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教案
文|青丘
编辑|海蓝宝
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19世纪末俄国人开始注重精神追求,如书籍、报刊、艺术品、艺术表演等文化消费品与服务开始进入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生活。
一、推动社会变迁
同时伴随着文化事业发展、文化消费水平提高,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更多配套文化消费的公共场所与设施,例如剧院、书店、展览馆等。
文化消费发展的同时,其产生的社会影响也日益广泛,不仅仅反作用于经济,也体现在文化迸发出的新活力以及俄国社会的精神面貌等各个方面。
关于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在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领域同样适用。
对此,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这样的论述:
“宗教、家庭、国家、法律、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支配。”
马克思所说的“生产的一些特殊方式”实质是包括与物质生产相对应的精神文化生产,这说明文化事业与文化消费之间同样具有相互作用的同一性。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具有刺激经济的功能,而作为19世纪末俄国社会消费中逐渐兴起的文化消费也同样具有此功能。
上文提到在19世纪末期的俄国社会,文化教育得到广泛普及与提高,在此种背景下,学生、知识分子数量增加,相应文化产品需求数量也急剧上升。
众多图书馆的设立、书店的出现、出版社印刷厂的产生使书籍售卖商和交易商群体都有所增加。
社会中商品售卖宣传也开始更多的借助书籍报刊杂志影响力,都促进了书籍报刊生产与消费。
服务于文化消费的活动场所需求也逐步体现,如上文提到的便于人们阅读的阅览室、图书馆,艺术剧院、画廊等地,门票收入、相应产品的生产资料需求都会带动经济增长。
文化消费在商品经济领域是一个特殊性存在,根据施蒂格勒和贝克尔所提出的被称作理性致瘾文化消费理论可以了解到。
一般商品消费会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然而文化消费并不遵循这一规律,相反很多文化消费领域会出现边际效用递增现象,效用递增促进消费并形成路径依赖。
人们的文化消费偏好基本不易改变,影响消费者文化需求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人们之前的文化消费习惯,而且文化消费偏好具有时间不可分性特点。
所以当期文化消费会对下期文化消费产生重要的影响。
当文化消费者体验过越多的文化产品与服务,那么他在文化消费方面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强烈。
从而造成19世纪末俄国社会群体形成一种主动参与文化消费趋势,商品市场经济发展更趋向多元化与开放性。
随着文化消费领域发展,其对生产经济也展现出积极作用,文化产业无疑会吸纳社会上的大量劳动力,从而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如文化教育领域的书店、报社、印刷厂员工,艺术领域的剧团、剧院、画廊的表演人员与工作人员等。
1897年全俄人口调查也揭示出了俄国人民对19世纪末社会文化事业的参与程度。
俄国居民在教育工作领域就有17万从业者,从事图书馆业工作的约1000人,从事图书贸易的有5000余人。
全国约有1.8万名画家和演员,3000名学者和文学家,宗教界人士总计超过25万。
19世纪末俄国文化产业解决了一部分居民的就业问题,使这部分人有了生活经济来源,拥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而这种生活保障从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来说,它又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由此可见19世纪末期俄国文化消费领域对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
二、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19世纪末期俄国文化消费不仅仅是一个能带来社会、经济效益的行为,而且对文化自身的发展影响也很大。
简单地说它也鞭策俄国文学艺术的繁荣,推动俄国文化“白银时代”前进的步伐。
文化消费虽然是以一定的物质消费或服务消费为依托和前提,但是不管是物质形式还是非物质形式,其消费本质都是其中的文化内涵。
书籍报刊虽然是物质的,但是人们往往看重的是其中包含的文化内容而购买的;
而艺术表演虽然是抽象的,但是人们大多关注的是表演所传达出来的内容情节甚至精神。
正是基于此,文化消费发展必定会促进艺术文化创作以及整体文化的进步。
随着19世纪末期俄国文化教育的相对普及,书籍报刊贸易活动更为活跃。
于是刺激更多文学创作者投入到写作事业中,导致书籍数量大幅增加,书籍种类也变得丰富多样;
而表演艺术市场发展则激励着创作者、表演者们呈现更多的、更吸引人的演出。
这一时期俄国文化市场成长也鼓舞了文化艺术创作平民化,更多地关注平民阶层普通人的生活情感,这种趋势也标志着文化艺术事业的进步。
三、新兴社会力量崛起
在19世纪90年代中期,俄国社会政治生活正处在由反动时期向逐渐形成的社会变革高潮过渡。
列宁认为,从著名的彼得堡罢工时期起,开始有了社会民主党参加的群众性工人运动。
大量知识分子也依靠文化艺术创作来传达革命精神,首先是全体工人对知识的追求,是这一时期俄罗斯文化的一个突出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出现使知识分子对俄国未来重燃起希望,青年人渴望通过书籍、革命报刊找到他们所需要的知识。
直至革命爆发时为止,俄国社会民主党报纸几乎始终都是未经书报检查的,虽然报纸的编辑出版经常遭到破坏,但是它们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给予了工人阶级强大力量。
列宁曾指出工人强烈的求知欲和追求社会主义的热情日益增长,工人有顽强的个性和坚定的意志来不断学习,使自己成为有觉悟的工人知识分子。
教育传播、文化学习与无产阶级的政治觉悟和阶级觉悟提高、与革命培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解放运动与文化消费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所以19世纪末面向普通大众的革命读物、传达着革命精神的艺术创作正是在群众日益热忱的文化消费情绪与行为中传播开。
解放运动依靠报刊书籍作为重要传播媒介向人民宣扬革命精神思想,同时也正是因为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热度增长,解放运动思想才得以深入到普通人民群众中进行传播,激励众多人民群众思想觉醒并付诸于行动,亲身投入到解放运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