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文学 感伤主义文学
文案:世鑫的笔记
编辑:世鑫的笔记
前言
英国文学的发展与影响,英国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与影响深远而广泛。今天我带大家从英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流派、文学作品及其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度探讨,以揭示其中所包含的意义。
一、英国文学的发展历程
1.1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5世纪后期-17世纪初)
1.1.1文艺复兴
英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但其真正的起点是文艺复兴时期。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来说,英国的文艺复兴起始较晚,通常认为是在15世纪末。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思想体系被称为人文主义,它主张以人为本,反对中世纪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提倡积极进取、享受现世欢乐的生活理想。
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 1478-1535)是英国最主要的早期人文主义者,他的《乌托邦》(Utopia)批评了当时的英国和欧洲社会,设计了一个社会平等、财产公有、人们和谐相处的理想国。
Utopia现已成为空想主义的代名词,但乌托邦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进行严肃思考的结果。《乌托邦》开创了英国哲理幻想小说传统的先河,这一传统从培根的《新大西岛》(The New Atlantis)、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Gulliver&39;s Travels)、勃特勒的《埃瑞璜》(Erewhon)一直延续到20世纪的科幻小说。
文艺复兴时期诗歌创作繁荣,埃德蒙·斯宾塞(Edmund Spenser, 1552-1599)的长诗《仙后》(The Faerie Queene)歌颂女王,宣扬人文主义思想。他创造的&34;斯宾塞诗体&34;每节诗有九行,韵律复杂,具有柔和动听、萦绕耳际的音乐性。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他对文学的主要贡献是《论说文集》(Essays),共58篇。这些文章题材广泛,内容涉及哲学、宗教、政治制度以及婚姻、爱情、友谊、园艺、读书等,文笔典雅,略带古风而又明白畅达。
英国戏剧起源于中世纪教堂的宗教仪式,取材于圣经故事的神秘剧和奇迹剧在14、15世纪英国舞台上占有主导地位,随后出现了以抽象概念作为剧中人物的道德剧。
1.1.2戏剧得到鼎盛发展
到了16世纪末,戏剧进入全盛时期。克里斯托弗·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 1564-1593)冲破旧的戏剧形式的束缚,创作了一种新戏剧。
《帖木儿大帝》(Tamburlaine)、《浮士德博士的悲剧》(The Tragical History of the Life and Death of Dr. Faustus)、《马耳他岛的犹太人》(The Jew of Malta)等剧作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那种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精神。
马洛将戏剧情节集中于一个主要角色的做法、他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以及他的素体诗戏剧对白,对英国戏剧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这一时期,英国文学开始受到古典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培根、斯宾塞等。
1.2 17世纪是英国文学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巨匠,如约翰·米尔顿、约翰·德拉克、本·琼生等1688年的&34;光荣革命&34;推翻复辟王朝,确定了君主立宪制,建立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政权,英国从此进入一个相对安定的发展时期。
18世纪初,新古典主义成为时尚。新古典主义推崇理性,强调明晰、对称、节制、优雅,追求艺术形式的完美与和谐。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 1688-1744)是新古典主义诗歌的代表,他模仿罗马诗人,诗风精巧隽俏,内容以说教与讽刺为主,形式多用英雄双韵体,但缺乏深厚感情。
1.3 18世纪英国散文出现繁荣,散文风格基本建立在新古典主义美学原则之上。
1.3.1散文不断发展
理查德·斯梯尔(Richard Steele, 1672-1729)与约瑟夫·艾迪生(Joseph Addison, 1672-1719)创办《闲谈者》(Tatler)与《观察者》(Spectator)刊物,发表了许多以当时社会风俗、日常生活、文学趣味等为题材的文章.他们清新秀雅、轻捷流畅的文体成为后人模仿的典范。
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 1667-1745)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讽刺散文作家,他的文风纯朴平易而有力。
斯威夫特的杰作《格列佛游记》(Gulliver&39;s Travels)是一部极具魅力的儿童故事,同时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作者通过对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马国等虚构国度的描写,以理性为尺度,极其尖锐地讽刺和抨击了英国社会各领域的黑暗和罪恶。
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 1709-1784)是18世纪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批评的巨擘,《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The Preface to Shakespeare)和《诗人传》(Lives of the Poets)是他对文学批评作出的突出贡献。
他从常识出发,在某些方面突破了新古典主义的框框,不乏真知灼见。约翰逊的散文风格自成一家,集拉丁散文的典雅、气势与英语散文的雄健、朴素于一体。
约翰逊在英语词典编纂史上占有独特地位,他克服重重困难,一人独自编纂《英语词典》(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历时七年得以完成,这是英语史上第一部也是随后一百年间英国唯一的标准辞书。
约翰逊青史留名,也得益于詹姆斯·鲍斯韦尔(James Boswell, 1740-1795)为他写的传记《约翰逊传》(The Life of Samuel Johson),该书逼真地再现了约翰逊的神态容貌及人格力量,标志着现代传记的开端。
1.3.2小说兴起
18世纪被称为&34;散文世纪&34;的另一个原因是小说的兴起。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 1660-1731)的《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采用写实的手法,描写主人公在孤岛上的生活,塑造了一个资产阶级开拓者和殖民主义者形象,具有时代精神。这部小说被认为是现实主义小说的创始之作,为笛福赢得&34;英国小说之父&34;的称号。
笛福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摩尔·弗兰德斯》(Moll Flanders)叙述女主人公摩尔在英国因生活所迫沦为娼妓和小偷的经历。现实主义小说在亨利·菲尔丁(Henry Fielding, 1707-1754)的笔下得到进一步发展。
他的《汤姆·琼斯》(Tom Jones)故事在乡村、路途及伦敦三个不同背景下展开,向读者展现了当时英国社会风貌的全景图。小说以代表自然本性的汤姆与代表理智、智慧的索菲娅终成眷属结尾,表达了感情要受理性节制的思想。全书共十八卷,每卷都以作者对小说艺术的讨论开始,表现出菲尔丁对小说创作的一种理论上的自觉意识。
与菲尔丁同时代的塞缪尔 ·理查逊(Samuel Richardson, 1689-1761)采用书信体创作了《帕米拉》(Pamela)、《克拉丽莎》(Clarissa Harlowe)。他将视角投入年轻女主人公的内心深处,心理刻画淋漓尽致,令读者潸然泪下。
托比亚斯·斯摩莱特(Tobias Smollett, 1721-1771)是18世纪中叶颇具特色的小说家。他的《蓝登传》(The Adventures of Roderick Random)继承欧洲流浪汉小说传统,布局松散,是一连串发展迅速、好恶交替、变化急剧的冒险经历的组合。
劳伦斯·斯特恩(Lawrence Sterne, 1713-1768)的《项狄传》(The Life and Opinions of Tristram Shandy)打破传统小说叙述模式,写法奇特。小说各章长短不一,有的甚至是空白。书中充满长篇议论和插话,并出现乐谱、星号、省略号等。
斯特恩对小说形式的实验引起20世纪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的注意,《项狄传》被认为是&34;世界文学中最典型的小说&34;.评论家指出20世纪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可以追溯到这部奇异的小说。
18世纪是英国文学的启蒙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理性主义色彩,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塞缪尔·约翰逊的《英语词典》等。
19世纪是英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如拜伦的《唐璜》、雪莱的《弗兰肯斯坦》等。20世纪是英国文学的现代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现代主义特征,如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等。
二、英国文学的流派
英国文学的流派主要包括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古典主义是英国文学的开端,其代表作品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培根的《新工具》等。
启蒙主义是英国文学的理性主义时期,其代表作品有约翰逊的《英语词典》、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等。浪漫主义是英国文学的情感主义时期,其代表作品有拜伦的《唐璜》、雪莱的《弗兰肯斯坦》等。现代主义是英国文学的现代化时期,其代表作品有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等。
三、英国文学的作品及其影响
英国文学的作品涵盖了诗歌、小说、戏剧等多种文学形式,其影响也是多方面的。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约翰·米尔顿的史诗《失乐园》被誉为英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其影响也是深远的。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主义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现代主义特征,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英国文学的意义
英国文学的发展与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世纪末英国文坛异彩纷呈,现实主义与实验主义交错重叠,妇女作家和少数裔作家异军突起,英国文学呈多元化发展趋势。首先,英国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品被广泛传播,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英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反映了英国社会的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最后,英国文学的流派和作品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和思想倾向,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综上所述,英国文学的发展与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作品和流派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反映了英国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特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 Abrams, M. H. (1953). The Mirror and the Lamp: Romantic Theory and the Critical Tra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Bloom, H. (1994). The Western Canon: The Books and School of the Ages. Harcourt Brace & Company.
3. Eagleton, T. (2008). The English Novel: An Introduction. Wiley-Blackwell.
4. Eliot, T. S. (1920). The Sacred Wood: Essays on Poetry and Criticism. Methuen & Co.
5. Frye, N. (1957). Anatomy of Criticism: Four Essay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6. Leavis, F. R. (1930). New Bearings in English Poetry. Chatto & Windus.
7. Leavis, F. R. (1948). The Great Tradition: George Eliot, Henry James, Joseph Conrad. Chatto & Windus.
8. Lodge, D. (1992). The Art of Fiction. Vintage.
9. Said, E. W. (1978). Orientalism. Vintage.
10. Williams, R. (1973). The Country and the Ci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