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三要素 生产关系三要素是什么
力哥时不时会借一些社会热点,写点提升认知的杂文,内容纵横捭阖,思想的宽度和深度都吓到了不少小伙伴。
不断有人问:力哥超级理性的分析问题的强大能力,是如何培养起来的?
我回答不了。
因为思维能力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而提这个问题的人,大多希望有速成式的答案,比如列个书单,看这本书就能get。
但我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不可能的。
我的人生中,从没有类似“一语惊醒梦中人”的体验,没有谁和我说了一句话,或我看了某本书,然后整个三观都颠覆了,人生开启新篇章。
这种事电影里经常有,但至少我从没遇到过,也不相信还能获得“一语惊醒梦中人”这种体验的人,会有很高的认知水平。
活到35岁后,我发现想在任何一个领域达到顶尖水平,需要的无非这三个要素——
足够高的天赋+足够好的运气+足够长时间的反复操练
只此一条正路,没有其他捷径,三者缺一不可。
提升思维和表达能力、学一门外语、学一项运动,学一门乐器,学习更好与人打交道,学理财,学谈恋爱,学当一名好父亲……任何领域,无不如此。
天赋这事,高就是高,低就是低,基因决定的,人只能认命,没办法。
操练这事,无非熟能生巧,更没捷径,只能咬牙坚持坚持再坚持,做一个长期主义者,才能看到复利效应的巨大果效。
我能帮到你的,反而是运气。
比如说,各种阴差阳错机缘巧合的关系,你知道了力哥,力哥写的文章,可能对你思想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对你人生产生重大影响。
比如原来想买房,决定不买了(或反过来);原来想买车,决定不买了(或反过来);原来想早点结婚,决定晚点结婚(或反过来);原来想生二胎,现在不生了(或反过来);原来想出国,现在不出了(或反过来);原来不知保险为何物,现在知道保险的重要性(可能将来能救命)……
人生中充满这种偶然性,虽然其中也暗藏必然性,但早点接触到力哥还是很晚才认识力哥,依然对你的人生产生不同的影响。
对我这个一直靠码字为生的人来说,最感谢的,无疑是高中语文老师。
他鼓励我们打破应试作文的条条框框,别害怕,我手写我心,自信点,后浪推前浪。
正是在他的鼓励下,我对语文和写作的热爱真正迸发出来。
即使没遇见他,差不多到初三时,我对文科的热爱就已明显超越理科(初二以前,我和大多数男生一样,更喜欢数学而非语文),假以时日,可能我在写作上还是会有所成就。
但其一,未来的事终究有不确定性,其二,错过高中那段学习黄金岁月,以后再发力练习基础写作能力,很可能事倍功半,最终半途而废。
如果有幸能尽早认识一些牛人,对我们人生能达到的高度,会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
我想把这种“好运气”,分享给大家。
当然,作为杂家,对我产生深刻影响的牛人太多了。
哲学界的黑格尔、尼采;古典音乐界的莫扎特、德沃夏克;西方绘画界的伦勃朗、梵高;中文流行音乐界的罗大佑、李宗盛;经济学界的凯恩斯、哈耶克、弗里德曼、吴敬琏、林毅夫、张五常,还有从奥威尔到王小波那一连串右派知识分子……
但对我灵魂产生冲击,进而超越理性,内心产生强烈情愫的,也就是像有些荔枝说的,我不舍得把力哥推荐给别人,因为太喜欢力哥,自私到想“独占”力哥——
对,就是这种心态,想来想去,大概只有6个人。
TOP 6:我爸
排在这个序列倒数第一的,是我爸。
我爸早在十多年前就去世了,那时我还在上学。
这么多年过去了,白天清醒时,他在我脑海中的形象,已日渐模糊,每次去扫墓,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总有种“无语凝噎,欲语泪先流”的恍惚感……
但每隔一段时间,就像大姨父一样,白天从未提起过一句和父亲相关的讨论,晚上做梦就会突然有父亲的身影。
时间线有时在过去,有时在现在——更多的时候,是他穿越了,与现在的我对话。
我爸是个很普通的工人,和其他普普通通的50后没啥太大不同。
小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和他一点不像,不仅外形上不像,性格上也不像,智慧上,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没错,我的运气不错,摊上了一个虽然没什么钱,但是很聪明、很健谈、很幽默的老爸。
和许多男孩一样,我也崇拜我父亲,总希望得到他的肯定。
然而和许多传统中国父亲一样,没机会接受现代教育学熏陶的他,对我的赞许,总那么吝啬。
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内心敏感,害怕交际,有强烈自卑倾向的男孩。
我爸去世后,我才逐渐被社会毒打成了你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最近几年,我开始越来越明显感到,我下意识的很多行为举止和微表情,都和我爸一模一样,我骨子里的优缺点,无非是我爸的翻版——他由于时代所限和运气欠佳,没能把聪明变现成财富,我只不过运气好一点罢了,但他一辈子改不掉的缺点,我也一样改不掉。
那些早已刻在我基因里的,是我不管如何挣脱,都一辈子挥之不去的。
李宗盛最新的单曲《新写的旧歌》,完全是一种财务自由且看透世间一切只想我手写我心其他一律不care的style……
这首歌的主题,极其冷门——探讨父子关系。
很多人听不懂这首歌,觉得水平比《山丘》低了不少,但我听懂了。
我爸能挤进这张牛人荟萃的榜单,不仅因为是我爸,和我有最深的情感链接,更因为,如今想起我爸,他在我脑海中就两个符号:
幽默与善良。
万万没想到,学生时代和女生说话还会脸红心跳的我,在生活毒打之下,幽默细胞竟然越来越发达了……
幽默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当然,这种幽默达观的生活态度,下面那几位大牛全都有,这是牛人的标配品质。
但善良,才是真正刻在我心里的。
不经教化,人性天然自私丑陋,只顾自己,不顾他人。
我现在看我4岁的儿子,可以明显看到我4岁时那种自私本能的样貌。
但在我的印象中,我爸却一直给我传递与人为善的价值理念,好东西要和他人分享,能帮助他人的地方,要尽力帮助。
这种善恶分明的价值观,相信很多荔枝都能感受到。
TOP5:埃隆·马斯克
硅谷钢铁侠是我这两年才产生“他是我的,不想介绍别人认识”的感觉。
埃隆·马斯克,人称“硅谷钢铁侠”。
太有名了,我就不多介绍了。
之所以喜欢他,不仅因为他是个不世出的天才,科学素养、社交能力、政治头脑、企业管理,全部满分。
更重要的是,他是极个别能把无比远大的梦想和脚踏实地的执行力完美结合的人。
他的反面教材,就是贾跃亭,同样心中梦想无比远大,但执行力差远了。
另一个经常和他拿来做对比的,是乔布斯。
但乔布斯的科学素养,和马斯克差太远。
另外乔布斯的人品,也是只有呵呵的份。
对于历史人物,我们要更多去看历史功绩,而非个人品行。
比如我们说起韩愈,应该看到他对推动儒家文化复兴的重要贡献,而不是整天盯着他一把年纪还热衷吃伟哥狎妓这种私德上。
未来的时代说起乔布斯,一样会更看重他在推动智能手机发展进而引领人类社会走入新时代上的杰出贡献。
但对我个人来说,私德还是很重要的。
乔布斯做人真不行。
说来搞笑,最近马斯克还怼了一把巴菲特,说这位老同志一辈子都在读研报,一辈子关心的就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哪个更值钱,好无聊啊,这种事对我来说乏味透顶。
他认为世界上应该少一点人参与金融和法律的工作,更多的人才应该加入制造业,搞金融和法律虽然需要很高的智商,也超级来钱,但这些工作没法直接推动让人类社会创造更多实体财富并继续进步呀。
虽然马斯克作为今天全球最牛的制造业大佬,说这话有屁股决定脑袋之嫌,但我很认同。
从人类社会良心发展的视野看,这种脱实入虚的趋势问题很严重,会加速社会财富分化。
就像很多人说的,为什么那些啥都不懂的流量小鲜肉赚的钱比袁隆平赚的要多几百倍?他们给社会创造了什么真实价值了?
这话虽然不符合经济学,但符合人性,我觉得人类社会是到了需要再次变革的时候了,这次疫情很可能就是导火索。
总之,马斯克活出了我做梦也想活出的精彩人生!
真希望特斯拉能继续降价,继续大卖,让BBA全部颤抖吧,更希望SpaceX能早日商业化运行!
力哥最喜欢看两类题材电影,历史题材和科幻题材。往后看,再往前看,看得足够多,想得足够细,就会对当下世界上的很多问题有更清醒的洞察,进而掌握趋势和财富。
但要让那些科幻片里描绘的美好未来变成现实,出再多的大刘和斯皮尔伯格也没用,出再多的巴菲特也没用,出再多像力哥这样的理财师也没用,必须出更多的马斯克!!!!
毕竟,马斯克今年不过49岁,他有生之年看到火星之旅商业化运营,不是不可能的!
TOP4:高晓松
这张榜单中,我怀疑高晓松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
在很多人眼里,这人长得丑,无比自恋,感情生活复杂,离过婚,酒驾坐过牢,还整天摆出一副大知识分子的傲娇身段,言必称我家那谁谁谁,言必称我们北京四中(或清华)咋地,还鼓吹什么诗和远方,特讨厌……
emmm……
但我完整看过2012年以来高晓松所有视频音频脱口秀节目,我只能说,人家的家庭出身,人家那天才般的脑袋瓜,还有人家那左右逢源的运气……的确有傲娇的资本哇?
《后浪》中有句台词: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
我倒觉得,内心强大的人,没有一个不喜欢自嘲的。
注意,不是“敢于自嘲”,而是“喜欢自嘲”,乐于并善于自嘲,是强者的标配。
我羡慕马斯克所达到的人生状态,是那种儒家的价值观,建功立业,靠一己之力,改变世界。
我羡慕高晓松所达到的人生状态,是那种道家的价值观,放浪恣肆,随心所欲。
高晓松的大脑中储备了海量的知识,加上他极为强大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导致他看待事物有特别强的包容心,能和各种三教九流的人都打成一片,和而不同。
这一点,对我的影响特别大。
对了,力哥之前写过一篇推荐高晓松脱口秀的文章,有兴趣的可以看下:《说一个近期有点小敏感的事》。
TOP3:芒格
其实排这个位置的应该是巴菲特和芒格两人,这两人都是长了两条腿的书,一辈子读书不断,学习不断,活了90多岁依然精力旺盛,对世界充满好奇,不断学习新鲜事物。
只不过芒格因为出过那本《穷查理宝典》,几乎是把“智慧”两个字给写绝了,所以暂且先写了芒格的名字。
我曾想做一个节目,专门用中国读者熟悉的方式,解读《穷查理宝典》,但发现我眼下的能力,可能还不足以把这件事做到非常好,就耽搁下来了。
我很难用具体的语言来形容芒格对我的影响,“智慧”两个字,就能基本概括了吧。
有趣的是,嘲笑巴菲特(芒格)一辈子过得很无趣的马斯克,同样对我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本身就体现出了,高晓松带给我的最大价值——包容心。
你看,理财就是理生活,智者所展现出的智慧,都是相通的。
TOP2:苏轼
这些人里,苏轼对我影响的时长,仅次于我爸,在我16岁时,苏轼就和李白杜甫白居易们分道扬镳,后者只是书本上我所喜爱的彼岸花,前者则成了我心头的朱砂痣。
才华横溢的苏轼,放今天,和高晓松芒格差不多,都是不世出的超级大杂家。
在他所生活的时代,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在诗、词、散文、字、画等领域都达到了极高的成就,当官也有不少政绩,这就把李杜白们直接甩开好几条马路。
但这样一位不世出的天才,命运却对他非常不公。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构陷,不断被贬,却始终保有一颗赤子之心,像个大男孩一样,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他永远乐观吃下生活送来的一碗又一碗面……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啊啊啊啊???
很多自以为聪明的右派知识分子充满了悲观情绪,整天嘲笑那些小粉红啥都不懂才会这么乐天。
但我认为,真正最牛逼的知识分子,最大的智者,是把这个世界的黑暗面看得清清楚楚,一丝不挂,但依然初心不改,乐观面对一切磨难打击。
别以为悲观的人很深刻,言必称中国经济如何如何,中国楼市如何如何,中国社会将会如何如何……好像发人省醒,振聋发聩。
他们只是表面上看起来深刻,其实依然浅薄。
有句话叫“年少不听李宗盛,听懂已是不惑年”。
我说“年少不读苏东坡,读懂已是不惑年”。
我运气不错,16岁就有幸读到了余秋雨先生写的《苏东坡突围》和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遇见了这位中国古代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葩。
理解了苏轼,认可了苏轼,把苏轼的人生刻在自己心里,对我一路走来,帮助极大。
无论生活困顿,感情受挫,工作失意,还是投资理财上的种种磨难,想想苏轼,在定投最艰难的时候,或许就能撑过去,等到雨过天晴的时候了。
眼下的疫情,也一样。
TOP1:耶稣
我是基督徒,耶稣是我的信仰,所以这位老人家排第一,没毛病。
自从我皈信耶稣后,“崇拜”这个词,就只能用在耶稣身上。
在我眼里,耶稣是神,所以耶稣身上所具备的智慧和品质,是全方位的,完美的存在,本不应突出任何一方面。
但耶稣对我思想最大的影响,不是慈爱,不是公义,不是各种神迹奇事,而是谦卑和上帝视角。
这两者是一回事。
因为人的主观性,导致任何人对任何事物的理解都有片面性,不可能100%还原全部事实真相。
相比这个世界本身,再聪明的人类脑袋,理解能力也依然弱爆了,所以人才需要谦卑自我,这是我追寻信仰过程中,最大的发现。
谦卑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让我逐渐养成了凡是先自我怀疑的思考本能,习惯不断掏空自己(空杯心态),用上帝视角看待一切问题。
也就是在《我所理解的《后浪》》一文里反复强调的,虽然我也有自己的立场(比如我是中国人、我是男人、我是老板),但我在思考问题时,会尽可能跳出我狭隘的立场,尽可能挖掘出事实背后的真相,进而得出尽可能客观的观点。
每个基督徒都有自己特别喜欢的经文,10多年前刚信耶稣时,我最喜欢的经文是“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其次是马太效应一词出处:“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说明年轻时,我更在乎装逼,觉得自己认知水平超凡脱俗,高人一等,众人皆醉我独醒,你们都傻X,就我牛X,真理在手?
后来,因为自媒体工作关系,我有幸和成千上万网友进行最深度的思想对话,有些思想对撞非常激烈,耶稣的另一句名言,越来越高频出现在我脑海中——
“为什么只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看不见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意思是说,所有人都容易屁股决定脑袋,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却对自己身上存在更大的问题,视而不见。
这句话不仅送给能读到这句话的所有人,更送给我自己。
老实说,别说社会上,光是教会里,我看到很多人,距离谦卑自我的上帝视角,用同理心去看问题的状态,还差了很远,依然凡是“我”字当头,总觉得“我”的想法绝对正确。
总结一下,这6人,给我带来了这6方面的巨大影响:
不忘初心,以善待人;
远大梦想+强大执行力;
开放包容的心态;
充满好奇,终生学习;
积极乐观的抗挫能力;
上帝视角+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