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颁奖词 邓稼先100字颁奖稿
1986年夏天,一位老人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他最后的愿望是想去天安门广场看一眼。长安街上车水马龙,游人如织,面对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他问道:
“三十年后,人们会记得我们吗……”
这一年的7月29日,他走完了生命的旅程。临去世前,他对妻子说“你辛苦了”,告诉她自己“永不后悔、死而无憾”,说“不要让别人把我们落下得太远……”
他告诉妻子:“要是有来世,我还是选择中国,选择这份事业,选择你!”
妻子放声大哭,凝视着他安详的面容,握住丈夫的手悲痛地说:“稼先,你的血流尽了!”
他就是邓稼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理论研究设计的总负责人、“两弹之父”邓稼先。在中国总共进行的45次核试验中,邓稼先参加过32次,有15次,是他现场亲自指挥。
34年前的今天,他在北京逝世。时隔三十多年后,我们依然不能忘记他。不能忘记曾经有那么一群人,在千里戈壁滩上隐姓埋名,用青春和热血为大国铸造“核”盾,扛起了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今天,我们逐步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历经风雨和磨难之后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依然离不开那群人的付出和奋斗,有了他们才有今天的我们……
关于邓稼先,我想大概全中国所有人都熟悉这个名字,也或多或少听过他的故事。
他于1924年的6月25日,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艺术世家。他的祖父是著名的清代书法篆刻大家,父亲是著名的美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如果生在和平年代,邓稼先大概也会在家庭的熏陶下,成为一个著名的文人、艺术家吧……
然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碎了中国的大地,他们残忍无耻的行径,激发了年少的邓稼先强烈的爱国情绪。他的父亲告诉他:“稼儿,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不要像我这样,不要学文。学科学对国家有用。”
也许是这句话,在邓稼先的心中种下了科学报国的种子。从此以后,他的一生与“爱国”两个字紧紧相连,直至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滴尽最后一滴血。
1941年秋天,邓稼先考上了西南联大物理系,在这里他们顶着日本飞机的轰炸,在铁板房教室里上课,住着漏风的茅草房宿舍,吃着碎米、稗子、谷子、麸皮等各种东西混合成的粗糙食物,开始了艰苦的学习生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邓稼先和这里的所有师生们一样,刻苦读书,为了将来能够为报效祖国尽一份力量!
西南联大的学生宿舍
1947年,他考上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离开中国前往海外留学。在美国,他用了仅仅不到2年的时间就拿到了博士学位,被人称之为“娃娃博士”。在国外物质条件优越,发展前途更是无可限量,美国方面都希望他能够加入美国国籍。
然而他却始终牢牢记着离开祖国前的誓言:“将来祖国建设需要人,我学成后一定回来。”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好似一声惊雷,震动寰宇,燃起无数海外赤子的报国热忱。他们怀抱建设祖国的理想,舍弃了海外已有的优厚条件,义无反顾踏上归途。他们身负强国之责远赴海外,学有大成之后,又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为民族复兴顽强拼搏。
1950年8月29号,邓稼先与钱学森、赵忠尧等100多名留美学者一起,开启了回国之旅。在之后的几年里,邓稼先发表了诸多原子核相关理论论文,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1958年8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有一天钱三强突然把邓稼先叫到办公室,进行了一次秘密的谈话。他神秘地对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你去做这项工作怎么样?”
这一声无异于平地惊雷,因为邓稼先深深地清楚,这个大炮仗不是别的,而是原子弹!
钱三强用略有幽默感的语调说:这让邓稼先大吃一惊,国家这是要造原子弹了!彼时,中国仍在遭受着来自世界上多个大国的重重威胁,要想真正在国际上站稳脚跟,中国就不能没有原子弹!接到这个重要的任务后,他便已经下定决心。
这在当时是绝对的机密,决定下来便注定邓稼先这个人要从此消失,不能和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不能按自己的兴趣进行科学探索,不能在世界学术领域抛头露面,不能发表论文,不能交流学术成果……
那一天晚上,久久不能入睡的邓稼先告诉妻子许鹿希说:“我要调动工作了。”
但是当妻子问他,到哪儿去,去干什么的时候,他只能回答:不能说,甚至连通信也不可以。他叮嘱妻子:“这个家以后就靠你了,我的生命,就献给将来要做的这个工作了。”
从此,他开始了长达28年的隐姓埋名的生涯,没有人知道他在哪里工作,每天都在做什么。从此,他的一生,也和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以至于中国整个从无到有的核武器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1964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的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两声惊天巨响向全世界宣告:中国,跻身核大国行列!它彻底改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海内外的中国人,从此都挺起了腰杆!
中国的“两弹一星”,从此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从此不敢再轻易对中国发动战争,也让中国在面对美国的核威胁、核讹诈时拥有了底气和信心。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实现了当时军事强国的需要,让我们在和平时期拥有了作为大国的影响力和威慑力,也拥有了保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能力。
在此以后,中国的国防实力在自主研发下飞速提升,一代又一代的先进武器投入到国防力量配置中。到今天中国的国防实力早已今非昔比,东风快递,使命必达,大国剑锋,不怒自威 !
回望来时路,正是因为当时有邓稼先在内的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百般险阻,他们的知识和毕生心血铸就了国家的保护伞,奠定了我国国防安全的基石。让我们的国家至此以后能够不卑不亢、顽强自信的守卫河山,走向世界的舞台!
虽岁月流逝,我们依然不能忘记他们!致敬邓稼先,致敬所有的“两弹一星”元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