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江花红胜火 《望庐山瀑布》

时间:2023-06-19 16:07/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5764 评论:0

忆江南 词三首

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忆江南》共有词三首,都是诗人白居易回忆江南所作。其中,第一首里有一句话叫“日出江花红胜火”。

但是这里的“江花”指的究竟是什么花?

部分传统文化人的意见,认为诗里说的是真实的花,也即江边盛开的野花。

这种意见认为,就像“待到山花烂漫时”里的“山花”一样,“江花”也不是水形成的浪花,而是虚指江边的野花。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日出”“春来”属于互文见义:春天的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江边盛开的鲜花上,红红的显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显得绿波粼粼,江花、江水两相辉映,红的更红(红胜火),绿的更绿(绿如蓝)。

持这种意见的人多半认为:把“江花”解释为“江中的浪花”,远离了这首词的主旨:江南春色无限好。学生应试,当持此种意见,毕竟目前是正统。

然则,果真如此吗?

在我看来,“日出”、“春来”是两个时间概念,“红胜火”、“绿如蓝”是两个视觉概念,如果“江花”是指江边的花,那么花的规模规模需要多大才能与一江春水的蓝相互映衬?

如果非要说虚指,在艺术创造上虽也勉强说得过去,却还是不如承认这花是“江花”在艺术上更有感染力:日出的时候,一条大江浪花如染,红的胜火;春来的时候,一条大江春意荡漾,绿得如蓝。

谁说“日出”和“春来”一定是在同一个时间呢,这里是作者的回忆,是虚指。而且,诗人三首词从语义看是层层递进而来,相互应和的,虽为三首,实则一体。

第一首回忆的主体是江,实则是关于江南的一种整体印象;第二首回忆的是杭州;第三首回忆的是苏州;而“能不忆”和“更重游”、“复相逢”呼应。

关于江南的整体印象,用一条江来代表时,那么主体自然是“江”,而“江花”如染“红胜火”说的却正是江的本身,似乎更加理所应当。

你认为呢?欢迎拍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