无眼,这一个老人如果安心待在后方或许还能够多活几天,可一旦上了战场,那生死之事便是难测。
红圈是蒋维平
一听到八路军是这个态度,蒋维平当时就有些生气,他怒喝道:“咱们老百姓连自己的家都还没了,还在乎自己的命吗?!”他的态度令战士们都非常的动容,于是蒋维平最终在五月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甚至还担任了一定的职位。
大家都知道以蒋维平的年纪上战场打仗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当大家听闻他会一些医术之后,便给了他一个军医的职位,从此他开始跟随着八路军便走往各处。蒋维平没有因为路途遥远或者艰苦就放弃从军,在战火燃起的时候,他一直奔赴在前线,用自己朴素的医术救治受伤的士兵,在原地休整的时候,他又不顾自己的年纪艰难爬山,搜集各种中药材。
蒋维平
所以在八路军的部队里常常会有这样一只风景,一个白胡子老头儿跟在大部队的后面,他时常脱离大部队爬往附近的山看看是否有什么贵重药材,时而掺扶着其他受伤的战士一起前行,并且大家还能看到,这个老头儿时常训斥年轻的士兵,不允许在上药的时候乱动。
虽然蒋维平脾气暴躁,性格执拗,可是他的医术在军队里非常够用。哪怕在药品不齐全的条件下,将维品也能用自己多年行医的经验给受伤的战士们治病,在军队里的他获得了大家的尊重和爱戴。
终生受人敬仰的蒋英雄
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蒋唯平没有听从领导的意见回家休息,反而是继续投入到了解放军战士的队伍中。当时他担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分院副院长,有了这个职位,蒋唯平工作得更加认真了。
图源网络
不管是在哪一场战役,战士们总是能够看见一个白胡子老头儿率领着医护人员在一线救治着伤残士兵,在战争停息之后,这个老头总是不停下自己的脚步,他不仅亲自管理这些医护人员,还组成紧急救亡的连队为了应付军队里的突发病情。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蒋维平凭着多年的履历在各个地区的医院担任要职,当时他已经70多岁了。可是他一听到别人说他年纪大,他便会抬出当年抗战时候的一件事来赌人家的嘴。在抗战初期,何长工老将军生病,蒋维平听到之后非常焦急,他马上带着自己的小药箱前去治病救人。
在他第二次检查何老的病况的时候,毛主席正好在一旁。何老马上向毛主席介绍蒋维平,他说:“您别看他年纪大,就是他给我治好了我的病,算得上是个老英雄。”
何长工
在后续的攀谈之中,毛主席了解到蒋维平竟然是在60岁的高龄时参军,而且还在为战士们采药治病,所以他对蒋维平说:“你可真是花果山上的一只老猴子。”
蒋维平和何老听闻了这话哈哈大笑起来,因此每当有人打趣蒋维平说他年纪大还参军的时候,他总是认真地说:“毛主席都说我是英雄!”有了毛主席的肯定,蒋维平工作得更加卖力了。
蒋维平不仅仅是只会行医,他搞农场还是一位好手,当年延安开展“自给自足,丰衣足食”的生产大运动时,蒋维平作为农场厂长一边行医一边搞生产,最后他带着一百多人开辟了四百多亩粮田,毛主席听说后表示:一定要给蒋维平增加他的营养,他年纪大了,一定要确保他的健康。
毛主席
1943年10月,蒋维平领导的农场在全旅排行第一,而他本人也被评为劳动模范。有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鼓励,蒋维平觉得自己多年的付出得到了肯定,所以他经常得意的摸着自己一脸的胡子对人说:“毛主席说我是典型,可没说我是老典型。”
由此可见,蒋维平认为,参军不在自己老不老,搞生产也不在于自己是否老去。他执着的认为,只要是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他就不会管自己年纪的大小,总是会全力而为。
1955年的授衔仪式让这个白胡子老头出尽了风头,当时国内外的媒体都广泛关注这场授衔仪式。全世界人民都在看着中国解放军的抖擞风姿。照原来的规定,军队是不允许蓄胡的,连大将军“王胡子”王震都刮去了自己脸上的胡子,可是蒋维平却执意将自己的胡子护在怀中。
图源网络
当消息传到毛主席那里时,毛主席哈哈大笑,他说,可以允许蒋维平留胡子,他可是一个全军的模范,所以,蒋维平站在一众精神抖擞的解放军队伍里非常醒目,尤其是他那白须飘飘的形象非常扎眼,而彼时的他已经77岁了,最后他被授予中校军衔。
由于年龄的原因,蒋维平在抗日的时候没有上过战场杀敌,可是他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却是有目共睹的,毕竟在60岁还能够从军的人寥寥无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曹操在53岁时写下的一首诗,而这首诗恰好能表现这个老英雄一生都在为国奔波的事迹。
蒋维平雕像
1964年7月,蒋维平在他工作了半辈子的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6岁。他这一辈子见证了从封建君主专制到资本主义,从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也见证了中国的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革命历程,配得上“老英雄”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