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支持网络包括哪些
最近一段时间,网络上出现了一股新势力,对国家的一些行为和措施充满了不满,天天冷嘲热讽,横加指责。不管做什么事情,怎么做,没有一件能让他满意,让他信服的。只要逮住机会,就各种抨击,各种指责,舆论也被这一小部分人带到了非常危险的方向,官方媒体所倡导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不可避免地被曲解,被带偏。官方媒体弘扬的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的的美好初衷也不可避免地大打折扣。
这样的群体,有点类似当年的医闹,而在网络上有类似行为的个人和群体,是不是可以称为“网闹”呢?
实际上,“网闹”现象在当今社会已经越来越普遍,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网络的普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然而,这种“网闹”现象,却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这种“网闹”现象,往往会放大社会问题,甚至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例如,一些网民会通过网络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或对一些事件进行煽动,这样就会引起社会的不安定。
其次,这种“网闹”现象,也会对央媒为代表地国家公信力造成一定的影响。一些网民会通过网络来嘲讽央媒,这样就会对央媒的形象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争议。
我们可以看下以下这些事件,是不是有点那个倾向?
?“人民日报评孔乙己”事件:这本来是央媒对当下社会现象的一种剖析和引导,人民日报评孔乙己,本身没什么问题,问题是有些人,不能直面自己的人生境况而愤怒发声而已,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的言语,人民日报发表的只是一种观点而已,你认可,就根据目前的具体情况,调整心态,身体力行,更好的规划自己的人生,奋发向上就行了;不认可,大可一笑而过,选择过适合自己的生活便罢,真没必要针锋相对,不遗余力地对人民日报进行攻击和嘲讽。
?“95后夫妻档夜市摆摊,日人9000元”事件:这是一件非常感人的事情,这对夫妻出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夜市上摆摊,用自己辛勤的双手赚钱,有问题吗?然而,有些人没有被这种艰苦奋斗,筚路蓝缕的精神所鼓舞,却算起了数学题,食材太多放不下,多少分钟做多少份之类的,难道就没有一种可能,这些食材可以提前准备好,而且可以同时做很多份吗?当然,我们也得承认,生意这么好的情况,也只是一个个例,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就质疑,就反怼,就无情地进行攻击和嘲讽吧。
?还有这个“油价暴跌0.08元”:这本身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啊,油价下降,对于广大的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一升下降0.08元,一箱油就省了4块钱,这不香吗?要用积极的心态看问题,就像半杯水放在那里,积极心态的人会想着我有半杯水可以喝,消极心态的人,只会想怎么只有半杯水,根本不够喝的。对某些人来说,油价跌了你们冷嘲热讽,说是“全国人民喜迎油价上涨”,这跌了,你们还是冷嘲热讽“我差这八分钱吗?”是的,这只是一个小幅度的调整,不能因为这个小幅度的调整就对政府进行攻击和嘲讽,要看到国家为改善民生福祉所做的努力啊,这次8分,下次不就五毛了嘛。
总结:
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样那样的事件,这种所谓的“网闹”现象,并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不能一味地放大社会问题,搞对立,更不能通过网络来煽动社会情绪。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不负责任的言论和行为,势必带来反噬,只有通过理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够让社会更加稳定,生活更加美好。
好好干,日子会越来越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