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评析
2.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上面说“君子不器”为“君子”的理想人格,是向“圣人”看齐的一种至高修养行为,并非每个“君子”都能做到,亦使人有“曲高和寡”之感。其实对多数人来讲,道德修养是一个从低到高的渐进过程,不同人也有不同的个性,在修养中也就应采用不同的方式。本章就是以子贡为例,论述象子贡这一类型的人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修养行为。
“子贡问君子”
这是一句不可或缺的话,不仅以之布局了场景,更大的作用在于提示后面孔子的话是针对子贡一类人而言。子贡作为孔子的“好学”弟子,其个性特点就是“能言善辨”,从《史记·孔子弟子列传》就能看到,对子贡的描述最多,且多是展现其能言善辨之才的内容,最有名的就是孔子派其游说各国的故事。当时齐国田常欲伐鲁国,子贡于是到齐国说服田常转而伐吴,又到吴国说服吴王夫差救鲁伐齐,再伐晋,又到越国说服越王句践明助吴暗伐吴,又到晋国说服晋君修兵击吴。子贡这一路游说,完全实现了目的,结果是: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其能言善辨之才可见一斑。也许正因如此,子贡平时颇有些自负,常常自认为自己是一名合格“君子”,不仅把自己喻为“美玉”,甚至感觉自己为“仁”,还经常教训别人。正因为如此,他有了向孔子求证自己是否为“君子”的想法。但在孔子看来,子贡的水平还差的远,他最多也就是一个象瑚琏一样的“大器”而已。怎样使子贡摆脱“器”的局限,是孔子回答子贡所问的核心。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问君子,表面上是在问什么样的人是君子,背后其实是想对照自己是否为君子。孔子这里针对子贡“善言”的特点,启发他改变自己认同作为“善言”之器的认知观念。“先行其言”亦即“先行于其言”,意思是:“一个人要先做后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子贡就是说的多,做的少,甚至光说不做,把“善言”当成了君子之道。而真正的君子,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行”出来的。任凭一个人道理说的再好,而如果道德修养上达不到所说的境界,则其所说就是“自以为是”,于“道”而言,一点用也没有。“而后从之”,“之”指代“先行”,而后“谁”从之?是“言”从之。言“从”先行,即用言“表达”先行。此句亦即“而后以言从其先行”,意思是:“而后说出的话一定表达其先行的事实”。“言”的本质在于“信”,“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就论证了“言”与“信”的关系。于“道”而言,“言”的真正意义在于“信”的表达,“信”即真实不虚。而“行”无不基于现实存在,即是真实不虚的一种表现,“行”即是“信”的表现。“言”表达“行”,就是在表达“信”。也就是说,作为君子,所言要基于事实,传递事实信息是“言”的正确作为。这就是“言”之“政”。
对一般人而言,“言”的表达有一定程序,这就是:先有所思,后有所言,再有所行。思——言——行,这就是基于“现实”的表达方式。比如吃饭,一定是先有了吃饭的想法,然后才说想吃饭的话,再后才有吃饭的行为。在其它方面亦然。事实上,人类社会的“现实”就是以此表达程序存在的,这在现代科技上表现更明显。一项新科技的出现,一定是先有“创意”,这就是“思”,然后表达为方案,这就是“言”,再后制造出新的器物,这就是“行”。人类社会就是以此“思——言——行”的行事程序不断发展的。孔子为何要反其道而行之,提出“先行后言”的程序呢?
孔子提出“先行后言”,可不仅仅止于启发子贡转变“善言”的习性,更重要的是为君子修道指示一条“为政”之法,这条“为政”之法就是“行——言——思”的修道程序。这个修道程序与世人的行事程序正相反,其“行”、“言”、“思”的内涵也不同。一般人的“行”是做所“言”之事,“行”是“言”的结果;君子之“行”则是“无心”之行,是以世俗之“礼”回应他人所求。一般人的“言”是表达内心意愿,“言”是“思”的结果;君子之“言”是描述所行的事实,“言”是“行”的结果。一般人的“思”是内心的自以为是,是人心算计、推理的结果;君子之“思”是存放在“无心”货架上的新商品,是一种纯粹的知识,是基于所“言”所“行”被他人认可的经验总结的结果,这一结果再反过来表现在下一次的所“行”上,就是“礼”。总之,一般人的“思——言——行”基于人心,而君子“行——言——思”则基于“无心”。
事实上,除非达到“圣人”境界的君子,一般修道的君子是做不到“无心”的,这就需要君子以“人心”假用为“无心”。怎样假用?就是随时存个“无心”的念想。一旦“起心动念”,就要马上“看见”,认知到此乃人心算计或推理,使此“心念”自然泯灭。若有他人相求,“心念”自然生起,就要马上调整“心念”,停止算计心或推理心,重新生起“礼”的“心念”,以人情世故之“礼”回应之。总之,要时刻保持一种接近“无心”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虽仍是在用“人心”,却是一种逐渐停止人心算计、推理的修道行为,直至彻底消除人心算计、推理作用的时候,也就达到了“无心”的状态,就有了“见道”的可能。
基于“无心”的“行——言”就是一条君子修道的“为政”之法,故孔子对君子提出“先行其言,而后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