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卺之欢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合卺大吉什么意思

时间:2023-05-12 16:14/span> 作者:tiger 分类: 新知 浏览:5678 评论:0

前段时间有件事情在微博上闹得沸沸扬扬,传得风风雨雨。这就是,刘翔离婚了。

——“我与葛天2014年5月恋爱,同年9月结婚,婚后因性格不合,于今天结束这段婚姻,希望今后各自都有更美好的人生,祝愿彼此。”(摘自刘翔微博)

不谈论这事儿本身,但看这条微博通告,这行文、这层次、这风格,怎么看都是极好的。

你一定又回去看了一遍,然后一脸疑惑地望着楼主我:你踏马在逗我。

不不不,少侠且慢挥拳打人,我是认真的。

你细看这条微博,情感平稳严肃温和淡定,绝无水火不容反目成仇之姿态;作此微博,只为告知亲友,不为搞出个大新闻;离别之时,放下过往,亦不忘祝愿。字里行间,居然有敦煌唐人“放妻书”的古韵。

那,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和放妻书有关的事儿。

唐朝离婚法律法规要离婚,首先……你得有个人跟你结婚。

看看人家结个婚,这排场。

莫高窟第116窟 盛唐 婚礼图(via 敦煌石窟旅游网)

莫高窟第9窟 晚唐 婚礼图(via 国家地理中文网)

莫高窟第156窟 晚唐 婚嫁图(via 国家地理中文网)

然而结婚时的轰轰烈烈并没有什么卵用,结婚之后的生活照样变数多端,然后就可能出现“性格不合”之类的矛盾了。古人离婚率当然没有现在这么多,毕竟婚姻在古人的礼法中不仅仅是夫妇二人的事,它关涉到人伦、家族和生育,可不是你俩想离就离得了的。

《唐律疏议》对唐代的离婚制度作出了明文规定,除了沿用西周以来的“七出”与“三不去”,还规定了“义绝”与“和离”两种形式。

“七出三不去”是自汉代传下来的老规矩,说的是丈夫休妻的条件。唐律规定:“七出者,依令:一无子,二淫佚,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也就是说,如果妻子年过五十还没有生育、给丈夫戴绿帽了、不照料甚至忤逆公公婆婆了、平时说三道四搬弄是非、偷窃别人或自家的财产、嫉妒丈夫的其他妻妾、患有不能和丈夫一同祭祀宗庙的疾病,那么丈夫就可以直接解除和她的婚约。 七出是法律赋予男子单方面和妻子离婚的权利,如果妻子存在符合上文的情况,不需要官府判决,就可以离婚。此外,如果妻子满足下列三条中的一点,丈夫就不能和她离婚:“有所取、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也就是说,如果妻子家族散亡一旦被休就无家可归、曾经为公公婆婆服过丧、和丈夫共度过苦日子但是丈夫现在富贵了, 只要符合其中的一种情况,丈夫就不能和她离婚。

义绝是指夫妻之间出现了人身伤害或违背伦理的行为,比如夫犯妻族、妻犯夫族、夫族妻族互犯、妻犯夫,导致两方恩断义绝,经官府判断,必须离婚。

和离指 男女双方不能和谐相处而自愿离婚,类似于今天的协议离婚。《唐律疏议》云:“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 说的就是双方共处不和谐了,两情不相悦了,然后双方都出于自己的意愿同意离婚。在这种离婚模式下,双方不用负担法律责任。

和离当然也是有礼俗上的传统滴~《汉书?孔光传》就说:“夫妇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离。”这里的“义”指的就是夫妻间的情义,说的就是夫妻之间没有了感情就可以离婚。只不过,和离到唐代才被律法确定为离婚制度。

和离显然是这三种离婚模式中最潇洒温和的,“两相愿”的和平离婚方式,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在必须离的婚面前,最好的一种处理方式。

放妻书本尊和离无须通过官府判决,而是民间自行处理。但这并不等于个人可以擅自为之,而是相当慎重地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把夫妻双方、两家父母及亲眷、当地村老等有关当事人召集到一起商议;第二步是立书为凭。经过商议同意离婚后,即可立书, 这就是“放妻书”或“相别书”。

在敦煌文书中就留存有数件晚唐至五代时期敦煌地区的“放妻书”样文。从许多“放妻书”文本最后一句“时△年△月△日△乡百姓△甲”来看,敦煌留存下的“放妻书”都是专为普通百姓离婚准备的范文。

斯0343号“放妻书(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 辑)

斯0343号“放妻书”某专甲谨立放妻手书

盖说夫妇之缘,恩深义重,论谈共被之因,结誓幽远。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年结缘,始配今生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怨家,故来相对。妻则一言十口,夫则反木(目)生嫌,似猫鼠相憎,如狼犬一处。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于时年月日谨立除书。

斯6537号6V“放妻书”盖以伉俪情深,夫妇语义重,幽怀合卺邑之欢,欢念同牢之乐。夫妻相对,恰似鸳鸯,双飞,并胜花颜共坐。两德之美,恩爱极重。二体一心,生同床枕于寝间,死同棺椁坟下。三载结缘,则夫妇相和。三年有怨,则来仇隙。今已不和,想是前世冤家。反目生嫌,作为后代增嫉。缘业不遂,见此分离。聚会二亲,以作一别。所有物色书之。相隔之后,更选重官双职之夫。弄影庭前,美逞琴瑟合韵之态。械恐舍结,更莫相谈。千万永辞,布施欢喜;三年依(衣)粮,便献柔仪。伏愿娘子千秋万岁。时△年△月△日△乡百姓△甲放妻书一道。

斯6537号1V“放妻书”盖闻夫妻之礼,是宿世之因。累劫共修,今得缘会。一从结契,要尽百年。如水如鱼,同欢终日。生男满十。并受公卿。生女柔容温和,内外六亲叹美。远近似父子之恩,九族邕怡,四时而不曾更改。奉上有谦恭之道,恤下无党无偏。家饶不尽之才,妯娌称长延之喜。何乃结为夫妇,不悦数年。六亲聚而咸怨,邻里见而含恨。苏乳之合,尚恐异流;猫鼠同窠,安能得久。二人意隔,小大不安。更若流连,家业破散,颠铛损脚,至见宿活不残。擎鏊筑瓮,便招困弊之苦。男饥耕种,衣结百穿;女寒绩麻,怨心在内。夫若举口,妇便生嗔。妇欲发言,夫则拾棒。相憎终日,甚时得见。饭饱衣全,意隔累年,五亲何得团会。干沙握合,永无此期。羊虎同□,安能见久,两个同心,一向陈话美辞。心不和合,当头取办。夫觅上封,千世同欢。妇娉亳宋,鸳鸯为伴。所要活业,任意分将。奴婢驱驰,几□不勒。两共取稳,各自分离。更无□期,一言致定。今诸两家父母、六亲眷属,故勒手书,千万永别。忽有不照验约,倚巷曲街,点眼弄眉,思寻旧事,便招解脱之罪。为留后凭,谨立。

看了这几封放妻书,公文果然就是公文,格式套语都差不多。 格式上,第一部分讲理想的婚姻应该是怎么样;第二部分讲现实的婚姻状况,亦即离婚的原因;第三部分讲离婚后及其善后事宜,同时署时和押签。

在表达模式上,即① 夫妻双方出于“合卺之欢”“同牢之乐”的夫妇之乐,与“伉俪情深”“夫妇义重”的深厚情义,加上“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年结缘”“宿世之因”的前世因缘,愉快地扯了证。然而接下来夫妻之道并没有在两人身上实现,婚后争吵不断,双方反目成冤家,闹得鸡犬不宁,“二人意隔,小大不安”“夫若举口,妇便生嗔”“相憎终日,甚时得见”(小两口吵架的德性,真?千年不变),“想是前世冤家”。③没辙,只能离了,各放各一条生路,“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临别不忘遥祝前妻,“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更选重官双职之夫,弄影庭前,美逞琴瑟合韵之态”,别再对上一段感情抱有满怀怨恨,“伏愿娘子千秋万岁”。 分手费一并奉上:“三年衣粮,便献柔仪”。

切回现实看到这里,回过头看一下刘翔的离婚微博。

“婚后因性格不合,于今天结束这段婚姻,希望今后各自都有更美好的人生,祝愿彼此。”

大概就是 “二心不同,难归一意,结缘不合,见此分离。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伏愿娘子千秋万岁”吧。

怎么样,唐人离个婚也够浪漫温柔的吧。满纸几乎不见一点怨气悔恨,饱含了对对方情意绵绵的祝福,兼有双方离别之后冰释前嫌的愿望,文辞清雅规整,真是比情书还美。

那什么,咱也学点好句子走,下回写给妹子!(那逼格,简直冲出太阳系)

“有秦晋之同欢,无参辰之别恨。”

“一从结契,要尽百年,如水如鱼,同欢终日。”

“伉俪情深,夫妇义重,幽怀合卺之欢,须念同牢之乐。”

“二体一心,生同床枕于寝间,死同棺椁于坟下。”“夫妻相对,恰似鸳鸯双飞,并胜花颜共坐。两德之美,恩爱极重。”

此外分手信也可以写的无比有尊严……

“自别以后,愿妻再嫁富贵,一似如鱼得水,任自波游.”

“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娉高官之主。”

“相隔之后,更选重官双职之夫。弄影庭前,美逞琴瑟合韵之态。”

“随情窈窕,美齐音乐,琴瑟合韵。伏愿郎娘子千秋万岁。”……

文章评论