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女友说少年没有乌托邦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第1版
作者:卡尔·曼海姆
译者:黎鸣, 李书崇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汇集了曼海姆教授的各类著述。第二至第四部分是其所著《意识形态与乌托邦》(1929);第五部分是其最初发表在阿尔弗雷德·菲尔坎特所编著的《社会学袖珍字典》(F.科恩出版社,波恩,1929,现为舒尔特—布尔姆克出版社,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1931)中的“知识社会学”词条。第壹部分是他特地为英语读者所写的介绍《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文章。第二至第四部分论述了知识社会学领域的中心问题,并举例说明了这一被应用于近代和当代社会生活的最重要方面的新兴学科,最后一部分则试图系统地对这一新科学所关注问题作一概述。读者将发现《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前四部分与最后一部分在风格上有明显的不同。前者相当详尽地阐述了其各自的主题,而后者由于最初是为百科全书所写的一篇文章,因而仅仅是一个框架性的概论。《意识形态与乌托邦》最后附有分类参考书目,包括曼海姆教授在上述文章中所引的所有论著。此外,还加上了一些译者认为与本论题相关的和有启发性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思想界的更重要的代表作。
编辑推荐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由卡尔·曼海姆著,译林出版社出版,《意识形态与乌托邦》是世界汉译学术名著中的一册。
目录
前言
序言
第一章问题的初步探讨
第一节关于思想的社会学概念
第二节当代的思想困境
第三节现代认识论、心理学和社会学观点的起源
第四节作为我们时代的一个问题对集体的无意识控制
第二章意识形态和乌托邦
第一节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用历史眼光看意识形态概念
第三节从意识形态的特殊概念到总体概念
第四节客观性和偏见
第五节从意识形态理论到知识社会学的过渡
第六节非评价性的意识形态概念
第七节从非评价性到评价性意识形态概念的过渡
第八节非评价性意识形态概念中暗含的本体论判断
第九节谬误意识问题
第十节通过对意识形态和乌托邦的分析探寻现实
第三章科学政治学的前景——社会理论与政治实践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为什么没有专门的政治科学?
第二节知识的政治和社会决定因素
第三节各种观点综合成的一个政治社会学问题
第四节“知识分子”的社会学问题
第五节政治知识的本质
第六节政治知识的可传授性
第七节三种知识社会学
第四章乌托邦思想
第一节乌托邦、意识形态和现实问题
第二节愿望的满足和乌托邦思想
第三节乌托邦思想结构的变化:在现代各阶段
第四节当代形势下的乌托邦
第五章知识社会学
第一节知识社会学的性质和范围
第二节知识社会学的两种类型
第三节对传统认识论片面性的证明
第四节知识社会学的积极作用
第五节知识社会学领域中历史—社会学研究的技术问题
第六节知识社会学的历史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