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乙酯的性质 乙酸乙酯可以用什么代替

时间:2023-04-26 22:16/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8234 评论:0

除虫脲是由Philips-Duphar B. V.(现属科聚亚公司)开发的苯甲酰脲类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为苯甲酸基苯基脲类除虫剂,对已产生抗药性的害虫有明显的杀虫效果,对鞘翅目、双翅目多种害虫有效,有效期约40天左右。

商品名称:除虫脲、敌灭灵、伟除特、斯代克,斯迪克,斯盖特、蜕宝、卫扑、易凯、雄威、氟脲杀等。

化学名称:1一(4一氯苯基)-3-(2,6-=氟苯甲酰基)脲。

理化性质:纯品为白色结晶,原粉为白色至黄色结晶粉末,工业品为米黄色到黄色结晶,密度1.56, 熔点210~230℃,蒸气压小于13.2μPa(50℃),25℃时在水中溶解度为0.1mg/L,丙酮中6.5g/L,易溶于极性溶剂如乙腈、二甲基砜, 也可溶于一般极性溶剂如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乙醇。在非极性溶剂中如乙醚、苯、石油醚等很少溶解。遇碱易分解、在酸性和中性介质中稳定,对光比较稳定, 对热也比较稳定。

毒性:大鼠急性经口 LD50>5000mg/kg,小鼠 LD50>2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 LD50>2000mg/kg(>5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 LC50>2.5mg/L (4h)。大鼠2年喂养无作用剂量为每天75mg/kg,狗1年喂养无作用剂量为每天0.5mg/kg。皮肤致敏试验阴性。动物试验未见致畸、致突变作用。虹鳟鱼LC50>32×10-9 (96h)。蜜蜂经口LD50为0.1mg/只;对家蚕、鱼类毒性大。

主要剂型 20%悬浮剂;5%、25%、75%可湿性粉剂;5%乳油等。

作用机理:主要作用是抑制昆虫表皮的几丁质合成,同时对脂肪体、咽侧体等内分泌和腺体又有损伤破坏作用,从而妨碍昆虫的顺利蜕皮变态。害虫取食后造成积累性中毒,由于缺乏几丁质,幼虫不能形成新表皮,蜕皮困难,化蛹受阻;成虫难以羽化、产卵;卵不能正常发育、孵化的幼虫表皮缺乏硬度而死亡,从而影响害虫整个世代,这就是除虫脲的优点之所在。

作用特点:除虫脲为苯甲酸基苯基脲类除虫剂,主要是胃毒和触杀作用。

适用作物:除虫脲适用植物很广,可广泛使用于苹果、梨、桃、柑橘等果树,玉米、小麦、水稻、棉花、花生等粮棉油作物,十字花科蔬菜、茄果类蔬菜、瓜类等蔬菜,及茶树、森林等多种植物。

防治对象: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如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金纹细蛾、桃线潜叶蛾、柑橘潜叶蛾、粘虫、茶尺蠖、棉铃虫、美国白蛾、松毛虫、卷叶蛾、卷叶螟等。

使用技术

1、防治菜青虫、小菜蛾,在幼虫发生初期,每亩用20%悬浮剂15-20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也可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混用,以扩大防治效果。

2、防治斜纹夜蛾,在产卵高峰期或孵化期,每亩用20%悬浮剂20-30毫升,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可杀死幼虫,并有杀卵作用。

3、防治甜菜夜蛾,在幼虫初期用20%悬浮剂15-20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喷洒要力争均匀、周到。

4、防治松毛虫、美国白蛾、天幕毛虫、尺蠖、毒蛾,应用20%除虫脲悬浮剂2500~3000倍均匀喷雾。

5、防治各种卷叶蛾、天蛾、刺蛾类等害虫,在幼虫孵化初期用20%除虫脲悬浮剂2000~2500倍液喷雾。

6、防治柑橘锈壁虱、潜叶蛾、柑橘木虱等,25%除虫脲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液喷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