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 中字字形演变图片
文/马克·塞登伯格
文字起源问题涉及人类个体以及各民族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进行的活动。无论各种研究的关注点在哪,或渴望得到的答案是什么,文字都可以被视为人类的一项发明。各种有关文字的特性、异同点以及它们的演变过程的数据资料都有助于人类解决文字起源的难题。
所谓的文字起源问题不是指谁发明了文字而是指它是如何被发明出来的。人类是如何从画马过渡到书写出表示马这一动物的文字的?文字的问世迫使我们思考人类的创造力究竟达到了怎样的水平:发明文字的灵感来源于哪?文字并不是与人类历史同时出现的。在人类发展的早期并没有文字出现。那么这期间一定是发生了什么,才促成了文字的问世。但如果文字概念以前从未出现过,那么它的创造灵感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文字的演变过程漫长而缓慢,在这一过程中人类文明实现了几次伟大的创新性飞跃。这使得现代人对文字的起源更加好奇。例如,字母代表音素,但是抽象的音素是通过字母表现出来的。问题是,没有代表音素的字母,怎么可能发现音素呢?
这些问题远比判断苏美尔的恩美巴拉格西到底是国王还是王后更为复杂。但是这些问题的解决并不完全局限于考古资料所能提供的信息,所以更有说服力。运用现有的心理学、生物学和文化知识,我们可以探究数千年前的先辈们到底都经历了什么。已有的有关阅读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文字的重要特性并研究其发展过程。
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在于谁在何时、何地发明了文字,因此考古资料的缺乏也就没那么重要了。我们可以从人类的各种能力、人类所使用语言的特性,以及人类的生活环境等方面来深度探究文字系统的发展机制。文字的出现又是为了解决哪些问题呢?
通常来说,关于文字起源的故事都是这样描述的。人类早在3万年前就已经创造出代表物体的图形,这也正是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岩画出现的大致年代。这些岩画是创作者自身见闻的再现,主要包括动物、物体以及身体部位。
早期文字正是这些图形的再现,我们将其称为象形字(pictograph)。象形字能够传达的内容有限,这一点极大地限制了人类的交流。许多网站上都可以找到类似图1的图片,这幅图展现了历史最悠久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在3000余年使用过程中的演变过程。
图1,文字由图像变成抽象符号的过程。资料来源:Kramer (1963)
如图1所示,文字从最初的象形字逐渐演变为更加抽象的形式,它们所表达与传递的内容也随之逐渐增加。古代人发明文字符号,从而克服了图像在表达内容上的局限,正如西方艺术中从写实向抽象的转变,文字也是如此。上述是有关文字起源的诸多说法中流传甚广的一个版本。
上述说法听起来似乎是正确的,但是我们需要从科学的角度对其做出判断。人类确实耗时多年才克服了象形字的局限。图像虽然变得越来越抽象,可图像终究不是文字的起源。事实上,人类是通过使用图形元素(其中一些是象形的)这种全新的方式来表达语言的,这才是文字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但是这样的进程耗时长久,发展过程中的诸多未解之谜又亟待发掘。相比之下,文字中越发弱化的象形特点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文字的出现主要归功于它的广泛应用,而非象形元素的消失。
在文字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以下四点对理解文字系统的关键特性以及它与阅读之间的关联极为重要:
从图画到符号的转变:文字的出现表示人类开始使用象形字以及其他图形元素表示语言而非具体物体。例如,鸟的图画可以代表我们所说的鸟,此时该符号便代表它的发音。一幅画不仅仅用于表示所描绘的实体,这不仅违反人们的直觉,而且是千百年来没有人凭直觉能够意识到的。人类发现使用图形元素作为符号这一技巧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这些图形元素可以是象形或抽象的,并且可以用来表示各种信息,如单词、单词的发音、概念、物体的种类以及语法信息等。
可以代表所有语言信息的文字符号:原始文字所能够传达的语言信息十分有限,主要包括物体及其数量。数千年以后,人类才创造出可以代表所有语言信息的文字系统。如何用相对较少的符号代表更多的词语,确定这一点才是关键的进步。每一种成功的文字系统都采用了同样的方法:使用符号组合同时表示语音和语义。
语音的发现:文字通过有限的图形符号表达口头语言中的词汇。人们普遍认为,口头语言是由单词、音节以及音素构成的,但是这些构成单位都是抽象的语音概念,需要提炼出来。文字与语音思维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文字与口头语言的一致性:文字系统的特性需与其表征的口头语言的特性有机结合。文字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进化,才形成与口头语言相匹配的特性。
为什么上述提及的发展进程都至关重要?文字系统的发展是如何实现这些飞跃的?为什么它的进化需要如此漫长的时间?这些问题都有待讨论。菲利普·高夫在阅读研究领域颇有建树,他表示,与口头语言相比,阅读的出现“并非顺其自然”。但是文字发展过程中的几次重要突破也绝非水到渠成。它是多个地区、多种文化和语言以及无数人耗时多年、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