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心累的自己 写给心累的自己文案
嗨,素未谋面的朋友:
你是否在某一刻觉得疲惫,看着做不完的工作、不断被推翻质疑的方案,焦虑不安的情绪涌上心头,越想越惶恐,甚至有放弃一切的想法;
你是否在某一刻感到崩溃,明明上班已经累得七荤八素,面对未完待续的家务,还有一堆需要操心的事情,你忍不住哭泣,明明自己有亲人朋友,可还是觉得孤单。
你不可自拔,裹足不前,无法向自己交待,也无法与世界和解,仿佛看不见光亮。
陌生的朋友,你所经历过的和正在经历的纠结、不安,其实都是自己和自己的一场对抗,
你用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忽略了自己的感受,无形之中把自己拖进一场内耗中。
那些彷徨痛苦的时刻每个人都会有,如果你正在内耗,那就轻轻地按下暂停键,做更有价值的事。
01 行动起来,打败思想焦虑
《微习惯》的作者斯蒂芬·盖斯写了许多个人成长的文章,《挑战1个俯卧撑》这篇文章却成了人气最高的文章之一。
在某个新年的伊始,他把健身定成了自己的目标,想要每天坚持锻炼30分钟,可是又担心自己坚持不下来,
于是他把“做一个俯卧撑”当成自己的小目标,想着,做总比什么都不做强。
这个小小的行动目标立下后,竟让他神奇般地坚持了下来,
做俯卧撑的个数越来越多,从一个到十几个,这在以前,是他想都不敢想的。
有人说,我们常常陷于焦虑的原因,就是因为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有了计划,迈出行动的第一步,你就已经赢了。
不要小看每一个微小的行动,当你坚定地执行,与目标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
02 笃定信念,坦然面对评论
杨歧有一天状似无意地问白云禅师:听说你以前的师傅在大悟的时候说了一首偈,你还记得吗?
白云禅师很得意地说记得,然后吟诵了起来。
杨歧大笑,然后默默离开。
这莫名的大笑,让白云禅师心慌。夜深人静时,他辗转反侧,怎么都悟不透自己的师父为什么要大笑。
第二天,当他顶着黑眼圈去见师傅昨天为什么要大笑时,师傅笑得更开心了,说了一句:小丑不怕人笑,而你却怕。
白云禅师顿时悟了,就是因为自己过于在意别人的评论,反而把自己束缚在条条框框中。
别人说出的话,只是一个参考,做出决定的应该是自己,
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会让自己失去方向,不知如何是好。
坚定自己的想法,并按照自己所想去行动,才能到达自己预期的目的地。
03 学会规划,懂得循序渐进
我认识一个医生朋友,每天工作很忙,但却还有时间做副业、玩剧本杀、四处游玩。
大家很好奇,每个人都是24小时,凭什么他的时间过得高效又自律,
打开他的日程,所有的疑惑都得到了解答。
他有定期整理自己日程的习惯,在每个季度的开始,就把这一百天左右的时间内想要做的事列了下来。
那些看似很大的目标,被他细化成一个个可以执行的小目标,并按期跟踪调整,
远期目标在他的规划下,变得不再遥不可及,伸伸手就能够着。
当很多人为无法实现自己目标而焦虑的时候,他已经提前布局规划自己以后的日子要怎么过。
一口气吃不下一个大胖子,这个道理大家都懂,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陷入无意义的内耗,总觉得自己的目标太高大上。
但是,当你懂得如何规划生活,懂得循序渐进,内心的害怕和对未来的迷茫就会渐行渐远,
因为,这时候的你,能真正掌控自己的生活。
04 尽力就好,承认能力有限
有个问题挺有意思:如果一件事你拼尽全力只能做到60分,而另一件事不需要费很多的精力,便能轻松拿到80分,你会选择做哪件事?
很多人觉得,60分的那件事,还有提升的空间,便拼命弥补自己的短板,但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依然得不到好的效果。
要知道,人各有长,十根手指都有长短,我们要做的,是让自己的长处尽可能地发挥,去掩盖短处的瑕疵,而不是拼命地弥补短处,试图与长处比肩。
并不是所有的能力短板都能靠后天弥补,正是每个人所长不同,才衍生出了这个世界无数的细分领域。
刘润曾说:勇于承认自己不足的人,格局都很大。
承认自己能力有限,并不意味着你在示弱,相反,正是由于客观评价了自己的能力,才有扬长避短的机会。
你可以不必所有事情都做得很出色,但你一定可以在你擅长的领域如鱼得水。
05 拒绝完美,不苛刻要求自己
曾看过一个视频:
一个妈妈在家对着自己的脸连扇了好几巴掌,隔着屏幕都让人觉得疼。
事后,这位妈妈回复网友的关切,自己会有这样的行为,是因为自己独自一人带两娃,因为生活琐事生气之下打了不听话的孩子,过后又感觉自责,于是对自己下了狠手。
事实上,这种崩溃的情绪来自于对自己的高要求:
没有达到老板要求的方案、突如其来的任务,某一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完美导致对自己产生怀疑。
其实,没有人要求你是完美的,越是拼尽全力达到完美,越容易让自己身陷在自我否定中。
世上本就没有完美的人,不必因为自己一件事没做好,就开始质疑一切,
你我只是这个世间苍渺一粟,世界不会因为你没处理好某件事就停止运转,还有大片的阳光值得追逐,还有充满希望的明天值得期待。
06 勇敢试错,寻找自己的路
房琪在书中曾提到自己试错的经历。
她给计划在摸索中去确定自己要留在哪个城市,以及从事什么职业。
于是,她在互联网公司做营销策划,在综艺节目中做选手管理,甚至尝试成为一名舞蹈演员。
在不断地试中,她慢慢笃定了自己的方向:想留在北京,从事与舞台相关的工作。
她说,从小到大,从来没有一堂课教会我们路要怎么走,只有通过自己的笨方法去摸爬滚打。
这看起来浪费时间和精力的方法,却真实地给我们上了一堂课,排除了心里不愿做的、不想做的、不要做的、不肯做的,才能把自己的选项范围慢慢缩小,最终牢牢地锁住自己真正想要的。
你看,那些试过的错,并不是没有价值的,看起来没有意义的事,要到最后才能真正地让你看到价值所在,
不要害怕犯错,没有什么比找到自己内心的热爱更值得的事。
07 降低期望,提升幸福感知
《武林外传》中有个片段:
祝无双问佟湘玉:要是你能做主的话,你想干什么?
佟湘玉说:那我就让他亲手给我削一个苹果,然后亲手喂到我的嘴里。
祝无双笑她,就这么点要求。
佟湘玉回答到:目标不能定得太高,否则一定会失望。
卡耐基说:要记着,幸福并不是依存于你是什么人或拥有什么,它只取决于你想的是什么。
很久之前,看到一个公式:幸福感=目标实现值÷目标期望值
我们一生都在追寻幸福的真谛,却不曾细想,其实,只要把期望值降低,提高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你的幸福感就会越来越大。
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并一步一步实现,当你的内心充满对生活的热爱,你的幸福感就会不请自来。
08 享受独处,学会自我深交
我有一个朋友,他每天都过得异常忙碌。下班之后,不是和同事吃饭,就是和朋友喝酒。
按他的话来说,他喜欢热闹,那种大家聚在一起吃饭聊天的感觉特别好。
因为长期不健康的饮食,再加上作息的不规律,一些疾病找上了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他的消息。
有天偶遇,问他最近在忙什么,他告诉我,因为医生让他要控制饮食,所以不再频繁和朋友们聚会,下班之后就在家陪陪猫,看看书,做运动。
原本以为自己一个人会很无趣,却意外发现,因为独处,有了更深层次了解自己的机会。
他发现把生活简化,过得更充实、有意义。
叔本华曾说:我们承受所有的不幸,皆因我们无法忍受独处。
停下你匆匆的脚步,和自己做一次对话,厘清各种错综复杂的事项,能让你更清醒、更有计划地前行。
▽
素未谋面的朋友:
内耗就像一只纸老虎,你强大起来,它就会被你驱退。
你是自己的舵手,稳住手握的方向盘,接纳此刻的情绪并积极寻找价值感,
当你行动起来的时候 ,你就会发现,那些至暗的时刻一定会过去,晨曦必向你迎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