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是谁的老婆 港版《武则天》

时间:2023-05-16 03:01/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9254 评论:0

读通鉴,知历史,本文笔者来解读唐朝的一段趣事,下面所引用的史料,非特殊标注,都来自《资治通鉴》。

公元655年(唐朝永徽六年)九月初一,唐高宗李治在经过一番纠结之后终于下定决心“废王立武”,所谓“废王立武”,即废黜王皇后,陵立武则天为皇后。但朝中大臣普遍持反对态度。原因很简单,王皇后出身名门,并无大错,况且,自隋唐以来,还没有废皇后的先例。唐高宗欲达目的,打算先争取朝中四位重臣。下朝之后,唐高宗召集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四位肱股大臣,具体征求他们的建议。

这四位大臣,长孙无忌乃是唐高宗的亲舅舅,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官居太尉,乃当朝第一权臣。李勣乃唐初名将,官居司空,战功赫赫,且老于世故。褚遂良虽然是一介文臣,但作为李世民的托孤大臣,褚遂良拥有一身傲骨。于志宁身为宰相,平时兢兢业业,但遇到大事却有些畏手畏脚。

得知唐高宗要单独召见四人,这四人早已猜到是为了“废王立武”之事。李勣为了独善其身,派人向唐高宗请假,说自己有病,躲过了这场危机。于是,唐高宗便对长孙、褚、于三人说:

“王皇后本是朕的结发妻子,然而,他却一直没有子嗣。武则天(当时称‘武昭仪’,下同)育有儿子。朕想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你们三个意下如何?”

唐高宗的话刚说完,就有一个坚定的声音怼了过来,曰:“王皇后出身名门,连先帝(李世民)都认为她是好儿媳。如果您废掉她,就是违背了先帝的遗愿。我身为托孤大臣,万万不允许此事发生。况且,武昭仪本是先皇的嫔妃,若立她为皇后,陛下你怎么堵得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说这话的,正是褚遂良。其实,褚遂良并不是信口开河,他说这话是有道理的。首先,王皇后出身于太原王氏,乃南北朝时期的重要门阀之女。李世民晚年,曾对太子妃王氏十分满意。多次夸奖王氏是好儿媳。

其次,武则天于贞观十一年入宫,当时她才14岁,被赐名武媚娘,在李世民的后宫中待了13年之久。在李世民病重期间,太子李治和武则天相见频繁,暗生情愫。李世民驾崩后,武则天和众多没有生育的嫔妃都被安置在感业寺出家为尼。一年后,李治从感业寺把武则天接回皇宫,偷梁换柱,重新入宫。

褚遂良的这番话说得十分狠辣,让唐高宗面红耳赤。因为一旦唐高宗真的“废王立武”,就意味着唐高宗承认自己不仅违背李世民的遗愿,还承认和李世民的嫔妃“私通”。这对于自诩“诚孝”的唐高宗李治来说,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褚遂良也知道自己的话说得过分,他当即解下头巾,将朝笏放在阶梯上,磕头请罪,额头上鲜血直流,这是打算“死谏”。

唐高宗看到情况不对,担心褚遂良会撞死在玉阶之上,连忙命侍卫将褚遂良拖出去,坐在帘子后面的武则天看到这个情形,对褚遂良恨之入骨。武则天甚至大声对唐高宗说:

“何不扑杀此獠!”

武则天的意思是说:这个老东西如此猖狂,陛下还不快快杀了他!

这时候,长孙无忌出来帮腔,他大声对唐高宗(和武则天)嚷道:“褚遂良乃是先帝托孤大臣,即使有罪也不能施加刑罚!”

长孙无忌的话让武则天不得不把满腔怒火咽了回去。

唐高宗满脸怒气,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毫无惧色,站在一旁的于志宁吓得瑟瑟发抖,他事先准备好的劝谏之词竟然一句也没说出口。史载“于志宁不敢言”。

其实,唐高宗和褚遂良、长孙无忌的争吵,不仅仅是针对“废王立武”,更是当朝皇帝和两位托孤大臣的话语权之争。越是这样,唐高宗越是铁了心要废了王皇后。这时候,有一个人的出场,给了唐高宗莫大的勇气,这个人就是唐朝著名宰相许敬宗,当然,当时他还不是宰相。

在史书上,许敬宗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奸臣,北宋史学家欧阳修等人在编纂《新唐书》时,甚至将许敬宗编入了《佞臣传》,其实,许敬宗是否是奸臣,争议性很大,但在“废王立武”事件中,许敬宗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许敬宗出生于隋朝末年,曾入仕隋朝,后来投奔瓦岗军,在李密失败后,被李世民召入麾下。历经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是一位实实在在的官场老油条。

唐高宗登基时,许敬宗身为弘文馆学士,负责编修国史,“废王立武”事件开始时,许敬宗以其敏锐的政治嗅觉预感到了长孙无忌等人必将失势,他迅速投靠了武则天。

当唐高宗和长孙无忌、褚遂良为了“废王立武”闹得不可开交时,许敬宗公开说了一句戏言:庄稼汉也想换老婆,何况天子呢?《资治通鉴》云:

许敬宗宣言于朝曰:“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况天子欲立后,何豫诸人事而妄生异议乎!”

意思是说,有一个农民,今年大丰收,多收了十斛小麦,觉得自己富有了,于是休掉了原配妻子,打算重新换一个老婆。庄稼汉多收了十斛麦子都想着换老婆,这种事情别人是无权干涉的,因为这是人家的家事。若是当今皇帝想换皇后,其他人也没有必要妄生异议!”

许敬宗将自己所讲的这个故事宣扬出去,引起轩然大波。许敬宗的这番话,传到了武则天耳中,武则天又说给唐高宗听。唐高宗听了之后信心大震,很快便强行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褚遂良、长孙无忌等人很快被治罪。

事后,唐高宗觉得许敬宗真乃人才,第二年,升晋升许敬宗为太子宾客,再过一年,升任许敬宗为高阳郡公,授中书令(宰相)。许敬宗从此官运亨通,成为大唐一代权相。直到许敬宗81岁去世后,唐高宗还亲自为他举哀。可以说,因为推动了“废王立武”,许敬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废王立武这件事在唐高宗时期是敏感事件,很多位高权重之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都因此事而落马,许敬宗只是公开打了一个“田舍翁换妻”的比喻,就让自己成为唐高宗眼前的大红人。

然而,许敬宗也许不知道,他支持“废王立武”,最终导致武则天大权在握,35年后,武则天窃取唐朝,建立武周,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女皇帝。因为在后世史学家眼中,唐朝乃是正统,武则天是篡位者。因此,很多人认为,许敬宗当时帮武则天坐上皇后之位,其实是助纣为虐。但殊不知,武则天称帝,是许敬宗去世十多年以后的事情,许敬宗只是想帮武则天当上皇后,并没有预料到她会成为女皇。因此,说许敬宗是奸臣,其实有失公允。

读史可以明智,读历史,让人更加了解人类的文明和智慧。

以上内容参考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这本书,让我们对纷杂古代历史有了一个清晰的纵向了解,因此,我们若想按时间轴来了解历史,应该精读、细读、多读《资治通鉴》,因为在所有的史书中,《资治通鉴》是一本能让人多方面素质全面提升的书,它记载的更是政治、是权谋、是人性、是兴衰和沧桑。看完等于多活1300年。

曾国藩曾说:“先哲惊世之书,莫善于《资治通鉴》。”

梁启超曾说:“司马光之《资治通鉴》,乃天地一大文也。”

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阅读文言文还是比较吃力的。因此,笔者向大家推荐一套好书——《白话资治通鉴》。这套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台湾大学国文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领衔主持,集27位国学教授,历时3年,合译而成。

因为编纂者都是国学大家,因此这套书绝不是现在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携带私货的资治通鉴。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

作为历史爱好者,珍藏这一套非常划算,因为这一套在搜索做活动,一套十大本,原价498,现在搜索读者只要208,可以说是很超值了。大家可以点下面的链接购买。之前的1.5万套已经被哄抢一空,现在又新进一批,数量不多,就快没库存了,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的:

白话资治通鉴【全套共10本】 ¥208 购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