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人的丹尼斯 丹尼斯厂商对账系统
30多年前,歌手娃娃把自己与北京诗人的爱情讲给李宗盛听,他把这个故事写成了一首歌,名字叫《漂洋过海来看你》。那时的李宗盛肯定没想过,若干年后,自己会定居在北京,但现实就这样发生了。海峡浅浅,明月弯弯,大陆在变,台湾也在变。
第一批来大陆的台湾人,大多带着浓浓的乡愁,他们想改变,想看到家乡更美好的一面,其中的一些人成功了。比如,郑州人都知道的,那个全家人都去的丹尼斯的掌门人王任生,还有那位刚刚离去、在河南创办了两所大学的教育家王广亚。
时间走到了2016年,越来越多的台湾人,漂洋过海来到大陆,为了爱情也为了生活,为了理想也为了MONEY,为了远方也活在近处。郑州或许是他们落脚的一站,也或许成为生活的归宿。
生活在郑州的台湾人,也和我们一样,会被雾霾困扰,会为堵车心烦,会担心吃的是否健康,睡的是否安稳,更会关心钱能不能多挣一点,生活能不能美好一点。
徐英轩喜欢喝胡辣汤的咖啡店老板
军校的同学在这里开了一家咖啡店,但没时间打理,我就这样来到郑州。刚来的时候,家里人很担心,他们印象中的郑州还是农村的模样。我一来就到了CBD东区,完全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开店就要和人打交道,我喜欢郑州人的直爽,直来直去反而比礼貌客套更让人心安,经常来店里的顾客都成了朋友。我尝过很多郑州小吃,羊肉串的味道很特别,喜欢喝胡辣汤,又麻又辣,过瘾!正筹划开第二家店,这两年还会继续留在郑州。我觉得郑州就像是冒险家的天堂,想想就兴奋。
郑兆峰不读金庸读二月河的产品经理
我是闽南人,去年10月,第一次来郑州。当时住在秦岭路,宾馆楼下的路正在整修,有点吵。正好邻着地铁站,我就一站一站地坐,到一站就在附近逛逛。逛到了曼哈顿,觉得这附近有吃有玩,就把住处搬到了这里。我比较了几家的河南烩面,能接受的是耀军烩面,觉得它很干净。我喜欢文学,没读过琼瑶、古龙和金庸,但知道二月河,在台湾时就曾读过他写的《康熙大帝》。来到以后才发现,这里的台湾人很多,不觉得孤单。因为公司的需要,我们可能会有调动,但会记住郑州的。
莫千逸把变美当作事业的瑜伽师
我听说过开封、洛阳,来之前没听说过郑州,这里比想象中要现代些。最不习惯的应该就是吃,我的饮食偏清淡,感觉郑州的餐又闲又油又辣,烩面的味道还能接受。来的航班上,认识了一位郑州姑娘,我们很聊得来,感觉郑州姑娘的时尚和品味都还不错,她也因为我的介绍喜欢上了瑜伽。我发现,在郑州,练瑜伽的大多是美女们,其实这是项大众运动,4岁以上的小朋友都可以尝试。未来几年,我会坚持郑州、台北两地跑,把瑜伽经验分享给朋友们,希望大家都能优雅地老去。
杨济华爱上郑州姑娘的景观设计师
我当时放弃了上海、北京的工作,来到郑州,就是为了爱情,听起来很疯狂,但这段感情也成了过去。后来,反而慢慢地适应了郑州的生活节奏,不想走了。我已经在郑州买了自己的房,一直很想找归属感和工作动力,未来应该会常呆郑州。现在的朋友里大多是郑州人,台湾人却很少了。这些朋友很多是合作的业主,他们都很热心,有的还帮我介绍相亲。不习惯的可能就是郑州的交通吧,我会避免高峰出门,因为堵车会影响心情。我喜欢喝这里的羊肉汤,每次外地出差回来,都会就近找家店喝上一碗,不放盐,不放辣椒和味精。
杨锌权懂玄学的果汁调理师
最初来郑州是为了在表妹的店里做咖啡师,结果她的店关门了,我自己却开了这家果汁汇。台湾的水果很多,我了解各种水果的脾气性格,懂得果汁间的相互搭配,所以店里的果汁很受人们欢迎,我的一个女朋友就是常来店里买果汁的顾客。我不会特意告诉大家,我懂星座、占卜、算命之类的,柜台上有我的名片,感兴趣的朋友就会来和我聊天,相信的人会请我为他看一看。我的生活基本就是两点一线,店里和家里。有次专门去开封铁塔看了看,很有意思。
吴桂芳在诚品做了13年的文创店长
我是拿着一张单程机票,一把宿舍钥匙到的郑州,一下飞机,就看到灰蒙蒙的天,心情有点糟。刚来的时候,宿舍到店里,走路只需要几分钟,但我依然是东南西北搞不清楚。在台湾,我一直做的是和文创有关的工作,郑州的市场很好,公司也有心要把这件事做起来。我的独立生活能力很强,换灯泡之类都是小CASE,所以还比较能适应自己一个人在郑州的生活,很少出门。今年的春节是在郑州过的,店里的同事和我一起吃的火锅,嘻嘻哈哈的很开心。现在回台湾,反而会有点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文 | 夏洛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