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保护区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作用

时间:2023-04-26 18:46/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1014 评论:0

  自然保护区是推进生态文明、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确保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安全稳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举措。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有效措施,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手段。从地理角度分析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有效措施和意义,寻求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自然保护区不仅会是高考地理的重要命题的热点,还会对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知识梳理:自然保护区的含义

  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自然保护区,是指受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各种自然区域的总称,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区本身,而且包括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遗迹地等各种保护地区。狭义的自然保护区,是指以保护特殊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而划定的自然保护区,即严格意义的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的简介

  自然保护区是一个泛称,实际上,由于建立的目的、要求和本身所具备的条件不同,而有多种类型。按照保护的主要对象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生物物种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3类;按照保护区的性质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科研保护区、国家公园(即风景名胜区)、管理区和资源管理保护区4类。不管保护区的类型如何,其总体要求是以保护为主,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把科学研究、教育、生产和旅游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得到充分展示。到2019年6月,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自然保护区有:武夷山、鼎湖山、梵净山、卧龙、长白山、锡林郭勒、博格达峰、神农架、茂兰、盐城、丰林、天目山、九寨沟、西双版纳等34处。

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沿革

  世界各国划出一定的范围来保护珍贵的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已有很长的历史渊源,但国际上一般都把1872年经美国政府批准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看作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然保护区。20世纪以来自然保护区事业发展很快;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世界范围内成立了许多国际机构,从事自然保护区的

宣传、协调和科研等工作,如“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等。全世界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不断增加,并成为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象征之一。

自然保护区的作用

  1、为人类提供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场所。

2、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对于人类活动的后果,提供评价的准则。

3、是各种生态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便于进行连续、系统的长期观测以及珍稀物种的繁殖、驯化的研究等。

4、是宣传教育的活的自然博物馆。

5、保护区中的部分地域可以开展旅游活动。

6、能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7、保护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1、保护自然本底

自然保护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天然的“本底”。这个天然的“本底”是今后在利用、改造自然时应遵循的途径,为人们提供评价标准以及预计人类活动将会引起的后果。

2、贮备物种

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贮备地,又可以称为贮备库。它也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庇护所。

  3、开辟基地

自然保护区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自然过程的基本规律、研究物种的生态特性的重要基地,也是环境保护工作中观察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取得监测基准的地方。当然它也是教育实验的好场所。

4、美学价值

自然界的美景能令人心旷神怡,而且良好的情绪可使人精神焕发,燃起生活和创造的热情。所以自然界的美景是人类健康、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我国自然保护区分为3大类别,9个类型。

第一类是自然生态系统类,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和水域系统类型、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第二类是野生生物类,包括野生动物类型和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第三类是自然遗迹类,包括地质遗迹类型和古生物遗迹类型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方式

  1、核心区是保护区内未经或很少经人为干扰过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所在,或者是虽然遭受过破坏,但有希望逐步恢复成自然生态系统的地区。该区以保护种源为主,又是取得自然本底信息的所在地,而且还是为保护和监测环境提供评价的来源地。核心区内严禁一切干扰。

2、缓冲区是指环绕核心区的周围地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3、外围区,即实验区,位于缓冲区周围,是一个多用途的地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还包括有一定范围的生产活动,还可有少量居民点和旅游设施。

自然保护区建立的条件

  1、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2、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

3、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

4、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

中国最美自然保护区

  1、珠穆朗玛峰,以高达8844.43米的高度,被称作世界最高峰,藏语中的珠穆明玛就是“大地之母”的意思。在天气晴朗时,珠峰顶常飘浮着形似旗帜的乳白色烟云,这就是珠峰旗云。珠穆朗玛峰的旗云姿态万千,美丽无比,有时像波涛汹涌的海浪,有时又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突然又会变成袅袅上升的炊烟,刚刚还似奔腾万里的骏马,过了一会又如轻轻飘动的面纱,这就是美丽的旗云,它给珠穆朗玛峰增加了一抹绚丽壮观的神秘色彩,堪称世界的一大自然奇观。

  2、九寨沟,是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九寨沟四季景色都十分迷人,春时嫩芽点绿,瀑流轻快;夏来绿荫围湖,莺飞燕舞;秋至红叶铺山,彩林满目;冬来雪裹山峦,冰瀑如玉。秋天是九寨沟最为灿烂的季节,五彩斑谰的红叶,彩林倒映在明丽的湖水中,缤纷的落英在湖光流韵间漂浮,悠远的晴空湛蓝而碧净,自然自造化中最美丽的景致充盈眼底。

  3、神农架风景区,是国家自然保护区,中国最美十大森林公园,入选世界生物圈保护网。景区内有一座彩虹桥,这座钢桥是目前是亚洲海拔最高的景观桥。当你登山桥面,眼前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原始森林,黄杨、岩柏,冷杉等树木,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分外美丽。在景区内,你能感受到这里森林的湿润、看到绵延的山峰,行走在景区内,耳边时不时会响起涓涓的溪流声,景区内还有不少小飞瀑,虽然体积不是很大,但不失精致之感。

  4、梵净山,得名于“梵天净土”,是中国的佛教道场和自然保护区。佛光是梵净山最奇特的天象奇观之一,在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时分,人们在太阳相对的云雾上,经常可以看到七色光彩组合成的巨大光环,倏忽间飘飞而至,里面佛影端坐,庄严肃穆,其景奇异之极,其光绚丽之极。梵净山“集黄山之奇,峨眉之秀,华山之险,泰山之雄”,古人因其“崔嵬不减五岳,灵异足播千秋”,故称梵净山为“天下众名岳之宗”。

  5、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中心偏南的著名岛屿是海心山,长2.3千米,宽约800米,高出湖面七八米,自古以产“龙驹”而闻名,又以佛教古刹而显神圣。这里环境幽雅,绿草如茵,天朗云薄,淡水清泉,风景宜人。登上海心山的顶端,从海拔3266米的高处可俯瞰青海湖的全貌,那海阔天空的壮观,水蓝云淡的秀美,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6、五大连池风景区是由莲花湖、燕山湖、白龙湖、鹤鸣湖、如意湖等五大连池湖区组成串珠状的湖群,以及周边火山群地质景观、相关人文景观、植被、水景等组成。五大连池得名于这里的五个大小不一的堰塞湖,景区内随处可见大片的绳状、麻花状、木排状等各种熔岩地貌,登上火山口可远眺景区全貌,欣赏温泉湖区的秀美风光,看到地上披满苔藓的树林,以及盛夏也挂着冰柱的地下冰洞。

  7、鸡公山,是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森林茂密、生物资源丰富。鸡公山有“青分豫楚、襟扼三江”之美誉,“佛光、云海、雾凇、雨淞、霞光、异国花草、奇峰怪石、瀑布流泉”被称为八大自然景观。鸡公山的霞光以晚霞著称。每逢夕阳西下,有逶迤的远山,山谷中的绿树衬托,红霞满天、瞬息万变,矗立的山头,山下的田园,银波闪烁,形成“夕阳映川”的美景。

  8、丹霞山,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风景区、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的风景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到丹霞山旅游,如果仅仅登山游玩,而没有游览锦江,那么你的流程只能算是完成了一半,锦江穿丹霞山而过,两岸的山峰在绿水中印下了身影,丹山碧水,相互映照,景色非常迷人。船行江上,江面蜿蜒曲折、水流平缓,沿江美景既有长江三峡的雄奇壮观,又有桂林漓江的旖旎,还有世外桃源的阡陌炊烟。层峦叠嶂,千姿百态,目不暇接,群峰逞态,妙不可言,堪称“锦江画廊”。

  9、武夷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武夷山是座历史文化名山,里面主要的景点有九曲溪、天游峰、一线天、水帘洞等。霜降过后,武夷山的红叶渐渐地燃烧起来,丹枫浸染了武夷山的天游峰,茗香飘荡在山间,云海梦幻,每年的12月底至来月的2月,是武夷山丹枫最红的时刻。

  10、北极村,素有“金鸡之冠”、“神州北极”和“不夜城”之美誉,是全国唯一观赏北极光和极昼极夜的最佳观测点。北极村最负盛名的就是极光,极光这个自然奇观的出现是偶然的,它没有办法去预告,容易在夏季出现,但是也不代表在冬季就不会出现,而且很可能会出现在凌晨的时间,而那个时间大多数人是在睡觉,所以能否看到极光很大一部分得靠运气。但是这个景象的确是美不胜收,而且北极村是我国唯一能看到极光的地方。

  11、西双版纳有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西双版纳的森林公园中,富有充足的自然营养,就像是处在一个纯天然的氧气环境中,能够让人心驰神往。这个原始的森林公园,足足占地有两万五千亩,是个非常之大的地方,基本上也都是有天然植物构成。虽然这是森林公园,却有些超多的娱乐活动,非常的具有综合性。到这里来呼吸新鲜的氧气,感受自然的风情,忘记烦恼感受生活最美的西双版纳。

  12、新疆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天鹅等珍稀水禽及其栖息繁殖地,是全国第一个天鹅自然保护区。这里的草原水草丰茂,遍布着河流和湖泊,而草原周围则由山峦环抱,连绵的丘陵和辽阔的草甸相间,景色十分漂亮,从天山流下来的水在这里汇聚成了河流,在草原的腹地之中弯弯曲曲,划出了好看的曲线,特别是当日落的时候,夕阳挥洒,河水变成了金黄色,就像是一条巨龙俯卧在大地上。

  13、鼎湖山以其是集风景旅游、科学研究、宗教朝拜于一体的胜地而被称为岭南四大名山之首。蝴蝶谷为鼎湖山四大景点之一,由碧湖、小岛、森林三部分组成,集观光、赏蝶、品茗、探险于一体。要进入蝴蝶谷,游船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荡舟鼎湖上,划破清澈碧绿的湖面,细细聆听一下,划船的声音与鸟虫的鸣叫“一唱一和”,饶有情趣。

  14、沙坡头,是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沙坡头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处,具西北风光之雄奇,兼江南景色之秀美,有中国最大的天然滑沙场,有横跨黄河的“天下黄河第一索”,有黄河文化代表古老水车,有黄河上最古老的运输工具羊皮筏子,有沙漠中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游客可以骑骆驼穿越腾格里沙漠,可以乘坐越野车沙海冲浪,咫尺之间可以领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奇观。

  15、金佛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重庆市南川区境内,被誉为“东方的阿尔卑斯山”。区内天然溶洞星罗棋布,以古佛洞最为著名。金佛山融“山、水、石、林、泉、洞”为一体,集奇、刚、脸、秀”于一身,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貌植物,雄险怪奇的岩体造型、神密幽深的洞宫地府、变幻莫测的气象景观和名古寺遗迹荣列巴渝四大名山,每当夏秋晚睛,落日斜晖将北坡山峦映染得金碧辉煌,犹如一佛光昔照的金身大佛,闪射出万道光芒而美丽,“金佛山”因此而得名。

幻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

  我国民族地区的自然保护区旅游蓬勃发展, 但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文化意识和生态意识薄弱, 一些民族地区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资源及民族文化的保护,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的矛盾突出, 制约了民族地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亟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走生态化道路。与此同时, 在“美丽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引导下, 我国越来越重视自然保护区旅游的生态化, 因此, 推进民族地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生态化转型更是迫在眉睫。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策略

  1、环保生态化。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 自然保护区旅游在发展中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尤其是垃圾倒放与处理不当, 使当地的湖泊水体受到污染, 进而影响到整个自然保护区的风貌。基于此, 应继续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来规范自然保护区垃圾的倒放与水体环境的治理;对重点景区加强生态绿化, 完善城乡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 减少碳排放; 对自然保护区环境进行全面整治;继续深入开展“厕所革命”, 增设民宿;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激励、引导村民自觉参与到生态环保建设中, 实现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

  2、农旅、文旅结合生态化。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产业, 民族地区相对较封闭, 但农业资源、民俗文化资源丰富, 要实现自然保护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就应使旅游与农业、民俗文化协调发展。应充分利用田园风光、农业生产活动、特色农产品、无公害蔬菜基地等, 增设休闲农业园区;利用河域资源, 发展水产养殖, 合理开发渔业;发展林下养殖, 鼓励村民把家庭养殖转到山脚林下, 集体养殖, 重点发展黑山羊、里当鸡等特色养殖品牌, 规模化开发生态养殖业。对农业进行集中连片开发, 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地域风情,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同时建立较完善的地方性分配体系, 制定合理的分配标准, 以保障村民利益为主, 处理好当地村民与政府和企业的关系, 为自然保护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近年来特色民俗文化成为助推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但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应与时俱进, 充分利用网络, 将民俗文化与自然保护区旅游结合, 借助影视节目、节庆活动等全面展示民俗文化的魅力。以保护为前提, 注重挖掘壮、瑶等民俗文化的精髓, 合理开发利用;做好古建筑的保护工作, 建立针对特色文化资源保护的法规, 做到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传承, 避免或减少民俗文化被过度商业化的现象, 保持文化的原真性。同期举行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旅游活动, 加强节庆活动的辐射作用, 大力发展生态体育游、生态文化游。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