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由来 客家人的由来历史
什么是客家人?
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这个在闽粤赣边区择山而居,喜欢穿蓝色布衫,并操着一口古老方言的群体被认为是一个“夷蛮”部落。就连客家人自己对自身的来历也不甚明了,他们只记得祖祖辈辈似乎总是在不停地迁徙,从一座大山走向另一座大山。
客家人,以客为家,客居他乡之人。史上记载客家人是从山西和河南等中原地区为躲避动乱等原因而向南迁移并且在南迁的过程中与南方少数民族互相碰撞、互相融合而形成的一支独特的汉族民系。
家人有自己的客家方言,也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共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是汉民族的八大民系之一,主要生活在江西、广东、福建以及广西、湖南、四川、贵州、海南和台湾等地方,其中以江西南部、广东东北部和福建西部为主。
客家大迁徙,除了在清朝时是因为人口膨胀而向外省搬迁外,其余均发生在中国历史上兵革互兴的时期,分别是:两晋时的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 唐中期的安史之乱与唐末的黄巢起义、宋朝的靖康之变与元军南下、明末的流寇之祸和清军入侵。五次大迁徙是接受度较广的论述,也有学者认为早在秦汉时期客家人的南迁就已经开始。
有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还有人说: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客家人;哪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里聚族而居,艰苦创业,繁衍后代。 由于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且在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有“东方犹太人”之称。
客家民居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主要是府第式民居,客家人居住的围龙屋和“四点金”,实际上是北方的四合院。加上背后围屋,前面半月形的池塘是把背山面水的自然风光浓缩于居室之间。从风水玄学的角度,则是一幅太极图,金、木、水、火、土五行和谐统一于居室。客家民居的基本类型是“四扇三间”,客家民居的最高境界“九井十八厅”,后来发展到具有地域特色的民居,赣南方形的围屋、闽西圆形的土楼、粤东内方外圆的围龙屋以及五凤楼、走马楼等。建筑代表:客家民居、客家围屋、围龙屋、客家土楼。
客家围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