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杀猪的故事 曾子杀猪原文完整版
做父母的,对孩子应该讲究诚信,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去影响自己的子女和整个社会。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言行对子女将来的成长起较大的作用,家长应该在孩子面前处处以身作则,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
“曾子杀猪”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曾子和他的妻子要出门办事,可他们的孩子吵闹着也要跟去。于是妻子就哄孩子说:“宝贝,乖点!等我们回来让你爸杀猪给你吃。”孩子一听就乖乖地一边玩去了。等办完事一回来,曾子便拿着大刀要去杀猪,这时妻子急忙拉住他,说:“我是哄孩子的,你还真要杀猪呀?!”而曾子却说:“这可就是你错了。答应孩子的事情,不能收回,要信守诺言!”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曾子杀猪”的故事告诉人们,诚信教育,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无独有偶,现代故事也有一则关于父母教育子女诚信的故事。
“芭蕉花”
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伤心。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芭蕉花》散文是是现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1892~1978年)的作品 。郭沫若所著《芭蕉花》写于1924年8月,当时郭沫若旅居日本福冈。
这是一篇怀念母亲的叙事散文,也是一则诚信故事。作者寄情于芭蕉花,通过回忆幼年往事,抒写了对曾经没有真切体悟到的母爱的怀念,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情,同时也凸显了一生劳苦的母亲光辉的精神境界。)
心灵物语:给孩子食物只会让孩子成为大人,教孩子诚信会让孩子成为伟人。
为使守信者切实体验到守信给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我们一直在努力。这里有一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为宣传普及信用知识,推广信用信息,加快信用社会建设,“中企信办”特别策划“关注中企信办 开启信用生活”专题活动。公众号运营以来收到了很多用户的支持和建议,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在这里《中企信办》编辑部对大家表示真挚的感谢,你们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