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根据地 晋察冀根据地是第几块
2021搜索带你看河北2021我为河北文旅代言河北文旅看图识景
抗日战争时期,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以阜平为起点,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被称为“坚强堡垒,前进阵地,战略支点,建国基石”,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誉之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
1937年,日军发起全面进攻,以东北为基地和跳板,沿各个铁路干线长驱南下和西进,妄图三个月彻底灭亡中国,以阜平五台为中心的晋察冀根据地,地处五台山太行山燕山山脉连接地带,像一把钢刀插入敌人的心脏部位,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37年11月18日,聂荣臻司令员率部向阜平进发,从此阜平就成为晋察冀边区的抗战领导中心。
1939年11月4日,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亲率1500余人入侵雁宿崖,八路军利用日军求战心切的心理,将其诱入黄土岭实施包围。11月7日,八路军第一团发现一独立屋附近猬集一群敌人,即令对其炮击,击毙了被称为“山地战专家”的阿部规秀中将,这也是我军抗战以来击毙的日军最高将领。
晋察冀边区还开创了民主的典范,1940年边区进行了民主大选举运动,唐县1942年选举出第一任女县长陈舜玉。在她当选后,老百姓还送给她三件礼物:第一件礼物是铁球,希望她把全县人民团结得像钢铁般坚固;第二件礼物是一面镜子,希望她办事清正廉明;第三件礼物是一根针和一缕线,希望她在各阶级之间穿针引线。表达了老百姓的殷切期望。
为了使不识字的老百姓也能行使民主权利,边区还发明了豆选,通过这样的选举方式,产生了各级抗日民主政权,为新中国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被彭真同志誉为建国基石。
无论是民主选举,还是经济发展、教育事业、医疗卫生、新闻出版、科技工作等各个方面,晋察冀边区都无愧是模范边区。而在这长期艰苦的抗战岁月里,晋察冀边区的干部、子弟兵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结下了生死与共、鱼水相依的深厚感情。正如歌词所唱到的“它坚持了抗战八年多,它改善了人民生活,它建设了革命根据地,它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转自:保定文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