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医疗 2023年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在2009年开始全国实施的 。是由政府组织、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其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主要目的是让农民在看大病上得到实惠,在看小病上得到优惠。给农民在看病问题上减少负担。
在2022年据有关方面统计有近4000万人断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实施11年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断缴了呢?我分析一下有以下几点:
一、主要是交不起了。新农村合作医疗按说是好事,等同于给自己买了份大病保险。2006年刚开始是每人每年10元,人人都交得起,这个政策也让百姓收益很大,而且没有压力。
然而从10元,30元,60元,90元,120元,150元,……320元,350元,一直处于上涨状态。很多家庭因为人口众多缴纳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就成了负担。
二、大病看不起,小病不报销。住院报销比例说是80%,但实际上很多费用是无法报销的。像进口的药和进口的一次性耗材都无法报销的。比如说做手术用的进口刀片一片就是大几千。
三、还有一个问题是医疗费用虚高,随便一个阑尾手术就得一两万。报销后也得一万多。普通门诊检查费用也普遍过高,这二级医院,一个化验单子就得一千来块,彩超,CT,这些收费都是很高的,就算报销了,自付比例也很高!
小病是有报销,但是都被医保中心条条框框给限制了。比如说,农村老人头晕,体质虚弱,想在基层医院打一些带补的点滴来增强抵抗力,但这一类的药物全都被医保限制报销,都得自己全自费来买单。
四、报销比例越来越少。普通门诊保报销比例、报销时限、上限都是医保中心在控制,他们随收支平衡来约束和控制报销金额。
比如说以前,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在基层卫生院每年可以报销500元不限时段,一年内没报销的,或者没报销完的都清零。现在的规定的每年可以报销500元,必须分季度报销,在一个季度中报销125块钱,报销完了就自费,要等下一个季度才能报销。如果你这一个季度没有报销,那么你这一季度的报销额度就清零。
五、医保报销跨省不好使用,手续繁琐。省内的市外跨市报销比例又低一些。像外出打工的人,就算交了,常年在外,没有办法享受这种福利。
六、百姓不能双重享受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职工医保。现在很多外出打工和毕业生的都进入大城市,他们就选择买了职工医保。而且职工医保报销的比例比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的比例要大。
总的来说,就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缴费基数越来越高高,给农民造成了负担!能够享受到医保报销带来的好处只是极少数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