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例子报告
杭州市春晖小学教育集团理事会
在研究的状态下共同成长
理事会2021年度工作报告(4)
2022年1月25日,杭州市春晖小学教育集团教师散学典礼在春晖小学报告厅隆重举行。会上,杭州市春晖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沈辽作了题为《在研究的状态下共同成长》的工作报告。
课程部,是杭州市春晖小学教育集团的研究中枢,是集团内部的“研究院”,用以制定校内的课程行动的标准和原则。集团课程部集合两校骨干教师力量,协力做好集团课程开发和整体建设,在研究的状态下共同成长。
一年来,学校课程部进一步深度融合,共同设计各类课程的推进,落实各类评价的安排,研究各类专业的提升,形成系列的方案和课题,将诊断与反思落到实处,围绕着课程建设主题项目打包,赋予课程推进的激励评价,推动集团课程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21年,集团课程部致力于建设多维课程模块,构建课程纲要和教材学本,实行多层次、多样化教学方式,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建设,整合全面系统的评价模式,构建规范的课程制度。以项目化管理的方式推进多样课程建设项目的深度开展。
21年,集团编撰课程教材7门,活动手册10本,拓展性作业2本,新编分层作业15本,新编寒假作业2本。集团有2门课程获得滨江区区级精品课程,杭州市精品教学空间5门,浙江省省级课后服务课程2门,浙江省省级网络同步课程10门,全国及省市学习强国各类课程68门。
01
努力打造更多精致课堂
为充分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教育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切为了师生,从学期初春晖小学的全体教研员的定点教研的临时组合,到春晖杯的师徒结对赛课,再到集团教研团队的一课三磨活动,集团教师在各级各类赛课中崭露头角。本学期开发了更多的社团课程,集团社团课程25个,俱乐部课程33个,学后托管课程112个,阳光少年课程76个,豆豆课程42个。
规划课程就是规划人生。多样化课程的系统开发和整体推进,为集团两校的学生搭建了学习和展示的平台,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02
创生更适合学生的课程
集团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通过学科内部知识纵向整合、学科间知识横向整合,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打破学科界限,打造一系列学生课程。校内外教师结合不断审核和筛选适合学生的优质课程,通过一周一推送、一月一报道、一期一展示,制作宣传展板等形式宣传校园特色课程,激发教师积极性;每周快闪,半期、一期一展示等活动,为学生搭建舞台,激发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科联动,发挥主管的主导能力、教师的主体作用,社团间相互观摩、研讨等形式加强团队的辅导能力,让学生获奖率稳步攀升,从多角度、立体化视角培养未来小公民。
03
“四学三导”:推进好课研究
诠释“白马湖”好课是推进学改核心行动之一,集团力求推进好课研究,始终遵循着“会比较、能提问、会解决、能创新,引导真学习、辅导深学习,指导会学习”的教学模式,打造展示教育优势的平台。
“青蓝工程”春晖杯师徒赛课,引入人工智能评价,获取更多的课堂诊断数据,提升精确的对话效率,把握好课堂的每分每秒。比赛特别邀请外聘专家到场听课点评,还借助人工智能下的常态化录播进行精准采集,从“目标、内容、结构、方法、理答、气氛”六个维度赋能分析评价,提升课堂效能,真正做到将“学为中心”的理念落地落实。
04
开展“双减”下自主作业的研究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为落实好“双减”政策,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深化作业管理,到作业研究, 推动从“被动执行视角”向“兴趣研究视角”转变。坚持应教尽教,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和课后服务水平,让学习回归校园,减少校外培训需求。系统规划,整体推进,设计春晖系列校本作业1.0版本整体架构。
05
课题引领,创新团队科研理念
集团教科研工作始终保持向上向优的态势,一个个高质量的教科研活动让学生受益,也让教师们且研且教且成长。学校教科室鼓励教师以课题为引领,邀请专家论证,协助教师个人进行深入研究,在重大课题上进行一对一的专项指导,通过实践研究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形成教、学、评等多个方向的春晖范式,并物化成果,通过公众号、教育类杂志等方式推广教师的科研成果。
06
研训一体,提升教师育人能力
为助力教师积极探索自己的个性化教学特色与主张,集团关注教师成长特质,一师一课表,提供成熟课程学习资源供选择。提升计划要做到覆盖所有教师。以培训为核心,提升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以考核为依据,评价教师能力素质提升层次;以竞赛为引导,检验教师培训效果。全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借势发力,开展“一课三磨”、“千课万人”等活动,努力打造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文字 | 沈 辽
编辑 | 王心怡
审核 | 田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