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贵的香烟 中国十大最贵的烟多少钱一条
一天跑了四家报社,朱湘依旧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也没有报社愿意发表他的诗歌。
怀里揣着一沓厚厚的诗稿,他惴惴不安地推开了家门。
妻子刘霓君背对着门躺在床上,家里没有一点烟火的气息。
两个孩子都不在家,大概是出去玩儿了。
“霓君,我饿了,”朱湘对着妻子的后背说:“快去做饭吧!”
刘霓君“忽”地一下坐起来,问到:今天找到工作了吗?
“还没,不过你别担心,我会......”
“你整天就知道守着你的破诗不肯低头,要不是你没本事,咱们的儿子会被活活饿死吗?”刘霓君打断了朱湘的话,哭着说道。
朱湘无言以对,自己没有工作,导致小儿子被饿死,也是他心头的痛。
他叹了口气,回到了自己的小书房,一个用破板子隔出来的小隔间。
“书房”里堆满了他写的诗,那些美轮美奂的诗句,就这样被冷落在尘埃里。
朱湘认真地把它们整理好,又拿出海涅的诗集放在上面,带着这些东西,他慢慢出了门。
兜里还有20块钱,是昨天妻子打工挣的,他在码头呆呆地坐着,这是最后四家报社了,明天,他还能去哪儿里呢?
不知坐了多久,他站起来,买了一张开往南京的船票、一瓶酒,还有一包刘霓君最爱吃的饴糖,登上了开往南京的游轮。
清晨的雾气已经散尽,寒风却依旧料峭,吹得人心里都发冷。
朱湘望着滚滚东逝的长江,满眼是泪,他喝了半瓶酒,捏了捏揣在怀里的饴糖,然后纵身跃过船舷,瘦弱的身体淹没在了冰冷刺骨的江水中。
一代才子就这样陨落了,这一年,他29岁。
朱湘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诗人、才子,鲁迅称他为“中国济慈”。
如此有才华一个人,怎么会落得跳江而死的命运呢?
今天,就来讲一讲朱湘的故事吧。
1.出生于豪门,却命运多舛
朱湘1904年出生在湖南省沅陵市。
父亲朱延熙不仅是朱熹的27世孙,还是清朝的二品大员,母亲是张之洞的侄女。
然而,命运似乎不太眷顾朱湘。
朱湘3岁那年,母亲因病离开了他,11岁那年,父亲也离开了人世。
朱湘被送到了表哥家里寄养,表哥的年纪比朱湘大很多,对他亦父亦兄,十分严厉,这也导致了朱湘后来叛逆的性格。
好在表哥对他衣食无缺。
书香世家的常年熏陶,加上朱湘本就天资聪颖,15岁时,朱湘考取了清华大学。
那时,白话诗正蓬勃发展,朱湘也爱上了写诗。
很快,他就在同学中脱颖而出,不但在各大报纸上都发表了诗歌,还和饶孟侃、孙大雨、杨世恩一起,被称为“清华四子”。
朱湘春风得意马蹄疾,每天沉浸在脱离封建礼教的快乐中。
没想到有一天,大哥带着一个女人出现了。
大哥告诉他,女人叫刘彩云,是他从小定亲的未婚妻,如今两个人都老大不小了,也该早日完婚了。
刘彩云是地主的女儿,她早就听说过朱湘很有才华,心里盼着这次见面。来之前,她还特意买了一张印有朱湘诗歌的报纸。
此刻,她大方地自我介绍到:我叫刘彩云,我读过你的诗,写得太好了。
没想到朱湘狠狠地瞪了她一眼。
朱湘受的是新式教育,心里最厌烦封建礼教,自小定亲的刘彩云自然遭到了他的嫌弃。
于是,他不客气地打断了刘彩云:包办婚姻是旧社会的事情了,这个不算数。
说完,朱湘就把大哥和刘彩云晾在一边,独自离开了。
一场聚会就这样不欢而散。
大哥和刘彩云前脚刚走,朱湘就被清华大学给开除了。
原来,那时清华实行早餐点名制,朱湘对这个制度非常不满,故意多次不到,前前后后一共迟到了27次。
任何群体,大到社会,小到学校,都有自己的规则,不遵守规则的人,自然无法在群体内生存。
朱湘自命清高,非要跟规则对着干,最终,他被记了3次大过,得到了一个开除的结果。
2.红颜知己刘霓君
朱湘对清华开除自己一事毫不在乎,他觉得自己有才华,到哪里都能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留在清华反而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1923年冬,朱湘湘离开了清华园,只身来到上海,开始将大部分精力倾注在新诗的创作上。
就在这时,大哥写信告诉他:刘彩云也在上海,希望他能抽空去照顾一下。
原来,不久前,刘父去世,刘彩云的大哥独占了家产。
刘彩云只好一个人跑到上海找工作。
朱湘除了性格清高,还是比较有同情心的,他觉得即便没有婚姻关系,自己跟刘彩云也是同乡,照顾一下也是分内之事。
于是,朱湘按照大哥信中给的地址,找到了刘彩云所在的工厂。
在一片低矮的厂房前,朱湘看到了正蹲在地上洗衣服的刘彩云。
此时的刘彩云,哪还有地主家大小姐的样子。
一头长发被剪成了齐耳短发,一身粗布衣裳,一双小手被冻得通红,此刻,她正用力地搓着衣服。
这时,朱湘的心里忽然萌发了一种异样的感觉,他感觉刘彩云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柔弱。
两个人见面后相对无言,最后刘彩云笑了一下,淡淡地对朱湘说到:谢谢你来看我。然后转过身,泼掉盆里的水,离开了。
从此,朱湘只要有时间,就会来看刘彩云 ,刘彩云的坚强乐观,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个身在异乡的年轻人,就这样相爱了。
有一次,在送刘彩云回宿舍的路上,朱湘忽然一把拉住刘彩云的手说:我们结婚吧。
结婚后,朱湘嫌刘彩云的名字太土,给妻子改名刘霓君。
3.一切都是性格的悲剧
结婚后,朱湘进入了诗歌创作的高峰期,创作了《达梦》、《情感》等大量的诗歌,不久后又出版了《草莽集》,并与闻一多、徐志摩等人一起在《晨报副刊》上创办《诗镌》,成为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但很快,朱湘就跟闻一多闹翻了。
原因是闻一多把朱湘的《采莲曲》排在一个角落里,却把自己的《死水》和《黄昏》以及饶孟侃的《捣衣曲》排在搜索。
朱湘坚持认为闻一多是在嫉妒自己的才华,开始处处跟闻一多对着干。
闻一多刚刚出版了一本《屠龙集》,朱湘立刻就写了一篇文章《评闻君一多的诗》,指出里面包括用韵、用词等50多处错误。
不仅如此,朱湘还迁怒徐志摩,把徐志摩也狠狠骂了一顿。
就这样,两位大咖都被他得罪了。
1927年,朱湘在好友孙大雨的帮助下,再次回到了清华继续读书,还被公派留学美国。
对于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朱湘是怎么对待的呢?
在劳伦斯大学,因为对教授写了一篇把中国人比做猴子的文章,朱湘拍案而起,转身就去了芝加哥大学;
在芝加哥大学,仅仅因为一个美国女孩儿不愿意跟他同桌,就又离开了;
后来,朱湘又转到了俄亥俄大学学习,但也没能顺利毕业。
朱湘丝毫忍受不了任何人对他有丝毫的“大不敬”。
1929年9月,朱湘不得不提前回国。
他幸运地被推荐到安徽大学英文文学系当主任,月薪300元。
按理说这个工资足以养家糊口了,为了老婆孩子也要好好干啊!
结果没过多久,学校把英文文学系改成了英文学系,一字之差,朱湘认为这是对他的侮辱,再次愤然离去。
从此,没有人敢再用朱湘了,也没有报社愿意发表他的诗。
无奈之下,刘霓君给朱湘找了一份工厂的工作,朱湘却不肯去,他不屑做这样的工作。
而此时,朱湘和刘霓君已经生下了第三个孩子,由于朱湘失业,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刘霓君打工挣钱来维持。
刘霓君挣的钱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是杯水车薪,由于长时间的劳累,刘霓君奶水严重不足,小儿子因为没有奶吃,活活被饿死了。
而朱湘,自己没工作,还要抽最贵的白金龙烟。
小儿子夭折后,刘霓君开始怨恨丈夫的无能,夫妻关系逐渐恶化。
朱湘死后,刘霓君万念俱灰,她送走了两个孩子,遁入空门,从此再无音讯。
褚时健说过,人生,应该妥协而不妥协,是笨。朱湘满腹才华,却不肯有丝毫的妥协,直接导致了一家人的悲剧,这种性格,无论在哪种社会,都是行不通的。
人生,该妥协,就要妥协,为自己,也为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