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贾里全传 男生贾里 1996年 电影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江丹
“贾里”是陪伴了中国几代少儿读者的文学形象,他出自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的作品《男生贾里》。
《男生贾里》出版后的这30年里,秦文君一直在写与“贾里”有关的故事,而在新作《糊里糊涂的铁哥们——贾里小时候》(以下简称《贾里小时候》)中,她用12个小故事讲述了一个小时候的“贾里”。新的少儿读者会通过这本书认识“贾里”,将其纳入自己的文学生活,成为一生难忘的阅读记忆。
“贾里”如何成为“贾里”
1993年,秦文君出版作品《男生贾里》,从此一个叫“贾里”的男生走进许多中国少年儿童的文学生活。
秦文君创作《男生贾里》,是源于一个男孩的来信。男孩在信里邀请秦文君到他的校园看一看,“我们学校里女孩子越来越厉害了,她们还欺负我们男孩子。”这个男孩说他太苦恼了,班里的女同学长得很高,学习很好,还学过跆拳道。秦文君很感兴趣,到学校走访,发现女孩子确实越来越强,于是开始写《男生贾里》。她虚构了一个叫贾里的男孩,写他的生活,特别是生活里的那些苦恼和梦想。
比如贾里希望有朝一日能把所有被妹妹“牵连”的男孩组织起来,成立一个苦恼哥哥协会,在彼时的贾里眼里,双胞胎妹妹贾梅简直就是一个“麻烦制造者”,是他“不走运”的关键。“假如我没有个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妹妹;假如妹妹不是那种天资平平娇气十足的女孩——退一万步讲,只要她不在我们学校上学,那我就能节约许多脑细胞,或许还能出类拔萃、大名鼎鼎。”贾里曾在日记中如是幻想。但是慢慢地他也意识到,妹妹是至亲的存在,他们之间有着无法割舍的亲情。秦文君借用文学情境,写出了一个年龄段的孩子所特有的成长,引发同龄读者的同理和共鸣。
《男生贾里》出版后的这30年里,作者秦文君不断收到读者的各种来信。有人希望她继续写下去,于是她写了《女生贾梅》《男生贾里新传》《女生贾梅新传》,后来它们分别合成了《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全传》。后来,又有读者在寄给她的信中询问贾里、贾梅的朋友们有什么故事,秦文君又创作了《小鬼鲁智胜》《小丫林晓梅》等作为回应。
“贾里、贾梅成为一个大戏了,我也想一个系列再美好总有结束的时候,我就想不再写了,封笔了。可是,现在的孩子来信比过去要少一点,但是这个来信有的时候是命令的口气:秦老师,我太想看了,你写写他们小时候。”秦文君说。当年的小读者如今已经是成年人了,做了父母,他们也给秦文君写信,想知道后来的贾里、贾梅是如何抚养、教育孩子的,这些各种各样的问题促使秦文君开始创作《贾里小时候》。“我想写写贾里小时候。为什么贾里后来会那么聪明、机智、宽容,有一个英雄梦?”秦文君说。
于是,30年过去了,一代一代不同的读者共同回到贾里的小时候,去了解贾里是如何成为他们之前所熟悉的那个贾里的。
一个男孩的体面和倔强
熟悉《男生贾里》的少年儿童读者都曾为贾里和鲁智胜的友情笑过、感动过,而《贾里小时候》开篇便写了贾里和鲁智胜的“初相识”。原来,鲁智胜是一位转学生,上课时被安排在贾里的前一排。一开始,鲁智胜连贾里的名字都写不对,但他们很快因为两只鸟而成为好朋友。在一次摸底考试中,贾里获得全年级总分第一,于是鲁智胜把他喜欢的两只鸟儿送给贾里。他们为鸟儿取名,一只叫胜,一只叫里,但由于没看护好,两只鸟儿受到野猫袭击。在共同对付野猫的过程中,两个小男孩之间的友谊真正开始了。
《贾里小时候》中,贾里同样有“苦恼”,他不会游泳。在《游泳课风波》这部分内容中,学校要开设游泳课,已经会游泳的同学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贾里却表现得“好没活力的”。他不会游泳,担心自己学游泳时的动作太难看被同学笑话。他还担心自己在游泳课上成为“小丑”,不仅自己丢脸,还影响了班里男生的形象,“他想得太多,不知道怎么办,患得患失,愁容满面。”但是贾里就是贾里,他总能想到自己的办法。回到家里,贾里穿上泳裤,戴上游泳镜和泳帽,把自己的小房间当成泳池,练习游泳动作。“其实贾里知道自己在做无用功,但总比不做好。他的小心思多着呢,怕出丑,为了遮丑,练习还是必要的,就算真功夫来不及练,先把动作练得花一些,不至于太难看,能在第二
天的游泳课上混过去就好。”
秦文君解释,贾里在家里练习游泳动作这个情节,其实体现了一个小男孩的体面和倔强,其实贾里最担心的是万一到时候自己沉在水里还得靠女生救起来,但他不会说,只说要上游泳课所以练一练。
“其实女孩子要面子,但是男孩也是要面子,都是要体面,”秦文君说,“他自己内心有一种倔强,我觉得这种倔强是一个男孩所需要的,需要让他做自己,他那种内心自发的东西要保护好、尊重好。”
事实上,很多少年儿童读者喜欢贾里和贾梅,以及他们的朋友,正是因为他们从那些故事里看到了自己熟悉的想法、熟悉的行动,看到了一位作家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在读者眼中,写出这些故事的作家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做什么,也知道哪些对、哪些不对,但是她没有进行强硬的说教,只是在讲一个个的故事,让孩子们自己去看一件事是怎么发生,经历了什么过程,最后又会是什么结果,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去做判断,去关联、思考眼前的生活。
好书有意思也有意义
30年来,贾里、贾梅和他们的朋友走进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文学生活。随着社会的变迁,对越来越多的孩子而言,阅读正在变得容易,但也正在变得艰难。相较于30年前,今天的读物更加丰富,获得也相对方便,但是由于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似乎并没有之前那般浓厚。如何让孩子爱上读书,成为家长之间经常交流的话题。
在秦文君看来,孩子阅读的时候,开心是最重要的,他们阅读不是为了接受教育,而是觉得阅读有趣、有意思,而一本好书对孩子来说,可能不是当场就“有用”,但是会影响孩子的一辈子。“哪怕有一句话打动了他,这句话他记住了,变成了他人生的一个格言。”秦文君说。
“这个‘有用’我们要怎么看?不是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个评论家讲过儿童读物有的要把它当药,吃了以后‘药到病除’,现在这种书其实不是很管用。有一种书像汽水饮料,添加剂太多,吃的时候觉得确实挺好,吃完以后也有很多不良的东西进去了。”秦文君说。她认为,最好的读物应该像健康的水果,琳琅满目,营养丰富。“真正的好书,又有意思,又有意义。”秦文君说。好书不仅能让孩子当场开心一乐,还能形成记忆,走进孩子的内心。但是秦文君也表示,阅读不仅仅是“有用”,同时还是一种思维的启发,一个孩子如果学会了这种思维方式,可能一辈子都对阅读感兴趣,这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家长不仅担忧孩子读什么样的书,也想知道孩子到底应该有多少阅读时间。有的家长曾发现,孩子把《男生贾里》《女生贾梅》藏在辅导资料中。秦文君认为,家长要相信孩子对时间的自主管理,他们是能够挤出阅读时间来的。她说,应该跟孩子讲清楚,让他们把必须完成的事情完成,剩余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包括读好书,让孩子自己对自己的时间负责。“让他自己支配时间,这样他不但学会了安排读书,他还学会了安排时间,知道忙中抽闲,怎么去享受阅读。”秦文君说。
《贾里小时候》出版后,一定也会进入很多孩子的阅读书单,陪伴他们的闲暇时间。秦文君也期待新的读者来信,听他们讲讲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