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护田将绿绕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

时间:2023-05-02 10:49/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1012 评论:0

10月11日,深圳市梅林山-银湖山生态游憩廊桥方案设计国际竞赛发布公告,向全球征集优秀设计方案。

梅林山、银湖山是深圳市中心最大的山林绿地组团,是周边城区300万市民日常通过郊野径等方式休憩登山、亲近自然的主要目的地,生态地位和城市服务功能作用巨大。但受早期梅观路建设影响,两块山体已完全断开,生态景观区域分裂破碎,无连接步行路供市民徒步休闲。动物觅食、交偶、迁移也受到干扰。

项目鸟瞰示意图

梅林山-银湖山生态廊道是贯通深圳中部生态斑块的主要生态廊道。梅林山-银湖山生态游憩廊桥项目位于梅观路之上,是深圳市区内第一条集郊野径步道和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廊道于一体的廊桥。该项目也将创新连接方式,满足市民郊野游憩需求、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展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据了解,廊桥选点西接梅林山郊野公园,东接银湖山郊野公园。设计要求,将路上生态游憩廊桥和地下涵洞一并纳入,打造立体复合型的生态廊桥工程。其中,生态游憩廊桥选点位于梅林山和银湖山之间,可连接两山之间的登山郊野径,紧挨山谷汇水区。地下涵洞现状为连接山谷汇水区的下穿隧道。

廊桥选点位置示意图

在车流不息的梅观路上架一座桥,将两侧的梅林山和银湖山重新连接起来,这样的生态修复工程同样也是方便群众的民心工程。今年8月3日,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举行2022年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其中明确提出要高水平建设公园城市。

相较于生态城市、森林城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等发展理念,深圳的公园城市建设更加突显“公”字,体现公共资源的共享共惠、公共空间的共美共建、公共服务的共商共管;让生态价值赋能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架一座桥给市民亲近自然带来更多便利,这就是深圳公园城市建设初衷的真实写照。布布了解到,深圳“公园城市”目标愿景是通山、达海、贯城、串趣,确保到2035年,全面建成“山、海、城、园”有机融合、全民共享共惠、充满活力的全域公园城市。

《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以“一脊一带二十廊”为骨架,蓝绿织网,全域营建,重点建设提升12个自然郊野公园,打造20个公园群和1条横贯东西的主干游憩步道。经过市、区联动的充分协调,三年行动计划的近期建设项目库已建成并正在逐个落地实施,其中部分已经建成启用成为市民游客打卡的网红景点

01

首条山海通廊贯通

8月份,南山区茶光-塘朗山远足径示范段正式建设完成,这标志着深圳首条山海通廊——塘朗山-大沙河-深圳湾通廊实现全线贯通。这是《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经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后首个落地的项目。随着这条全长13公里的线路的贯通,一个可知可感的公园深圳、山海连城的美好画面正式融入深圳人的日常生活,市民将能在深圳中心城区畅享山、河、海、城交织共融的步道乐趣。

山海通廊从北到南可从塘朗山最高点极目阁徒步至山脚下的茶光登山口,再经过新修建的紫涧园进入大沙河生态长廊,在大沙河的入海口又与深圳湾公园无缝衔接,实现山、河、海连通。在塘朗山郊野公园登高望远,向南可俯瞰深圳湾、香港北部片区,向北可远眺西丽科教城、龙华、宝安片区,眼前郁郁葱葱的山林、远处中心城区地标建筑映入眼帘。在大沙河生态长廊,其上游高校云集,自然生态美景与校园人文气息相映成趣,中游与周边绿地串联,在城市腹地中营造出一片绿色森林,下游则有活力水岸,拥有水上赛艇、龙舟赛事等丰富多彩的水上活动。进入深圳湾公园便可拥抱大海,向东可徒步至红树林保护区,向西可徒步至蛇口。

从山到河再到海,一次赏遍,山海相连的视觉通达让人心旷神怡。

02

东部两段海堤开放

上个月,深圳市东部海堤重建工程(三期)官湖东段、杨梅坑鹿嘴大道段正式向公众开放,市民出行又添好去处。

深圳东部海堤重建工程(三期)涉及海岸线总长约15.6公里,包括海堤、栈道、生态景观及配套用房等,其中重建及加固海堤长约13.8公里,共有葵涌沙鱼涌海堤、官湖东海堤,南澳月亮湾东海堤、杨梅坑海堤及东山海堤、大鹏鹏城东海堤等六段海堤建设。

深圳东部海堤重建工程(三期)以完善片区防潮安全为准则,抓住海堤修复的契机,同时打造深圳最美滨海休闲景观走廊。

其中,官湖位于大鹏湾畔,三面环山、南临大海,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作为半岛门户的官湖综合了大鹏自然和人文元素,具有良好的自然和文化基底。官湖东段海堤位于葵涌办事处官湖村,本项目段整治起点为官湖角,终点为乌泥河口,新建海堤长度为1.172公里。官湖东段海堤采用多层堤坝设计,结合自然外防线,营造连续的堤坝空间。

鹿嘴大道段海堤则位于南澳办事处杨梅坑东段,处于生态保护区和一级海洋保护区之间,内海为珊瑚礁保育区,拥有完整的泻湖景观地貌、连续独特的礁石自然岸线。

未来,深圳东部海堤重建工程(三期)项目东山段、沙鱼涌段、月亮湾段将陆续建成并向市民开放。

03

深汕圳美绿道颜值大提升

国庆节前,作为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2022年“我为群众办实事”31项重点民生项目之一,圳美绿道综合环境整治项目绿化景观提升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实现颜值大幅提升,不少景观节点成为游客打卡点,也为沿线的农家商家带来了人气财气。

深汕特别合作区加快建设“五光十色”都市乡村示范带,其中,圳美绿道位于绿道山水康养示范带,沿线经过水底山温泉庄园、日月湖度假村、天空滑翔伞基地等旅游景区。圳美绿道全长约25公里,此次综合环境整治路段长15公里,止于赤石镇明热村,包括绿化景观提升、路面修复、配套完善等升级改造工程。

圳美绿道绿化景观提升采用“分段主题”建设,门户迎宾段主题为“草坪花林+背景乔木林”,下北田园段主题为“乡间农田+乡土植物”,明热康养段主题为“多彩季相+乡野风光”,为人们提供多样的景观风格。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圳美绿道明热村段,新栽种的异木棉、黄花风铃木、凤凰木萌发出簇簇新芽,红色簕杜鹃绽放得格外热烈惹眼,绿道两侧农田,不时传来布谷鸟的啼鸣,田园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道路更畅通了,景色更好看了,乡村烟火气更浓了。圳美绿道绿化景观提升后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为村内小商店、农家乐带来更多客源。“如今沿线风景大幅提升,休闲、健身、观光的人流明显增加了,营业额比两个月前增加近一半!”在绿道旁经营农家菜饭店的明热村村民叶柄枝感叹道,绿道不仅成为一道美丽风景线,更是名副其实的观光致富路。

如今,深圳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一千多个公园已经成为市民休闲散步好去处。“公园城市”是“千园之城”的升级版,强调的将不单纯是建多少个公园,而是如何充分发挥深圳山海连城的独特优势,让公园和城市经济社会各种功能实现更好的融合,把我们的城市建在山海之间,把我们的城市建成一座公园。

公园城市各项规划

正在一步步变成切实可感的现实

相信公园城市一定能实现

生产、生态和生活的完美融合


来源:深圳发布、深政观察、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深圳市水务局、深汕视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