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检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量少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04-30 19:03/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3088 评论:0

尿液常规检查是最基本的一项检查,它不仅可反映泌尿系统疾病,对糖尿病、黄疸肝炎、胆道梗阻等多种疾病的筛选也有重要意义。 应“医患家”微友的请求,今天教大家读懂尿常规报告。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一般性状检查、尿液化学检查、尿沉渣显微镜检查三部分内容

一、一般检查

1、颜色

[正常参考值]:透明,琥珀黄色。

[临床意义]

灰白色云雾状混浊,多为脓尿,常见于泌尿系感染;红色云雾状混浊常为血尿,常见于肾结核、肾或膀光肿瘤、泌尿系结等;酱油色多为急性血管内溶血所引起的血红蛋白尿;深黄色为服红素尿,见于阻塞性或肝细胞性黄疽;乳白色为乳糜尿,有时有小血块并存,常见于血丝虫病;混浊多为无机盐结晶尿。

2、浊度清晰,不透明的话就是有问题,通常会伴有颜色的改变。

3、比重

[正常参考值]:1.015-1.025,新生儿在1.002-1.004之间。

[临床意义]

尿比重减低:常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尿期等。

尿比重增高:多见于高热、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周围循环衰竭等。

4、酸碱性

[正常参考值]:4.5-8之间,一般情况下在6.5左右。

[临床意义]

尿pH值小于正常值,常见于酸中毒、糖尿病、痛风、服酸性药物;

尿pH值大于正常值,多见于碱中毒、膀胱炎或服用重碳酸钠等碱性药物等。

二、化学检验

1、隐血试验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隐血试验阳性见于蚕豆病、疟疾、伤寒、大面积烧伤并发血红蛋白尿、砷、苯、铅中毒及毒蛇咬伤所引起的血红蛋白尿。

尿潜血阳性同时有蛋白者,首先考虑肾脏疾病、出血性疾病;如尿蛋白阴性应到有关专科查明出血部位和性质。一般认为,下尿道出血因红细胞未被破坏,潜血可不明显。尿潜血也有假阳性的时候,正常人剧烈运动后也可出现一过性尿潜血阳性。

2、尿蛋白

[正常参考值]:定性:阴性。定量:10-150mg/24h尿。有一些是生理性的蛋白尿,但是出现“+”多数意味着肾脏或者全身疾病引起的异常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多:常见于剧烈运动后(运动性蛋白尿)、体位变化(体位性蛋白尿)、发热等。

2)病理性增多: 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苯中毒等。

3、尿糖

[正常参考值]:定性:阴性。定量:0.56-5.0mmol/L,100-900mg/(dL·24h)尿。正常人如短时间内服用大量葡萄糖液时、运动后、妊娠期也可发生一过性尿糖增高。

[临床意义]

尿糖增多常见于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胰腺炎、肢端肥大症等疾病,药物性影响(如服用维生素C和阿斯匹林)。

4、尿胆原

[正常参考值]:定性:弱阳性,尿1:20稀释为阴性。定量:1-4mg/24h。

[临床意义]

尿胆原增多,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疽、心力衰竭、肠梗阻、内出血、便秘等病症。

尿胆原减少,多见于长期应用抗生素、阻塞性黄疽等。

5、胆红素

[正常参考值]:定性:阴性。

[临床意义]

胆红素阳性,常见于肝实质性或阻塞性黄疽病。

6、尿酮体

[正常参考值]:尿酮体定性:阴性。定量:丙酮3mg/24h。

[临床意义]

尿酮体阳性,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长时间禁食、妊娠剧烈呕吐、饥饿,呕吐、腹泻、脱水等。

7、尿亚硝酸盐(NIT)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提示有泌尿道结石或感染的可能。如标本放置时间过久也可呈假阳性。

8、乳糜定性

[正常参考值]:定性:阴性。

[临床意义]

乳糜阳性,多见于丝虫病、尿路淋巴管破裂等病。

9、含铁血黄素试验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其它血管内溶血?BR>9、莫氏浓缩试验。

三、尿沉渣检查:

1、尿红细胞

[正常参考值]:0-3个/HPF。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3个。但近年来由于自动化的尿流式细胞仪检测,显微镜视野下红细胞数量的正常值各家医院就有所不同了。

[临床意义]

红细胞增多多见于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结石、结核、肿瘤,泌尿系感染。也可见于剧烈运动后。

2、尿白细胞

[正常参考值]:0-5个/HPF。 正常人离心尿白细胞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每3高倍视野下超过5个以上,称白细胞尿。大量白细胞时,称脓尿。

[临床意义]

白细胞增多一般见于泌尿道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化学检测尿白细胞和红细胞只起过筛作用,临床诊断以镜检结果为准。

3、小圆上皮细胞

[正常参考值]:正常尿中为0,或有极少量。

[临床意义]

小圆上皮细胞增加,常见于肾小管损害。

4、管型

[正常参考值]:一般尿中为0,少量透明管型可见于剧烈运动后。

[临床意义]

尿中出现管型,特别是颗粒管型、细胞管型都是肾脏实质性病变的标志。颗粒管型增多,可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透明管型增多常见于肾实质损害;红细胞管型增多,多见于肾脏出血、急性肾小球肾炎;脂肪管增多,则多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总结

尿常规化验检查项目虽然很多,但一般情况下只要看尿蛋白、尿糖、酮体、红细胞、白细胞等结果就足够了。另外在留取尿液标本时,一般以清晨首次尿为好,最好在半小时内送检,放置过久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女性应避开月经期留取尿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