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工业大学 千万别来北方工业大学

时间:2023-06-20 15:38/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8768 评论:0

近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平台公布了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抚州供电分公司2023年第三次服务类竞争性谈判采购成交公告,由北方工业大学储能技术工程中心构网组申报项目《构网型储能多机并网关键技术研究》成功获批,该项目的成功获批实现了学校储能技术工程中心构网型储能方向发展建设的新突破,并将有力支撑储能技术工程中心相关理论研究。

在如今“双碳”目标设立,新型电力系统被加速建设的大背景下,构网型储能技术应运而生,并正在成为行业的研究热点。在李建林教授的指导引领下,储能技术工程中心设立了构网型储能组。构网型储能具备类似常规同步发电机的电压源+自同步控制特性,其在参与电网黑启动、运行方式无缝切换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控制速度显著快于常规机组,大大提升系统灵活性和稳定性

基于此,构网型储能组开展了后续工作,目标是以项目为根本导向,完善构网型技术在大电网层面应用的相关标准体系建设,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完善相关研究工作,支撑后续工程建设,在大电网高比例新能源电网规划方面,对构网型储能在大电网层面的系统级规划应用开展深入分析,同时支持相关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持续开展构网型储能支撑系统建设方面的研究工作。以期为推动构网型储能技术加快建设,进而为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构网型储能组的带头人李建林教授是北方工业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担任北方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储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储能标委会秘书长等。他的研究方向为大规模储能技术,先后承担储能领域国家级项目10余项,获得省部级奖项15项

入职以来,李建林教授始终具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筹建了储能学科,助力学校先后获批教育部储能技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部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新专业。他组织了学校的电气学科评估工作,成功晋级;积极开设了《储能技术及应用》《学科前沿与工程案例》等课程,勇于挑起科研重担。

此外,李建林教授积极为学生筹建产研创新实践平台4项,以项目为依托,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累计培养博士、硕士45名,其中获得国家奖学金10人,一等奖学金20人,获得学术之星称号4人,北京市优秀毕业研究生1人;积极主导申报并成功获批省部级创新平台—北京市未来电化学储能集成中心。他的育人案例获得了2022年北京市育人故事一等奖,并成功入选《用育人故事塑造良好师德——北京育人故事集》。李建林教授用初心耕耘教育沃土,谱写奋进诗篇。

北方工业大学储能技术工程中心是学校响应国家“双碳”号召和能源转型的重要举措,工程中心以北方工业大学为技术积累和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发挥学校科技、人才和资源优势,先后搭建储能技术高效应用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和产学研合作平台,已与国家电网等企事业单位分别建立了“国家电网—国网综能-国家电投—北方工大储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未来电化学储能系统集成技术创新中心”“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三峡科技储能应用技术创新中心”等七个储能领域科研合作平台

依托于强大的科研平台,中心专业团队在储能技术和智能电网等领域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力争建成“政府引导、学校建设、企业协同”的储能技术前沿阵地,为储能技术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除不断提升相关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外,北方工业大学还于今年4月成功获批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新专业。面向国家能源战略转型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需求,在储能装置研发、储能系统设计、储能电站运行等工程领域,培养能够胜任与储能技术相关的工程设计、设备制造、运行控制、研究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新型储能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装备基础和关键支撑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未来,北方工业大学将持续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推进前瞻性关键技术研究,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碳达峰、碳中和”战路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搜索号:北方工业大学招生办

部分素材来源:北方工业大学官网/官微、储能技术工程中心、北方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北方工业大学招生办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