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斯德哥尔摩到底多可怕

时间:2023-06-14 14:19/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3540 评论:0

2011年11月:在兵库县尼崎市的一个出租仓库内,警方发现一个被水泥注满的铁桶,其中发现了一具被水泥浇筑的女性尸体,确认死者身份为大江和子。

同年9月:大江和子失踪,后被确认为在铁桶中的尸体。

2011年10月初:警方在尼崎市的一处民居发现3具高度腐烂的尸体。

第一名受害者:老年女性,身高约150CM,年龄大约在70岁左右,被埋藏时脸部朝下,身上一丝不挂,没有明显外伤。

第二名受害者:年轻女子,尸体严重腐烂。

第三名受害者:性别年龄不辨,花白头发,死亡时间大约在1年前。

角田美代子:六旬妇人,被警方认为与两起杀人案件有关的嫌疑人。

当这个案件浮出水面时,我们面对的是八条人命的惨剧,四人失踪的谜团,以及一系列令人震惊的恶行。在这个复杂的案件中,真正的凶手始终没有亲手“操刀”,那么凶手是如何实施这样的恶行? 每一个受害者成为了加害者,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恶性的连环效应,如同滚雪球般不断扩大......


“大江和子之死:美代子的“致命魅力”和诡异阴谋”

美代子,一个年过花甲的女人,却以她不可言喻的魅力吸引了比她年轻二十一岁的男子川村。他们在一次意外相遇后建立了奇特的&34;信赖关系&34;。川村毅然辞去稳定的工作,并将约有1000万日元的退职金交给了美代子。然而,这只是故事的开始。

在美代子的唆使下,川村与大江和子的次女离婚,随后将美代子引进大江和子的家中共同居住。虽然有人可能会好奇川村和他的前妻的相貌,但无论如何,他们已经深陷美代子的魅力之中,对她言听计从。

据死者的女儿供述,2011年9月,美代子命令川村和他的两个女儿囚禁大江和子,并多次对她施暴。大江和子为了求生曾一度逃至东京,但最终被强行带回。在不断的虐待和殴打之后,大江和子死亡,她的女儿和女婿甚至将尸体弃置。


堕落之路:从平凡到邪恶的“双面人”

美代子曾结婚入籍,过着普通主妇的生活。而她的前夫在看到美代子被捕时,不禁惊讶道:她的相貌怎么变得这么狰狞可怖。

婚姻破裂后,美代子在尼崎开设了名为&34;斯纳库&34;的酒吧,酒吧经营着肉体交易的业务。美代子以老鸨的身份迅速崭露头角,并与黑帮势力有所勾结。美代子愿意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经常带着流氓出去打架。不得不说“相由心生”,图一的美代子让我想到小时候看过的《七月十四》里龙婆的形象,而龙婆是饰演,她却是“本色出演”......(和我一样对“龙婆”怕怕的谨慎点开。。)

美代子被捕时

《七月十四》龙婆

禁忌之果:家族黑暗的绝命循环--门胁、横地家

&34;与恶魔战斗的最好方式是不变成它。&34; - 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美代子49岁那年,嫁到角田家的门胁春撒手人寰过世,美代子以远亲的身份参加门胁春的葬礼,并指责葬礼安排的不妥之处,她强制要求召开家族会议,对葬礼进行检讨,并逐渐插手两个家族的家事。

在这期间,她解决了门胁家成员的债务危机,提升了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也开始了她的“捆绑统治”。

通过操控家庭矛盾和施暴,她将两个家族分隔成三个部分,实施“逐个击破”。男人们让女人监控,孩子们则由她控制。而在她的“培养”下的孩子,都变成了伤害自己生母的“恶魔”。

而美代子在幕后享受“恶果”,不仅榨取两家人的房产和存款,还带领他们一起盗窃附近的仓库。

第一批受害者,都变成了她“亲力亲为”栽培出的“施害者”。门胁武雄自首,美代子被逮捕,但只因盗窃罪名判缓刑而很快被释放。同时,受害者也是加害者的情况,导致没人愿向警方供认罪行,这给了美代子逃脱更严重罪名的机会。

那么为何这些受害者具体怎样被操控了呢?

恶魔美代子最擅长在黑暗中运用手段。

她将受害者完全操控于她的掌控之下。就拿家庭里的“孩子”来说,美代子对孩子的“培养”可谓“精心策划&34;。她让孩子们过着放纵的生活,灌输对父母的厌恶。如此一来,她获得了无可动摇的权威和控制力。

“警察的轻视和冷漠”

美代子“爪下”的第一个“家庭”在遇害时,是曾向警察求救的。

有一次,被亲生儿子囚禁在昏暗狭小的房间里,夏女士透过窗户呼救,希望兵库县甲子园警察署能提供帮助。然而,警察的回复却是让人难以接受的:“没有具体犯罪事件,无法介入。”

他们的冷漠背离使夏女士无法获得拯救,继续陷入无尽的痛苦和绝望之中。就这样,夏女士被转移到了另一住地点囚禁,不久之后就完全人间蒸发了。

“横地家”

第二个受害家庭--门胁家武雄的二姑妈所在的“横地家”,与门胁家同时受害。

门胁家、横地家两家人被软禁期间,家族成员不仅遭受睡眠剥夺和工作禁令,更深陷于情感的分裂与暴力的循环之中。

美代子强迫两个家庭每天开会,她故意指出过失,让他们相互指责。通过长期的精神打击,美代子试图摧毁受害者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只有服从她的指示才能变得完美,从而获得他们的绝对服从。

他们被迫参与殴打,每天不断更换施暴者,彼此间的亲情与信任被摧毁,心灵逐渐崩溃。

在这个恐怖的环境中,家族成员的内心世界经历了巨大的折磨和挣扎。有的人陷入绝望,感到无法逃脱,而另一些人则开始失去自我,变得残忍冷酷。这种极端的压力下,他们的人性特点被推向极限,光明和黑暗的冲突激发出人性的复杂性。

“谷本家”

第三个受害家庭--谷本家,警察的疏忽背离也使得受害人茉莉子难逃“魔掌”。

在香川县高松市,谷本一家四口本是幸福和睦的一家人。谷本明和谷本初代是普通的平民,他们的女儿茉莉子在一家网页制作公司工作,而瑠衣则是中学的优等生。他们的生活平静而美好,仿佛一个温暖的避风港。然而,他们的生活却在一次意外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美代子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切。她借着“讨债”的名义,带着黑帮流氓来到了谷本家,将他们束缚在恐怖的牢笼中。他们被关押在楼上的房间,无法逃脱这个可怕的命运。

美代子以亲戚的身份出现,却以残酷无情的方式对待这个家庭。她要求谷本明每天早晨放置大量现金供她和黑帮们挥霍,同时她利用家人之间的秘密和弱点,不断破坏他们之间的信任和亲情。

四口之家被迫分开,被迫对彼此施以伤害和折磨。他们身心俱疲,每天都沉浸在无尽的痛苦之中。而美代子则以一种令人窒息的方式享受着谷本家的痛苦。在一次机会中,母亲成功逃离了,但不幸的是,她被捕并残忍地杀害,尸体被埋藏在荒野中。

父亲和姐姐茉莉子也曾试图逃离美代子的控制。父亲幸运地成功逃脱,但茉莉子却被抓走。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原本与茉莉子亲密的妹妹瑠衣似乎被美代子洗脑,完全变了一个人。瑠衣不仅对姐姐施暴,还成为了美代子的儿媳。

这个家庭遭受的暴行极其残忍,瑠衣们常使用火枪对茉莉子进行折磨,将她的手臂和脚烧得伤痕累累。茉莉子在第二次逃离后,改名租了一间公寓在大阪,开始了新的生活并在一家餐厅工作。她努力摆脱过去的阴影,逐渐恢复正常,并开始珍惜和感激身边的一切。

然而,刚刚重拾信心面对新生活的茉莉子并没有逃脱困境的命运,她平静的生活只持续了两年零十一个月。在逃出来后,茉莉子因为要换驾照而被自己亲妹妹给逮到,妹妹家人的身份强行带走茉莉子,茉莉子恐惧地呼喊:“我会被杀掉的!”面对困境,茉莉子的两个朋友感到束手无策,只好报警。然而,警方却将此看作一起简单的离家出走和家庭纠纷,漠不关心。

茉莉子

妹妹瑠衣的行为让人深思,她的信仰和忠诚被扭曲,使她变得无情而不可理喻。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我们都是一团糟。但在深渊中仰望星辰时,也有人能看见自己的影子。”在这个家族的软禁之中,每个人都面临着内心的黑暗和希望的碰撞,而他们的抉择将决定着他们是否能够重获自由和尊严。

“桥本家”

1981年,美代子和她的干妹妹三枝子,以一种令人费解的方式闯入了桥本家的生活。他们似乎无法解释她们是如何进入这个家庭的(简直就像是鬼魅一样)。

然而,故事的阴影并没有止步于此。1987年,桥本的母亲神秘失踪(后来被证实于同年被谋杀)。然后在2001年,三枝子与桥本久芳结婚,似乎他们的婚姻是一场阴谋。接着在2005年的一次旅行中,桥本在拍照时意外坠崖身亡。

啊,拍照时坠崖?真是隐秘的角落啊。。

我想背后的阴谋不必多说,只是这样的一系列操作真是太可怕了!

然而,故事还没有结束。2007年,和桥本一起住的弟弟勇敢地逃离了美代子和她们的控制,但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在2009年被追捕并带回。最终在2011年,他被残忍地杀害,尸体被装进了一个油桶中销毁。

回到文章着重想探讨的“受害者为何变成加害者”,这里需要将尼崎事件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结合起来探讨,或许可以看到一些相关的因素和心理机制。

首先,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核心特征是受害者对施暴者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和依赖。在尼崎事件中,川村也许就是典型的对美代子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和依赖的人。

其次,尼崎事件中的每个家庭都被迫处于一种极度危险和恐怖的环境中,面对着死亡的威胁。在这种极端的情境下,人们可能试图找到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和求生机会。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被认为是一种适应机制,受害者试图与施暴者建立情感上的联结,以获得保护和生存的机会。

此外,尼崎事件中的人质可能面临情感上的混乱和对现实的否定。他们可能经历了剧烈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创伤,这种心理创伤可能导致他们对施暴者产生一种混淆的情感。就像他们互相责备彼此时,他们一定会产生各种复杂的情感,包括对家人的愤怒和不信任,包括对自我的内疚和厌恶。一时间太多思绪容易让人混乱,变得“扭曲”。他们可能会感到内疚、愧疚或对事件的责任产生困惑,这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中受害者认同施暴者的心理现象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需要强调的是,尼崎事件是一起严重的犯罪行为,涉及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心理创伤。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存在并不是对罪犯行为的合理化或辩护,而是一种心理现象的描述和理解。对于这类事件的研究和探讨,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人类心理的复杂性。而警察的“不作为”更是提醒我们对受害者的心理支持和帮助的重要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