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中介公司 深圳前十名的劳务中介公司

时间:2023-05-26 22:44/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3116 评论:0

香港居,大不易。来香港生活的这些年,前半段时间一直在租房居住。自然免不了要和形形色色的物业代理打交道。这些年先后接触了近10位物业代理,其中几位非常有代表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可能想不到,我在香港接触的第一个物业代理居然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那是十多年前的事儿了。在香港,租房和买房同样,都可以按照住址所在的位置选择校网。最初我们是去了湾仔一带看房,因为听说那边的教育资源丰富,校网很棒。

一天我和先生从教育局拿了些资料出来,就顺便看看湾仔的房子。当时香港还是一派繁荣景象。在湾仔密密麻麻的人流和破旧拥挤的楼群间,我们看到了一间间空间逼仄的房屋中介机构。最主要的也就是中原地产和美联物业的门头了。每个门头也就是窄窄的一溜儿空间,除了办公位和外面客人坐的位子,几乎没有多余的空间。

那是我第一次留意到,香港的办公位是如此紧张。一张电脑桌上面可能放了两到三台电脑,物业代理也是紧紧地挨着坐。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婆婆颤巍巍地站起来,拿上哗啦作响的一大圈钥匙,带我们穿过陈旧古老的街市,到一栋旧楼去看房。只容得下三四个人的老旧电梯,嘎吱嘎吱地响着把我们带上了十几楼。

由于湾仔高昂的房租不是我们这样的普通工薪族可以承受的,所以这次我们并没有租房成功。但这位老婆婆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使我对香港社会的老龄化开始有所认识。其实之前也有留意过,香港街头有很多老年司机在开车,餐厅也有一些上了年纪的服务员。

后来更是见多了街市上各种老婆婆、老爷爷佝偻着身子在卖菜卖海鲜的情况。时间长了,逐渐见怪不怪。据统计,香港小巴司机的平均年龄是69岁。在的士司机牌照持有人中,年龄介于60-69岁的约四成。在内地,这个年龄的老人多数已退休在家,或者颐养天年,或者含饴弄孙。一般不会见到这么多老人在继续工作。

原来,吃苦耐劳的香港人信奉的是:“活到老,工作到老”的理念。很多人心目中似乎不太有退休的概念,在这一点上不论穷富。上至李嘉诚,90岁才离开工作岗位;下至普通的老婆婆,颤巍巍地还在打工。这样的事情在香港真的不稀奇。

这固然有香港老人退休保障不足的原因,更多的却是反映出了香港社会老龄化的现实。当一个社会满65岁的长者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20%,这个社会就被认为进入了“超老龄化社会”。和日本类似,香港也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0年时日本65岁以上人口比例已达23%;到2060年65岁以上老人将接近日本总人口的40%。而香港统计处推算,香港社会最快会在今年进入超老龄化社会。到2036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达30%。届时,本地男女预期寿命则将分别达到85.2及90.9岁。

老龄化的浪潮正滚滚而来。你,做好老年继续工作的准备了吗?

梁生则是我们初来香港时打交道比较多的一位物业代理。他个子不高,瘦瘦的身材,十分干练,一看就是典型的南方人。如果说和上面提到的老婆婆只是萍水相逢,梁生则是我们来港后真正意义上认识的一个物业代理了。

当时我们一家一点粤语也不懂,梁生的普通话却讲得十分流利,所以交流起来没有任何障碍。他是美联物业的代理,非常热心。不但不厌其烦地带我们看房子,还经常告诉我们一些本地生活的经验,大家慢慢熟悉起来。初来港的那段日子,生活上的小事儿先生经常要打电话向他咨询。

2012年,香港的购房双辣招出台以后,地产行业有那么几年不景气。这大概也对梁生他们的生意冲击很大吧。后来隔了一段时间,先生再找梁生的时候,他居然已经转行去卖猪肉了。当时我们还大大地感慨了一番。

初期租房的时候,还有一位物业代理林生经常和梁生一起出现。林生也是本地长大的港人,个子有一米八多,每次都斜挎着一个背包,走路慢慢悠悠。和乐观开朗的梁生不同,林生时常表现得有点忧郁。看房的路上,他发问:“你们能告诉我怎样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月嫂吗?”原来他的太太快要生产了,他很发愁,他说自己花一万块钱都请不到一个合适的月嫂。那是10多年前哦。

一开始听他这样说,我们都很疑惑,一万块还请不到月嫂吗?后来才知道,这里的人工价格真的很高。香港不但是全球房价最高的城市,日常的生活成本也是高得离谱。就拿常见的家庭日常维修成本来说吧,修个洗衣机可能要花几千块,修个水管也要上千。一个小小的煤气灶维修仅仅上门费就要收五六百......高昂的生活成本对普通打工人压力真的不小。不过另一方面也说明:在香港,有一技之长的蓝领、技术工人,只要勤劳肯干,日子不会过得比白领差。

还有一位物业代理值得一提。她是位圆脸、短发的中年女士,两眼炯炯有神,走路风风火火,并且十分健谈。在看房的过程中边走边聊,她给我们讲了很多故事,其中就包括她自己的经历。原来她之前是开过工厂的,并且规模还不小,拥有过不少的员工。不幸的是,在一次危机的冲击下,她的工厂破产了。

记得当初听到这里,我和先生都略表惊讶。她却接着说,“破产了就破产了吧,能有什么办法?只能从头开始。”她那淡定的语气和神态,一瞬间竟让人感觉她是在说别人的故事。

后来待得久了,才知道有类似经历的港人并不少见。你去中医推拿店,按摩师傅可能会无意中聊到他当年开工厂的经历;你去餐厅吃饭,可能又会听到当红大厨大起大落的人生故事。听多了,也就觉得习以为常。

香港这座城市几乎没有多少本土市场,每一次危机到来,它受到的冲击都是首当其冲的。无论是1997年、2008年的金融危机,还是最近几年此起彼伏的各种情况,对本地各行各业的冲击都非常大。就拿眼下来说,翻开报纸,时不时就有某某老字号清盘、破产、欠薪这类新闻蹦入眼帘。一般的中小企业、门店受到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

也许是见多了这类大起大落的事情,面对危机的时候,身边的港人并没有大惊小怪。多数都是坦然以待,该干啥干啥。自然有人选择离开,但留在香港的人们,你很少见到他们口出怨言。反而都是兢兢业业继续把工打好。勤劳朴实、不抱怨、不气馁,自强不息、不屈不挠,诸多优良品质多年来一直在普通人身上熠熠生辉。这就是香港人一直引以为豪的狮子山精神吧。

这股精神力量支撑着一代代港人不懈努力,也支撑着他们顽强地渡过一次次的危机。在这样的环境里待久了,你多多少少会受到他们影响。渐渐变得不再浮躁,不再怨天尤人,无论顺境逆境,都能淡定前行。这也是乐观务实的生活态度。

时光如流水。随着生活的变迁,慢慢地我们和这些物业代理不再有多少交集,多数已经失去了联系。但他们的故事却时时在我脑海里回响。可能这就是普通人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吧,生活总是因为真实而生动。

(本文作者:晨曦)

*图像影音来自网络和作者,本文版权归香港体验官所有,转载请联系香港体验官微信公众号(ID:ExperiencehkGPQ)。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