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德级驱逐舰 斯普鲁恩斯远洋驱逐舰
本系列可能会分为很多期来介绍,希望大家能够持续关注,谢谢!
系列始语
基德级的设计与发展,可以追溯到美国海军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DX/DXG反潜/防空双重驱逐舰计划,DX反潜通用驱逐舰就是后来的斯普鲁恩斯级,而基德级则是斯普鲁恩斯级的防空型,基本上再现了DXG防空驱逐舰的设计构想。但美国海军实际上并没有规划采购DXG驱逐舰或基德级,4艘基德级原先是为了巴列维王朝时代的伊朗海军所建造,后来适逢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急速恶化的美伊关系导致交易取消,才由美国海军接收。然而由美国海军接收基德级,只是为了因应政治形势变化而作的应急处理,与承造基德级的英格尔斯船厂协商后,美国国会在1979财年预算中提供了追加款项,让美国海军以优惠价格购入这4艘舰艇。实际上,这级舰艇井不在当时的美国海军发展计划之内,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美国海军的新一代水面防空舰艇发展重心,一直放在核动力推进的导弹驱逐领舰或驱逐舰,以及引进宙斯盾系统(Aegis)方面,因此既属于传统动力又搭载&34;鞑靼人&34;(Tartar)-D防空系统的基德级,最大吸引力只在于相对价廉且可现成获得而已。
&34;斯普鲁恩斯&34;级驱逐舰
&34;基德&34;级驱逐舰
当基德级于1981年进入美国海军服役时,确实是当时规格最高的防空水面舰之一,吨位与作战能力直追更高阶的导弹巡洋舰。然而搭载宙斯盾系统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Ticonderoga Class),紧接着从1983年起陆续加入舰队,提康德罗加级的船体与基德级系出同源,同样沿用自斯普鲁恩斯级,但借由宙斯盾系统,让作战能力跃升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层次,也使得基德级顿时沦为旧世代的防空舰艇。值得一提的是,提康德罗加级最初也被列为导弹驱逐舰舰,后来才被升格为导弹巡洋舰。
后来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实施的新威胁升级(New Threat Upgrade,NTU)工程,虽然相当程度提高了基德级作战能力,但与宙斯盾系统仍有着本质上的差距。接下来随着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在90年代大量服役,美国海军的防空水面舰也开始全面进入宙斯盾时代,于是当美国海军在90年代中期面临预算压力,以致被迫裁减舰队规模时,立即便选择让基德级退役,最后这4艘驱逐舰仅仅服役了17年,便从美国海军除役。
后来这四艘基德级驱逐舰的去处大家都应该知道了,我也就不多说了,下面就开始正文了。
3T系统防空舰的末裔
基德级服役之时,适逢美国海军水面防空力量转向宙斯盾系统的转换期,以致锋芒为新一代的宙斯盾舰所掩盖,但是在美国海军历来的防空水面舰中,基德级所配备的&34;鞑靼人&34;-D系统,防空作战能力也仅次于宙斯盾系统,还保有与斯普鲁恩斯级同级的反潜能力。而且就美国海军防空水面舰的发展脉络来看,基德级更占有一个关键位置,是最末一代的3T系统防空水面舰,象征着3T导弹系统的最终发展,以及迈向新一代宙斯盾系统的过渡桥梁。
所谓3T防空导弹系统,指的是&34;黄铜骑士&34;(Talos)、&34;小猎犬&34;(Terrier)与&34;鞑靼人&34;(Tartar)等3种舰载防空导弹系统,构成美国海军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的水面舰防空系统主力,而配备&34;鞑靼人&34;-D系统的基德级,正是3T系统中&34;鞑靼人&34;这一系的末裔。3T导弹系统中,射程最长的&34;黄铜骑士&34;也最为复杂且庞大笨重,仅有7艘1.5万吨以上的大型巡洋舰配备,包括3艘加尔维斯顿级(Galveston Class)、3艘奥尔巴尼级(Albany Class)与1艘长滩级&34;长滩&34;号(Long Beach CGN 9)。自1964年完成改装、重新服役的奥尔巴尼级&34;芝加哥&34;号(Chicago CG 11)之后,美国海军便没有继续建造搭载&34;黄铜骑士&34;系统的舰艇。
&34;黄铜骑士&34;防空导弹
&34;小猎犬&34;防空导弹
&34;鞑靼人&34;防空导弹
&34;小猎犬&34;系统的安装适应性相对较佳,5500至6000吨等级以上的大型导弹驱逐舰(DDG)/驱逐领舰(DLG)即能安装,故装备数量远多于&34;黄铜骑士&34;,先后配备在2艘波士顿级重巡洋舰(Boston Class)、3艘普罗维登斯级轻巡洋舰(Providence Class)、&34;长滩&34;号巡洋舰、10艘法拉特级导弹驱逐领舰(Farragut Class)、9艘莱希级(Leahy Class)与9艘贝尔纳普级(Belknap Class)导弹驱逐领舰,以及分别算是核能推进版莱希级与贝尔纳普级的&34;班布里奇&34;号(Bainbridge CGN 25)与&34;特鲁斯顿&34;号(Truxtun CGN 35),再加上3艘小鹰级航母。除了美国海军之外,意大利与荷兰亦曾引进&34;小猎犬&34;系统,配备于自身的导弹巡洋舰。不过在1967年5月服役的&34;特鲁斯顿&34;号之后,美国海军便没有继续建造配备&34;小猎犬&34;系统的舰艇。
至于&34;鞑靼人&34;系统由于有着体积最小、安装配置灵活的优势,3500吨级的驱逐舰便能搭载这套系统,因而成为20世纪60年代众多中、小型水面舰的防空导弹配备首选,先后配备于23艘查尔斯·F·亚当斯级驱逐舰(Charles F. Adams Class)、接受防空导弹化改装的2艘米切尔级(Mitscher Class)与4艘福莱斯特·谢尔曼级驱逐舰(Forrest Sherman Class),以及6艘布鲁克级导弹护航驱逐舰(Brooke Class),就连奥尔巴尼级巡洋舰也配备了&34;鞑靼人&34;作为辅助防空系统。此外,法国、意大利、西德、澳洲、日本等盟国,也先后引进了&34;鞑靼人&34;系统,用于自身的防空驱逐舰。
装备了&34;鞑靼人&34;系统并后期具备发射&34;标准&34;防空导弹的亚当斯级驱逐舰
当时间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后,美国海军虽然不再建造配备&34;黄铜骑士&34;与&34;小猎犬&34;导弹系统的舰艇,但仍继续建造搭载&34;鞑靼人&34;系统的新舰艇,一方面,&34;鞑靼人&34;的安装需求相对最低、配置最灵活;另一方面,经过IT(Improved Tartar)与ITR(Improved Tartar Retrofit)等改进计划后,后期型&34;鞑靼人&34;导弹已拥有接近早期型&34;小猎犬&34;导弹的射程,足以承担区域防空任务,而且&34;鞑靼人&34;导弹的单级火箭弹体,还拥有装填与发射反应更迅速的优势。
于是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34;鞑靼人&34;成为美国海军唯一持续应用在新造水面舰上的区域防空导弹系统。自1970年起,陆续有一系列新造&34;鞑靼人&34;系统舰艇服役,包括2艘加利福尼亚级巡洋舰(California Class)、4艘弗吉尼亚级巡洋舰(Virginia Class)、51艘奥利弗·哈泽德·佩里级导弹护卫舰(Oliver Hazard Perry class,原归类于导弹巡逻护卫舰),而本文的主角基德级驱逐舰,便是美国海军最后一种&34;鞑靼人&34;系统舰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