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的特点 黄梅戏三个方面的特点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对于黄梅戏的起源于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起源于湖北黄梅县,另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安徽安庆。对此通过相关认证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地区。
女驸马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天仙配
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剧种。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
天仙配?七仙女下凡
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多用&34;衬词&34;如&34;呼舍&34;、&34;喂却&34;之类。有&34;夫妻观灯&34;、&34;蓝桥会&34;、&34;打猪草&34;等;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常用于大段叙述,抒情,听起来委婉悠扬有&34;梁祝&34;、&34;天仙配&34;等。现代黄梅戏在音乐方面增强了&34;平词&34;类唱腔的表现力,常用于大段抒情、叙事,是正本戏的主要唱腔;突破了某些&34;花腔&34;专戏专用的限制,吸收民歌和其他音乐分,创造了与传统唱腔相协调的新腔。黄梅戏以高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以其它民族乐器和锣鼓配合,适合于表现多种题材的剧目。
女驸马
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6月9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申报的黄梅戏经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2021年5月24日,湖北省申报的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文章中若出现错误,欢迎大家来指出!
安书舒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