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鸡起舞的启示 闻鸡起舞的启示道理
“孙子兵法”中有“五事”、“七计”、“十二诡道”;“能而示之不能”为“十二诡道”之首;
【译文】本来是能攻或能守,却故意把自己伪装成不能攻或不能守,没有力量的样子,诱骗敌人上钩。亦称“示弱计”。
1示弱
“示弱”要与“出奇”结合。示弱只是“表象”,要暗中设下伏兵,示弱在前,出奇在后,方能达到目的。
1.1将相和
1.1.1事件
战国时期,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两次事件中大挫强秦威风。赵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不服,欲羞辱相如。
1.1.2策略
相如“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手下人以为蔺相如软弱,忿忿不平;
1.1.3分析
相如解释说:“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听说后十分羞愧,负荆请罪,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蔺相如从国家大局出发,避免了将相失和,两败俱伤,实为顾全大局的理智之举。
将相和
1.2奈森?罗斯兹尔德抛售公债
1.2.1事件
1815年,当英军在滑铁卢战役中击败拿破仑时,首先获得第一新闻的是英国人奈森?罗斯兹尔德;
1.2.2策略
奈森?罗斯兹尔德在交易大厅里,佯装得知英国战况不利,故意抛售公债。此举引起连锁反应,公债价格很快跌入低谷。此时,奈森又突然停止抛售,转而以低价大批买进。几天后,英军获胜的消息传出;公债价格暴涨,奈森坐收巨利。
1.2.3分析
奈森?罗斯兹尔德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故意颠倒黑白,逆向操作,获得暴利。
滑铁卢战役
1.3箕子装醉
1.3.1事件
商朝末年,殷纣王不理朝政,夜夜饮酒作乐,狂欢烂醉,以致连日子都弄不明白了,问左右侍臣,侍臣也都糊里糊涂。没办法,只好派使者去问大臣箕子。箕子假装喝醉了,推说自己也不知道是何日子。
使者走后,箕子的门人奇怪地问箕子:“纣王派人来问日子,大人怎么推说不知道呢?”
1.3.2策略
箕子叹了口气:“身为天下之主,竟然把日子都忘掉了,这是天下将要发生祸乱的征兆啊。如果满朝的臣子都忘掉了日子,而独独我一个人却知道,那我将会要惹祸上身了。”
1.3.3分析
箕子在清楚日期的情况下,假装糊涂,得以保全自身。
箕子
2示强
“能而示之不能”的反面,就是“不能而示之能”。这是一种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示强的表示。之所以采用这种方法,大致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恐吓或延迟敌人,二是为自己赢取时间或脱身的机会。
2.1秦晋河曲之战
2.1.1事件
鲁文公十二年,秦国和晋国在河曲作战,激战了一天。
2.1.2策略
晚上,秦国派使者向晋国约战:“今天打得不过瘾,我们明天再来一场决战,以分胜负。”秦使走后,晋军副将臾骈说:“我观察秦国使者神色不对,他说话时语句虽然强硬,但声音有些失常,这是害怕我们的表现。我认为秦军必然会暗中撤退,我们不如今晚去截击他们。”但上军大夫赵穿不同意,结果秦军果然连夜撤退了。
2.1.3分析
秦军因为害怕晋军,故意夜间派使者向晋军约战。为的就是想以此稳住对方,好连夜顺利逃跑。
秦晋河曲之战
2.2祖逖以假充真
2.2.1事件
晋朝名将祖逖和后赵的将领桃豹在陈川对垒,双方相持了四十多天,未分高下。
2.2.2策略
粮草看看不济,祖逖命人用布袋装上泥土,派一千多士兵沿途搬运这些布袋,假装是从外地赶运过来支援的粮食。同时又让数人背负真的米袋暗暗落在后面,坐在路旁休息,桃豹的士兵一来进攻,就故意丢弃米袋一哄而散。桃豹的部队已长时间缺乏粮食,见此情形,认为祖逖的部队补充了充足的粮食,大为惊恐,于是连夜引兵撤离了。
2.2.3分析
祖逖以泥土假装粮食,故意被对手发现真的粮食,使其信以为真,在心理上对敌人造成威慑。
祖逖闻鸡起舞
3启示
“示弱”要适可而止,示弱的过程是创造战机的过程,一旦战机成熟,应即刻反弱为强。
“示强”只可一时奏效,时间久了必被对手发现,要懂得见好就收,不可寄予过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