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的重要性

时间:2023-05-02 23:11/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8588 评论:0

历史开讲

东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也是文人出现和繁荣的时期。在东晋时期,文人们的心态和文学创作,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也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晋初期文人心态及创作

在影响东晋文人心态的因素中,一方面是动荡的时局与文人的反思。东晋初期政治不稳定,战乱频繁,使得文人们逐渐失去对于政治、社会的信心和归属感,开始从个人内心体验中寻找慰藉。

另一方面是“王与马共天下”的思想,即魏晋时期的王侯将相与骑马匹夫并驾齐驱的价值观,使得文人们对于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追求逐渐转变为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独立,推崇人文精神。

在东晋初期,文人们的心态表现为匡扶晋室的“中兴”心态和淡泊飘逸的超世心态。匡扶晋室的“中兴”心态是文人们对于国家未来的期许和希望,他们积极投身于政治和社会,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

淡泊飘逸的超世心态则是文人们对于现实的厌倦和失落,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独立,以及对于传统价值观和文化的反思和批判。

这种文人心态对于创作的影响十分明显。东晋初期的文学作品密切联系政治,表现出对于政治局势的关注和反思。同时,东晋初期“大赋”盛行,讴歌江左政权的优越性和特殊性,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政治和文化的自信和自豪。

东晋中期的文人心态及其创作

1、影响东晋中期文人心态的因素

东晋中期的社会相对稳定,玄学和佛教也开始与儒家思想融合,这些因素对文人的心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使文人们对外界的干扰减少,更能专注于内心体验和思考;另一方面,玄佛思想的影响也使得文人们开始关注生死、轮回等问题,提高了文人的思想深度。

2、东晋中期文人心态的表现

在东晋中期,文人们的心态表现出两种主要的特点:一是清静虚无的玄佛心态,二是感伤迁逝的悲剧心态。

清静虚无的玄佛心态是由玄学和佛教的影响所产生的,文人们追求虚无和超越世俗的状态;感伤迁逝的悲剧心态则是对于人生短暂和人生苦难的感悟,表现出了文人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3、东晋中期文人心态对创作的影响

东晋中期的文人心态对于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崇尚玄虚的诗文内容,二是“兴寄”法的盛行。崇尚玄虚的诗文内容反映了文人追求超脱世俗的心态。

他们在诗歌中表达了对于玄学和佛教的追求,同时也表现出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人生意义的追寻。而“兴寄”法则是一种特殊的写作方式,文人们通过写作情感寄托,表达内心感受,反映出了他们感性、个性化的创作风格。

东晋后期影响文人心态的因素

1、士族的腐朽和皇权的加强

东晋后期,士族的腐朽和皇权的加强成为影响文人心态的重要因素。士族们崇尚权贵和金钱,导致了文化的衰落和道德的沦丧。这种腐败的现象,让文人们对现实社会感到失望和愤怒,反思自己的文化价值和责任。

与此同时,皇权的加强也给文人们带来了压迫和限制。皇权的干预,使得文人们的文学创作受到了限制,导致文学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下降。

这种情况下,文人们开始倡导自由和独立的思想,推崇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同时也倡导文学艺术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

2、山水之美与审美意识的勃发

东晋后期,山水之美成为文人们热衷的创作主题,也是影响文人心态的重要因素。文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文人们在山水之间寻找心灵的安放,表现了对自由和独立的向往。

同时,文人们对美的审美意识也得到了勃发。他们开始追求文学的自由和创新,探索新的文学风格和主题,推崇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同时也倡导文学艺术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这种审美意识的勃发,推动了文学的创新和多元化发展。

东晋后期文人心态的表现

1、保全自身的无奈心态

东晋后期,官场腐败,民生困苦,社会动荡不安。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感到无奈和失落,他们不得不保全自身,尽量避免与现实社会产生冲突。这种保全自身的无奈心态在东晋后期文学中得到了体现。

在文学作品中,东晋后期的文人经常表现出一种回避现实的心态,他们往往不愿涉及到时局和政治,而是倾向于探索个人的情感和内心体验。这种回避现实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无奈和无力感。

2、悠游洒脱的自适心态

尽管东晋后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们却并未因此而失去自我。相反,一些文人表现出了悠游洒脱的自适心态,他们在适应时代变化的同时,也保持了自我独立和自我完善。

这种悠游洒脱的自适心态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例如,王羲之的书法和谢灵运的诗歌,表现了一种独立自由的文学风格和审美理念,他们不愿随波逐流,而是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自我完善。这种独立自由的心态,反映了东晋后期文人对于文学艺术的自我追求和自我提高。

总之,东晋后期文人的心态表现出了保全自身的无奈和悠游洒脱的自适两种不同的特点。这些心态的表现,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挑战,也反映了东晋后期文人对于自我独立和自我完善的追求。这些心态的表现,对于后来的文学发展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晋后期文人心态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东晋后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文人心态和文学创作出现重大变化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文人们的心态和价值观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这些变化也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诗歌创作回归抒情轨道

在东晋时期,文人开始关注内心体验和个人情感,推崇个性、独立和自由的精神。这种心态也影响了东晋后期的诗歌创作,诗歌开始回归到抒情轨道。与此同时,诗歌创作的形式和内容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丰富。

东晋后期的诗歌以情感真挚、语言简练为主要特点,表现出文人们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情感,反映出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在这个时期,陶渊明、谢灵运等文人的诗歌被誉为“山水田园之诗”,反映了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2、“物我泯一”境界的出现

东晋后期文人的心态和价值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开始关注自身内在的世界,并推崇“物我泯一”的境界。

在这种境界下,文人将自己与自然、与万物融为一体,消解了个体之间的界限和限制,表达出超越个人和物质的情感和思想。这种境界在文学上得到了广泛的体现,成为东晋后期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诗歌创作方面,文人们开始追求“气韵生动”的境界,通过与自然的融合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感,这种境界在王羲之等人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散文创作方面,文人们开始探索“气质超逸”的境界,强调文学作品的个性化和自由化。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表现出东晋文人对于自由和个性化的追求。

总之,东晋后期文人心态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文学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上,更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变迁。

参考文献:

[1] 文学史与创作主体的心态[J]. 佴荣本.江苏社会科学,2010(03)

[2] 东晋赋学批评的分期及时代特征[J]. 冷卫国.北方论丛,2005(05)

[3] 论江州文学氛围对陶渊明创作的影响[J]. 李剑锋.文学遗产,2004(06)

[4] 东晋文学研究[D]. 霍贵高.河北大学,2010

[5] 北朝文人心态研究[D]. 江中柱.福建师范大学,2003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