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是哪七国 战国七雄是哪七个皇帝

时间:2023-05-03 03:08/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7496 评论:0

以书之名

知识点一:春秋与战国的分水岭在于“尊王攘夷”的政治口号。春秋时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齐桓公之相管仲,主张尊王攘夷,仍尊周天子,使诸侯不得互相吞并,亦不得篡弑,主张不承认新的吞并抢夺得来的政权,使诸夏内乱减少,并领导反击入侵的戎狄。

齐桓公建了一个朋友圈,但是楚国没加入,齐桓公也没办法。后来第二任霸主是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时候好好收拾了一次楚国。

战国亦经历了二百四十年,由最初的十二诸侯演变到七雄,即秦、楚、齐、燕、韩、赵、魏七国。

韩、赵、魏三晋原为周之同姓,但分成三国后便与周无关了。当时秦、楚反周。齐是周之外戚,田姓一出,与周也无关了。故此时已无“尊王攘夷”之口号了。

春秋时期,一国一城,是城市国家。战国时期,一国有很多城,齐国有七十余城,十分像样。故春秋称为封建诸侯,至战国则以军立国,成为军国矣!

知识点二:实际上,战国不止七雄,起初应有九雄,尚有宋国,由商朝传下;又有中山国。

孟子说:今天下方千里者九。从前的国家方百里,战国的加了十倍,成为方千里了。孟子对齐宣王说:以一服八,是不可能的。又:《战国策》亦有九国之策。但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称“七雄”。此是由于太史公生于秦王统一中国后八十年。孟子先于太史公约三百年,且为战国时人。《史记》是后出之书,何以会弄错?因宋与中山首先被灭,故前、中期的战国是九雄,但后期便是七雄了。理由在此。

有没有看出来,这里面有两个很特别的国家,一个是宋国,一个是楚国。宋国是殷商遗民,楚国是蛮夷,都不是中原这些诸侯国自己人。讽刺这两个国家的成语故事特别多,可见地域黑的传统多么久远。

自相矛盾--楚国人

守株待兔--宋国人

刻舟求剑--楚国人

揠苗助长--宋国人

画蛇添足--楚国人

叶公好龙--楚国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